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荔枝核

荔枝核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荔枝核


荔枝核

“荔枝核”在《中国药典》

“荔枝核”在《中药大辞典》

“荔枝核”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荔枝核

  【拼音名】Lì Zhī Hé

  【英文名】SEMEN LITCHI

  【来源】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及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长1.5~2.2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平滑,有光泽,略有凹陷及细波纹。一端有类圆形黄棕色的种脐,直径约7mm。质硬,子叶2,棕黄色。气微,味微甘、苦、涩。

  【鉴别】本品粉末棕黄色,镶嵌层细胞黄棕色,呈长条形,由数个细胞为一组,作不规则方向嵌列。星状细胞淡棕色呈不规则星状分枝,分枝先端平截或稍钝圆,细胞间隙大,壁薄。石细胞成群或单个散在,呈类圆形、类方形、类多角形、长方形或长圆形,多有突起或分枝。子叶细胞呈类圆形或类圆多角形,充满淀粉粒,并可见棕色油细胞。

  【炮制】荔枝核: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盐荔枝核: 取净荔枝核,捣碎后照盐水炙法(附录Ⅱ D)炒干。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用法用量】4.5~9g。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荔枝核

  【出处】《本草衍义》

  【拼音名】Lì Zhī Hé

  【别名】荔仁(《广西中药志》),枝核(《四川中药志》),大荔核(《药材学》)。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净皮肉,取种子,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广东、广西。此外台湾、福建、四川亦产。

  【性状】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略扁,长2~2.5厘米;直径1~1.7厘米。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有光泽,一端有黄白色的种脐。质坚硬;剖开后有2片肥厚的子叶,灰黄色,质亦坚实。气微,味淡而涩。以干燥,粒大,饱满者为佳。

  【化学成份】种子含皂甙1.12%,鞣质3.43%。又含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如将此物给饥饿22小时的小鼠皮下注射(60~400毫克/公斤),可使血糖下降,肝糖元含量亦显着降低。

  【性味】甘涩,温。

  ①《纲目》:"甘,温,涩,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涩,温,微咸。"

  ③《广西中药志》:"味甘微苦涩,性平,无毒。"

  【归经】入肝、肾经。

  ①《纲目》:"入厥阴。"

  ②《本草经疏》:"入肝、肾。"

  ③《本草撮要》:"入足太阴、厥阴经。"

  【功能主治】温中,理气,止痛。治胃脘痛,疝气痛,妇女血气刺痛。

  ①《纲目》:"行散滞气。治颓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

  ②《本草备要》:"辟寒邪,治胃脘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注意】《本草从新》:"无寒湿滞气者勿服。"

  【附方】①治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荔枝核一钱,木香八分。为末。每服一钱,清汤调服。(《景岳全书》荔香散)

  ②治心痛及小肠气:荔枝核一枚。煅存性,酒调服。(《本草衍义》)

  ③治肾大如斗: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等分。锉散,炒,出火毒,为末。酒下二钱,日三服。(《世医得效方》荔核散)

  ④治疝气颓肿:荔枝核四十九个,陈皮(连白)九钱,硫黄四钱。为末,盐水打面糊丸绿豆大。遇痛时,空心酒服九丸,良久再服,亦治诸气痛。(《坦仙皆效方》玉环来复丹)

  ⑤治血气刺痛: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妇人良方》蠲痛散)

  ⑥治肋间神经痛:荔枝核烧炭存性捣碎,取6克,加广木香6克,水煎服。

  ⑦治疝气疼痛:㈠荔枝核15克,焙干研末,空腹时用开水送服。㈡炒荔枝核、大茴香各60克,研末,每日早晨用黄酒送服10克,亦治疝气疼痛。

  ⑧治癣:荔枝核研末,调醋搽患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荔枝核

  【出处】出自《本草衍义》

  【拼音名】Lì Zhī Hé

  【英文名】Lychee Seed

  【别名】荔仁、枝核、荔核、大荔核。

  【来源】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chi chinenesis Sonn.

  采收和储藏:6-7月果实成熟时采摘,食荔枝肉(假种皮)后收集种子,洗净,晒干。

  【原形态】荔枝 常绿乔木,高10-15m。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连柄长10-25cm,或过之;小叶2或3对,少4对,小叶柄长7-8mm,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5cm,宽2-4cm,先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全缘,无毛,薄革质或革质。圆锥花序顶生,阔大,多分枝;花草性,雌雄同株;萼浅杯状,深5裂,被金黄色短绒毛;花瓣5,基部内侧有阔而生厚毛的鳞片;雄蕊6-7,有时8,花丝长约4mm;子房密被小瘤体和硬毛。果卵圆形至近球形,长2-35cm,成熟时通常暗红色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生境分布】分布于华南和西南等地,尤以广东和福建南部、台湾、栽培最盛。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长圆形或长卵形,稍扁,长1.5-2.5cm。直径0.5-1.5cm。表面棕色至棕红色,稍具光泽,有不规则凹隙和细皱纹;一端平截,有近圆形黄棕色的种脐,直径5-7mm,另一端圆钝。质坚硬,剖开后种皮薄革质而脆;有2片肥厚子叶,橙黄色或棕黄色。气微,味微甘、苦、涩。以粒大、饱满者为佳。

