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豺皮

豺皮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豺皮


豺皮

“豺皮”在《中药大辞典》

“豺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豺皮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Chái Pí

  【来源】为犬科动物豺的皮。

  【原形态】豺(《诗经》),又名:豺狗(《埤雅》),红狼。

  体形似犬,身长1米左右,尾长约30厘米,体重约10余公斤。头宽,颜面部较钝,额低,耳直立,较短而圆,吻部较狼短。毛色随季节、产地而异,一般通身皆呈赤棕色,或棕褐色,背中部毛尖黑色,故在背中部出现棕褐色,在体后更深些。头上暗棕色,吻部浅褐色。腹部棕色或黄白色。四肢同于背色。尾略粗,末端全黑色。

  【生境分布】栖于山陵、森林中。群居,性凶猛,多在晨昏活动。分布黑龙江、吉林、河北、新疆、西藏、云南、广西、广东、江苏、福建、四川等地。

  【性味】①《唐本草》:"性热。"

  ②《日华子本草》:"有毒。"

  【功能主治】①《唐本草》:"主冷痹脚气,熟之以缠病上,瘥止。"

  ②孟诜:"主诸疳痢,腹中诸疮,煮汁饮之,或烧灰和酒服之;其灰敷匿齿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豺皮

  【出处】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Chái Pí

  【英文名】Jackal skin

  【来源】药材基源:为犬科动物豺的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on lpinus Pallas

  

  【原形态】豺,形似狼而短小,头部较宽而吻较短,体重15-20kg,体长85-130cm。四肢较短,尾长略小于体长之半。耳端圆钝。乳头6-7对。尾毛较长。通常全身毛红棕色,或近灰棕色而杂以黑毛。头部、颈部、肩部及背部色调较重,并杂有黑色毛尖的针毛,腹面呈浅灰色、棕色或棕白色,口角部位及喉部也近于棕白色。四肢前面深棕褐色,内侧白以或淡灰色。尾端几近黑色,形成黑尾尖。夏季毛短而色深,红棕色尤显深重。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山地、丘陵、森林等处。而热耐寒,群居性,具猎食中型兽类之特性。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新疆、江苏、福建、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消积;解毒;止痛;定惊。主疳痢;慝齿;脚气;冷痹;小儿夜啼

  【用法用量】内服:煮汁,或烧存性酒调,适量。外用:适量,烧存性敷。

  【各家论述】1.《唐本草》:主冷痹脚气,熟之以缠病上,瘥止。

  2. 孟诜:主语疳痢,腹中诸疮,煮汁饮之,或烧灰和酒服之;其灰敷齿疮。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千金翼方》:豺皮
  • 《新修本草》:豺皮
  • 《证类本草》:豺皮

    治疗疾病: 定惊 脚气 烧灰 小儿夜啼 消积 止痛

    豺皮


    豺皮的功效 豺皮的用途 豺皮可以治疗 豺皮的用法 豺皮的用量 豺皮主要治疗 豺皮能够治疗的疾病 豺皮的用法 豺皮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长瓦韦

    “长瓦韦”在《中药大辞典》 “长瓦韦”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长瓦韦   【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拼音名】Chánɡ Wǎ Wéi   【别名】扎柏(藏名)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长瓦韦的全草。
  • 柴胡叶链荚豆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拼音名】Chái Hú Yè Liàn Jiá Dòu   【英文名】Bupleurum-leaf Alysicarpus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柴胡叶链荚豆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ysicarpus bu
  • 车桑仔根

      【出处】《福建中草药》   【拼音名】Chē Sānɡ Zǎi Gēn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坡柳的根。全年可采。   【功能主治】消肿解毒   【附方】①治牙痛:车桑仔鲜根一至二两。水煎服。   ②治风毒流注:车桑仔干根一至二两,酌加猪瘦肉同炖服;另用鲜叶和红糖
  • 草血竭

    “草血竭”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草血竭”在《中药大辞典》 “草血竭”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草血竭   【拼音名】Cǎo Xuè Jié   【别名】一口血、弓腰老、老腰弓、小么公、地蜂子、地蚂蜂、回头草
  • 川明参

      【拼音名】Chuān Mínɡ Shēn   【别名】明参、明沙参、土明参、沙参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川明参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uanmingshen uioloaceum Sheh et Shan   采收和储藏:移栽后于翌年4月上旬,挖取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