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瓶蕨

瓶蕨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瓶蕨


瓶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拼音名】Pínɡ Jué

  【英文名】Auriculed Bristlefern, Auriculed Filmy Fern

  【别名】热水莲

  【来源】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瓶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chomanes uriculatum Bl.[Vandenboschia auriculata(Bl.)Cope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中型附生蕨类,植株高15-30cm。根茎坚硬,灰褐色,长而横走,被黑褐色有光泽的多细胞节状毛,后脱落;叶腋间的芽密被节状毛。叶膜质,远生,相距3-5cm,沿根茎在同一平面上排成2行,互生,平展或稍斜出;叶柄长4-8mm,基部被节状毛,无翅或有狭翅;叶片披针形,长15-30cm,宽3-5cm,孢子叶与营养叶相似,但较狭且分裂较细,一回羽状;羽片18-25对,互生,无柄;卵状长圆形,长2-3cm,宽1-1.5cm,密接,基部上侧有阔耳片,并常覆盖叶轴,边缘不整齐羽裂达1/2;不育裂片狭长圆形,长4-5mm,宽3-4mm,先端有钝齿,每齿有小脉1条;孢子叶裂片常缩狭或仅一单脉;叶脉多回二歧分叉;叶轴有狭翅或近无翅。孢子囊群顶生于向轴的短羽片上,每羽片10-14个;囊苞狭管状,长2-2.5mm,口部截形,不膨大,具浅钝齿;囊群托突出口外,长约4mm。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700m的溪边树干上或阴湿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西藏等地。

  【性味】微苦;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生肌止血。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干品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微苦,性平。有止血生肌的功能。外用治外伤出血及刀伤。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生肌止血


瓶蕨的功效 瓶蕨的用途 瓶蕨可以治疗 瓶蕨的用法 瓶蕨的用量 瓶蕨主要治疗 瓶蕨能够治疗的疾病 瓶蕨的用法 瓶蕨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枇杷根

    “枇杷根”在《中药大辞典》 “枇杷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枇杷根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Pí Pá Gēn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根。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
  • 瓶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拼音名】Pínɡ Jué   【英文名】Auriculed Bristlefern, Auriculed Filmy Fern   【别名】热水莲   【来源】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瓶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ch
  • 破牛膝

    “破牛膝”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破牛膝”在《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破牛膝   【拼音名】Pò Niú Xī   【来源】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Buch.-Ham. var. b
  • 破骨风

    “破骨风”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破骨风”在《中药大辞典》 “破骨风”在《中药大辞典》 “破骨风”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破骨风   【拼音名】Pò Gǔ Fēnɡ   【别名】破膝风、川滇茉莉   【来
  • 脾寒草

    “脾寒草”在《中药大辞典》 “脾寒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脾寒草   【出处】《中国药植图鉴》   【拼音名】Pí Hán Cǎo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直立婆婆纳的全草。春、夏间采收。   【原形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