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鲳鱼

鲳鱼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鲳鱼


鲳鱼

“鲳鱼”在《中药大辞典》

“鲳鱼”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鲳鱼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Chānɡ Yú

  【别名】鮀鱼(《临海异物志》),昌侯龟、昌鼠(《本草拾遗》),狗瞌睡鱼(《岭表录异》),鲳鳊(《医林纂要》),镜鱼、平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白昌(《中国动物图谱·鱼类》),叉片鱼(江苏、浙江)。

  【来源】为鲳科动物银鲳的肉。

  【原形态】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体长约20厘米。头较小,侧扁而高。吻短、圆钝,稍突出于下领之前。眼小,侧位。眼间隔呈大的弧形隆起,鼻孔小,每侧各2个,前鼻孔圆形,后鼻孔呈裂缝状。口小,微斜。上颌骨达眼前缘的下方。两颌各有1行细齿,排列紧密。鳃孔小,鳃耙短弱,排列稀松。鳞细小,圆形,极易脱落。侧线鳞110~130,侧线位高,几与背缘并行。背鳍Ⅸ~Ⅻ,Ⅰ-42~48,起点略在臀鳍起点前方。臀鳍Ⅵ~Ⅶ,Ⅰ-41~46。背鳍、臀鳍同形,鳍棘均呈截形,鳍条部前端皆隆起呈镰刀状。胸鳍长大,24~27。无腹鳍。尾鳍17,分叉很深。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多数鳞片上有细微的黑色小点。

  【生境分布】栖于近海中下层。以小鱼、硅藻等为食。产卵期5~6月。分布我国沿海,以南海和东海为多,黄、渤海较少。

  【性味】①《本草拾遗》:"味甘,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苦,温。"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肥健,益气力。"

  ②《本经逢原》:"益胃气。"

  ③《随息居饮食谱》:"补胃,益血,充精。"

  【注意】①《本草拾遗》:"腹中子有毒,令人痢下。"

  ②《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发疥动风。"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鲳鱼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拾遗》:昌侯鱼,生南海。如卿鱼,身正圆,无硬骨,作炙食之至美。

  2.《岭表录异》:鲍鱼,形似编鱼,而脑上突起,连背而圆身,肉甚厚,肉自如凝脂,止有一脊骨。治之以姜葱,熊之粳米,其骨自软。

  【拼音名】Chānɡ Yú

  【英文名】pomfret, Silvery pomfret, Butterfish

  【别名】昌候鱼、昌鼠、狗瞌睡鱼、鲳鳊、镜鱼、平鱼、白昌、叉片鱼、昌鱼

  【来源】药材基源:为鲳科动物银鲳及其近缘种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mpus argenteus(Euphrasen)[Stromateoides argenteus(Euphrasen)]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银鲳,体卵圆形,甚侧扁,一般长20-30cm,大者长达40cm余。头短小,侧扁而高。吻短,圆钝,稍突。眼小,侧位,眼间隔呈大的弧形隆起。口小,微斜,上下颌各具细小牙1行,排列紧密。鳃孔小,鳃耙(4-6)+(7-11),细弱。体被细小圆鳞,极易脱落。侧线位高,与背平行,侧线鳞110-130。背鳍Ⅸ-Ⅻ,Ⅰ-42-48,起点略在臀鳍起点前上方,臀鳍Ⅵ-Ⅶ,Ⅰ-41-46。成鱼背鳍与臀鳍的鳍棘均埋于皮下;鳍条部相对而同形,呈镰刀形,前部鳍条均稍延长,但不伸达尾柄上。胸鳍24-27,较长,无腹鳍。尾鳍分叉较深,下叶比上叶稍长。体具银白色光泽,背部微呈青灰色,多数鳍片上有不明显的微小黑点。腹部乳白色。各鳍浅灰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为近海中下层鱼类。常栖息于水深30-70m潮流缓慢的海区内。以小鱼、水母、硅藻等为食。有季节性回游现象,生殖期5-6月。怀卵量11.7-21.8万粒,卵浮性,径1.6-1.9mm。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海、南海。

  【化学成份】银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及二甲胺(dimethylamine),甲胺(methylamine),异丁胺(isobutylamine),乙胺(ethylamine),二乙胺(diethylamine)。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胃经

  【功能主治】益气养 血;舒筋利骨。主消化不良;贫血;筋骨酸痛;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炖服,30-60g。

  【注意】鲳鱼子慎服。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肥健,益气力。

  2.《本经逢原》:益胃气。

  3.《随息居饮食谱》:补胃,益血,充精。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饮食须知》:鲳鱼
  • 《本草分经》:鲳鱼
  • 《本草撮要》:鲳鱼
  • 《药性切用》:鲳鱼
  • 《本经逢原》:鲳鱼
  • 《本草从新》:鲳鱼

相关中药

  • 刺石榴

    “刺石榴”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刺石榴”在《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石榴   【拼音名】Cì Shí Liu   【别名】山石榴   【来源】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 Rolfe,以果
  • 藏报春

      【出处】藏报春之名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藏报春,滇南圃中植之。叶如蜀葵,叶多尖叉,就根生叶,长柄肥柔。春初抽葶开花,如报春稍大,附下作苞,花出苞上,一掌数层,一层四五苞,与报春同时而不如报春繁缛耐久,滇近藏,凡花以藏名者,异之也。"以上所述形态及附图特征,与今报春花科藏报春相同。
  • 糙苏

    “糙苏”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糙苏”在《中药大辞典》 “糙苏”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糙苏   【拼音名】Cāo Sū   【别名】大叶糙苏、山苏子[内蒙古]、续断[宁夏]、山芝麻   【来源】唇形科糙苏属植物糙苏Phlo
  • 刺楸树根

    “刺楸树根”在《中药大辞典》 “刺楸树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刺楸树根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Cì Qiū Shù Gēn   【别名】刺五加(《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
  • 齿瓣延胡索

    “齿瓣延胡索”在《中药大辞典》 “齿瓣延胡索”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齿瓣延胡索   【拼音名】Chǐ Bàn Yán Hú Suǒ   【英文名】RhizomaCorydalis Turschaninov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