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露水草

露水草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露水草


露水草

“露水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露水草”在《中药大辞典》

“露水草”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露水草

  【拼音名】Lù Shuí Cǎo

  【别名】珍珠露水草、换肺散、鸡冠参、蓝耳草、蛛毛蓝耳草、蛛丝毛蓝耳草

  【来源】鸭跖草科蓝耳草属植物露水草Cyanotis arachnoides C. B. Clarke,以根入药。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利湿消肿,退虚弱。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肾炎水肿,虚热不退;外用治湿疹,脚癣,刀伤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备注】(1)同属植物鸡冠参Cyanotis vaga (Lour.)Roem. et Schult,根与前种同供药用,功效相似。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露水草

  【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Lù Shuí Cǎo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黑穗画眉草的带根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秆丛生,直立或基部稍倾斜,基部压扁状。叶片线形,长10~25厘米,宽3~5毫米,常内卷,先端长渐尖;叶鞘扁平,鞘口具白色柔毛;叶舌截平。圆锥状花序开展,长15~18厘米,分枝近于轮生或单生,多曲折;小穗柄细弱,小穗黑色,小花3~8朵;颖披针形,先端渐尖,具脉;外稃卵状长圆形,排列较疏松,内稃稍短于外稃,常宿存,先端截平;花药黄色。花果期4~9月。

  【生境分布】生长于山坡草地。分布云南、贵州、四川、甘肃等地。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镇痛

  【附方】①治百日咳:㈠露水草五钱,大蒜三瓣,桔梗二钱。煨水服。㈡露水草根,烘干研末,每次五分至一钱,用姜糖水吞服。

  ②治急性腹痛(露水痧):露水草根三钱。生嚼吃或煨水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露水草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拼音名】Lù Shuí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Blackspiked Lovegrass

  【别名】万人羞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黑穗画眉草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agrostis nigra Nees et Steud[Eragrostis atropurpurae Hochst.ex Steud.]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黑穗画眉草,多年生草本,秆丛生,直立或基部稍膝曲,高30-60cm,径约1.5-2.5mm,基部常压扁,具2-3节。叶鞘裹茎,长于或短于节间,两侧边缘有时具长纤毛,鞘口被白色柔毛,长0.2-0.5mm;叶舌长约0.5mm;叶片线形,扁平,长2-25cm,宽3-5mm,无毛。圆锥花序开展,长10-23cm,宽3-7cm,分枝单生或轮生,纤细,曲折,腋间无毛;小穗柄长2-10mm,小穗长3-5mm,宽1-1.5mm,黑色和黑绿色,含3-8小花;颖披针形,先端渐尖,膜质,具1脉,第2颖具3脉,第1颖长约1.5mm,第2颖长1.8-2mm;外稃长卵圆形,先端为膜质,具3脉,第1外稃长约22mm,内稃稍短于外稃,弯曲,脊上具短纤毛,先端圆钝,宿存;雄蕊3,花药长约0.6mm。颖果椭圆形,长为1mm。花、果期4-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西、河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止痛。主百日咳;头痛;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1.5-3g。

  【附方】①治百日咳:一 水草五钱,大蒜三瓣,桔梗二钱。煨水服。二露水草根,烘干研未,每次五分至一钱,用姜糖水吞服。②治急性腹痛(露水痧):露水草根三钱。生嚼吃或煨水服。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百日咳 刀伤 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炎 活络 脚癣 利湿消肿 祛风活络 肾炎 肾炎水肿 外用治湿疹 腰腿痛 镇痛

露水草


露水草的功效 露水草的用途 露水草可以治疗 露水草的用法 露水草的用量 露水草主要治疗 露水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露水草的用法 露水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柳叶斑鸠菊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拼音名】Liǔ Yè Bān Jiū Jú   【英文名】root of Willowleaf Ironweed   【别名】米碌塞、铁珠草、白头升麻、白龙须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柳叶斑鸠菊的根。   拉丁植物动
  • 荔枝核

    “荔枝核”在《中国药典》 “荔枝核”在《中药大辞典》 “荔枝核”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荔枝核   【拼音名】Lì Zhī Hé   【英文名】SEMEN LITCHI   【来源】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
  • 绿段草

      【出处】绿段草原名地胆,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石草类,云:"地胆产大厦岭(今江西、广东交界)。或呼为绿段草。高三寸许,叶如水竹于叶而宽厚,面绿有直纹,紫白圆点相间;背紫,光滑可爱。"所述及附图,与现野牡丹科植物小蜂斗草相符。   【拼音名】Lǜ Duàn Cǎo   【别名】地胆、
  • 辣蓼草

    “辣蓼草”在《中药大辞典》 “辣蓼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辣蓼草   【出处】《江苏植药志》   【拼音名】Là Liǎo Cǎo   【来源】为蓼科植物柳叶蓼的全草。   【原形态】柳叶蓼,又名:绵毛酸模叶蓼。  
  • 老白花树皮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拼音名】Lǎo Bái Huā Shù Pí   【来源】为豆科植物羊蹄甲的树皮。全年可采。   【化学成份】含鞣质10~15%。   【药理作用】树皮及根有驱虫作用,并可用于肠粘膜炎症。新鲜树汁可作祛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