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长瓦韦

长瓦韦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长瓦韦


长瓦韦

“长瓦韦”在《中药大辞典》

“长瓦韦”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长瓦韦

  【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拼音名】Chánɡ Wǎ Wéi

  【别名】扎柏(藏名)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长瓦韦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

  【原形态】附生草本,长约20余厘米。根茎长而横走,密被鳞片;鳞片卵圆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突出的齿。叶片长倒披针形,长20~25厘米,宽1.5厘米,先端长尾状渐尖,基部渐狭,柄短;叶片亚革质,叶脉隐没。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中肋及边缘之间。

  【生境分布】生于阴湿的岩缝或树皮上。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微甘微苦,微寒。

  【归经】入肝、心、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祛湿通络,消肿止血,解硫黄毒。治淋病,尿血,痢疾,痨热咳嗽,内伤吐血,金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研末撒布。

  【附方】①治尿血:长瓦韦配瞿麦、茜草、芍药,煎汤服。

  ②治白浊:长瓦韦配黄柏煎汤服。

  ③治内伤吐血:长瓦韦配仙鹤草、仙桃草,煎汤服。

  ④治各种外伤出血:长瓦韦叶及孢子、茜草根、狼毒根,研粉撒布。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长瓦韦

  【出处】出自《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拼音名】Chánɡ Wǎ Wéi

  【英文名】Long Lepisorus

  【别名】扎柏

  【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长瓦韦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sorus pseudonudus Ching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晒干备用。

  【原形态】植株高15-20cm。根茎横生,密被黑色、卵状披针形鳞片,渐尖头,基部圆形,具粗筛孔,边缘有齿。叶近生;叶柄长1-2cm,连同中脉常呈淡红色;叶片近革质,披针形,长10-20cm,宽约1cm,向两端渐变狭,并下延或几达基部,全缘,叶上面无毛,下面略有鳞片,易脱落;中脉明显,无侧脉,小脉网状,网眼内有不定向的内藏小脉,通常分叉。孢子囊群圆形,分离,背生于中脉两侧各成1行,孢子囊有柄;隔丝近圆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长齿。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400m以下的高山栎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微甘;微苦;微寒

  【归经】肝;心;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咳;止血。主小便淋痛;尿血;痢疾;痨热咳嗽;内伤吐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出血 金疮 咳嗽 痢疾 淋病 利尿 淋痛 利湿 内伤吐血 尿血 清热利尿 清热利湿 祛湿 通络 吐血 外伤出血 小便淋痛 消肿 消肿止血 止咳 止血


长瓦韦的功效 长瓦韦的用途 长瓦韦可以治疗 长瓦韦的用法 长瓦韦的用量 长瓦韦主要治疗 长瓦韦能够治疗的疾病 长瓦韦的用法 长瓦韦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长管香茶菜

      【别名】铁菱角、四角薄荷、溪薄荷、铁拳头   【来源】唇形科长管香茶菜Rabdosia longituba (Miq.) Hara [Plectranthus longitubus Miq.],以全草、根入药。   【生境分布】福建、浙江。   【性味】苦,寒。   【
  • 苍耳囊虫

      【出处】《纲目》   【拼音名】Cānɡ ěr Nánɡ Chónɡ   【别名】麻虫(《圣济总录》),苍耳虫(《纲目》)。   【来源】为寄居于菊科植物苍耳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夏、秋间,寻觅苍耳草梗上有蛀孔者,其内都有蠹虫,用小刀剖取,随用或焙干后密闭
  • 草独活

    “草独活”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草独活”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草独活   【别名】龙眼独活、牛角七、独活、大九股牛、珠钱草、松香疳药   【来源】五加科草独活Aralia yunnanensis Franch.,以根入药。   【
  • 刺榆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Cì Yú   【别名】枢(《诗经》),荎(《尔雅,),柘榆、梗榆(《广雅》),钉枝榆(《中国树木分类学》),刺梅(《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榆科植物刺榆的根皮、树皮或嫩叶。   【原形态】落叶乔木,
  • 赤茯苓

    “赤茯苓”在《中药大辞典》 “赤茯苓”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赤茯苓   【出处】《本草集注》   【拼音名】Chì Fú Línɡ   【别名】赤苓(《本草再新》),赤茯(《本草便读》)。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