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蛎菜

蛎菜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蛎菜


蛎菜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Lì Cài

  【英文名】kelp;tangle

  【别名】海青菜、岩头青、蛎皮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莼科植物蛎菜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va conglobata Kjellm.

  

  【原形态】藻体亮绿色,丛生,高2-4cm,自藻体边缘向基部深裂成许多裂片,相互重叠,似重瓣花朵,边缘略卷曲。体上部膜质,厚30-50μm;基部厚100-125μm,软骨质,稍硬。细胞长方形,下部随着藻体增厚,细胞呈棱柱形,长为宽的1.5-2倍。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在中潮带以上,带有沙土的岩石上或石沼边缘。

  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南海沿岸较多。

  【性状】性状鉴别 藻体干缩成团块状。水浸展平后,叶状体绿色,长2-4cm,密集丛生,略扩展。叶状体深裂,裂成多数裂片或分枝,各裂片相互重叠,边缘扭曲。叶状体上部膜质,厚30-50μm,下部厚100-125μm,基部较硬,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藻体含硫酸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甲基二-α-L-鼠李糖甙(methyl di-α-L-rhamnoside)。

  【性味】咸;寒

  【归经】肾;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主中暑;甲状腺肿;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泡水作为清凉饮料。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藻:味咸、性寒,有清热、解毒、利水的功能。用于中暑、甲状腺肿。广东用以泡茶作清凉饮料。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甲状腺肿 中暑


蛎菜的功效 蛎菜的用途 蛎菜可以治疗 蛎菜的用法 蛎菜的用量 蛎菜主要治疗 蛎菜能够治疗的疾病 蛎菜的用法 蛎菜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罗汉果

    “罗汉果”在《中国药典》 “罗汉果”在《中药大辞典》 “罗汉果”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罗汉果   【拼音名】Luó Hàn Guǒ   【英文名】FRUCTUS MOMORDICAE   【来源】本品为葫芦科
  • 荔枝核

    “荔枝核”在《中国药典》 “荔枝核”在《中药大辞典》 “荔枝核”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荔枝核   【拼音名】Lì Zhī Hé   【英文名】SEMEN LITCHI   【来源】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
  • 梨木皮

    “梨木皮”在《中药大辞典》 “梨木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梨木皮   【出处】《纲目》   【拼音名】Lí Mù Pí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树皮。   【功能主治】《纲目》
  • 蝼蛄

    “蝼蛄”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蝼蛄”在《中药大辞典》 “蝼蛄”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蝼蛄   【拼音名】Lóu Gū   【别名】拉拉蛄、土狗   【来源】蝼蛄科昆虫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 栗寄生

      【出处】栗寄生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栗寄生,云南栗树上有之。长条下垂,扁茎密节,一平一侧,参差互生,极类雕刻。每节左右,嵌以圆珠,与诸木寄生不同,而状颇奇巧。"从描述及附图观之,其原植物与今桑寄生科植物栗寄生相符。   【拼音名】Lì Jì Shēnɡ   【别名】柃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