  显微鉴另 粉末特征:淡棕色。①种皮外表皮细胞黄棕色或红棕色。侧面观细胞1列,栅状,长34-59μm,宽10-17μm,壁增厚,非木化,外被角质层;表面观多角形,垂周壁不均匀增厚。②石细胞类圆形、类多角形,多数有突起或分枝,分枝先端平截,细胞直径17-34μm,壁厚3-10μm,纹孔及孔沟较稀疏,层纹不甚明显。③星状细胞为种皮通气组织,呈不规则星状分枝,细胞间隙大,壁薄,无孔沟。④镶嵌层细胞徽黄绿色或淡黄色。呈长条形,长17-46μm,直径3-8μm,壁薄,微木化,由数个细胞为一组,以其长轴作不规则方向嵌列。⑤子叶细胞类圆形或类圆状多角形,直径22-51μm,充满淀粉粒,淀粉粒溶化后留有类圆形痕迹。有的细胞含黄绿色或黄棕色油状物。⑥淀粉粒单粒类球形、卵圆形,少数一端尖或两端尖,直径3.5-18μm,长至23μm,脐点点状、三叉状或裂缝状,层纹不明显;复粒较少,2-4分粒组成;半复粒少,脐点2-3个。

  【化学成份】种子含皂甙(1.12%),鞣质(3.43%)和a-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a-(methylenecycyclopropyl)glycine]。并分离出微量的挥发油,其中含3-羟基丁酮(3-acetoin),2,3-丁二醇(2,3-butanediol),咕(王巴)烯(copaene),顺-丁香烯(cis-caryophyllene),别香橙烯(allo-aromadendrene),葎草烯(humulene),δ-毕澄茄烯(δ-cadinene),a-姜黄烯(a-curcumene),菖蒲烯(calamenene),喇叭茶醇(ledol),愈创木薁(guaiazulene),黄根醇(xanthorrhizol)和棕榈酸(palmitic acid)等。

  【药理作用】将此物给饥饿22小时的小鼠皮下注射(60-400mg/kg),可使血糖下降,肝糖元含量亦显着降低。降血糖:荔枝核干浸膏1.3、2.6mg/kg给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灌胃,连续30天,每10天测血糖一次,均表明用蕴含组血糖低于对照组。所含-次甲基环丙基甘氨酸给小鼠皮下注射230-400mg/kg,可使血糖从正常的71-103mg/100ml降至35-57mg/100ml。 A-亚甲环丙基甘氨酸给小鼠 皮下注射230-400mg/kg,可使血糖从正常的71-103mg/100ml降至57-35mg/100ml。还能对抗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诱变作用。

  【毒性】荔枝核急性毒性甚低,以20g/kg的剂量给小鼠灌胃,服药后3天内无一死亡。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加水4ml,微热,滤过,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呈蓝绿色反应。(检查鞣质)(2)取本品粉末进行泡沫试验及溶血试验,均呈阴性。

  【性味】甘;微苦;性温

  【归经】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祛寒散滞。主疝气痛;睾丸肿痛;胃脘痛;痛经及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研末,1.5-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本草从新》:无寒湿滞气者勿服。

  【附方】①治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荔枝核一钱,木香八分。为末。每服一钱,清汤调服。(《景岳全书》荔香散)②治心痛及小肠气:荔枝核一枚。煅存性,酒调服,(《本草衍义》)③治肾大如斗: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等分。锉散,炒,出火毒,为末。酒下二钱,日三服。(《世医得效方》荔核散)④治疝气TUI肿:荔枝核四十九个,陈皮(连白)九钱,硫黄四钱,为末,盐水打面湖丸绿豆大。遇痛时,空心酒服九丸,良久再服,亦治诸气痛。(《坦仙皆效方》玉环来复丹)⑤治血气刺痛: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盐酒送下。(《妇人良方》蠲痛散)

  【各家论述】1.《纲目》:行散滞气。治TUI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

  2.《本草备要》:辟寒邪,治胃脘痛。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中药学》:荔枝核
  • 《中药炮制》:荔枝核
  • 《本草备要》:荔枝核
  • 《本草分经》:荔枝核
  • 《本草撮要》:荔枝核
  • 《药性切用》:荔枝核
  • 《本草便读》:荔枝核
  • 《顾松园医镜》:荔枝核
  • 《本草从新》:荔枝核

相关中药

  • 卤碱

    “卤碱”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卤碱”在《中药大辞典》 “卤碱”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卤碱   【拼音名】Lǔ Jiǎn   【来源】为卤水块经过加工制成的粉剂。   【炮制】取河北塘沽或汉沽产的卤水块,洗净
  • 榄仁树皮

      【拼音名】Lǎn Rén Shù Pí   【来源】药材基源:为使君子科植物榄仁树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rminalia catappa L.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大乔木,高15m或更高。树皮褐黑色,纵裂呈剥落状;枝平展,近顶
  • 雷蘑

    “雷蘑”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雷蘑”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雷蘑   【别名】青腿子、巨陡头、口蘑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雷蘑Clitocybe gigantea (Sow. ex Fr.) Quel.,以子实体入药。
  • 簕竹

      【别名】车角竹、车筒竹、刺竹、大竹、水簕竹、大簕麻竹、麻竹、簕楠竹   【来源】禾本科簕竹Bambusa sinospinosa McClure,以竹叶、竹笋、竹茹入药。   【生境分布】华南、西南。   【性味】竹叶:甘,凉。   竹茹:微苦,凉。   竹笋:甘、酸,平
  • 露珠香茶菜

      【拼音名】Lù Zhū Xiānɡ Chá Cài   【别名】水龙胆草、紫萼香茶菜   【来源】唇形科露珠香茶菜Rabdosia irrorata (Forrest ex Diels)Hara [Plectranthus irroratus Fo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