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豇豆

豇豆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豇豆


豇豆

“豇豆”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豇豆”在《中药大辞典》

“豇豆”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豇豆

  【拼音名】Jiānɡ Dòu

  【别名】姜豆、长豆

  【来源】豆科豇豆Vigna sinensis (L.)Sav.,以种子、叶、果皮、根入药。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止血。

  血尿:种子研末,每服1钱,水或酒送服。

  小便不通:叶4两,水煎服。

  小儿疳积:根1两,研末蒸鸡蛋吃。

  疔疮:根适量,捣烂敷或研末撒。

  毒蛇咬伤:生豇豆适量,捣敷伤口。

  盗汗:豇豆子2两,冰糖1两,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豇豆

  【出处】《救荒本草》

  【拼音名】Jiānɡ Dòu

  【别名】羊角、豆角(《医林纂要》),角豆、饭豆、腰豆、长豆、裙带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浆豆(《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为豆科植物豇豆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缠绕性草本。茎无毛或近于无毛。托叶棱形,两端渐狭急尖,基部着生茎上; 3出复叶互生,顶生小叶菱卵形,两侧小叶斜卵形。花序较叶短,着生2~3朵花;小苞片匙形,早落;萼钟状,无毛,皱缩,萼齿5,披针形;花冠蝶形,淡紫色或带黄白色,旗瓣、翼瓣有耳,龙骨瓣无耳;雄蕊10,2体;雌蕊1,子房无柄,花序顶部被髯毛。荚果长20~30厘米,下垂;种子肾形或球形。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化学成份】种子含大量淀粉、脂肪油、蛋白质、烟酸、维生素B1、B2。鲜嫩豇豆含抗坏血酸22毫克%。

  【性味】甘,平。

  ①《滇南本草》:"味平。"

  ②《纲目》:"甘咸,平,无毒。"

  ③《本草从新》:"甘涩,平。"

  【归经】入脾、肾经。

  ①《得配本草》:"入足太阴经气分。"

  ②《本草求真》:"入肾,兼入胃。"

  【功能主治】健脾补肾。治脾胃虚弱,泻痢,吐逆,消渴,遗精,白带,白浊,小便频数。

  ①《滇南本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

  ②《纲目》:"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数,解鼠莽毒。"

  ③《本草从新》:"散血消肿,清热解毒。"

  ④《医林纂要》:"补心泻肾,渗水,利小便,降浊升清。"

  ⑤《四川中药志》:"滋阴补肾,健脾胃,消食。治食积腹胀,白带,白浊及肾虚遗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煮食。

  【注意】《得配本草》:"气滞便结者禁用。"

  【附方】①治食积腹胀,嗳气:生豇豆适量,细嚼咽下,或捣绒泡冷开水服。(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

  ②治白带,白浊:豇豆、藤藤菜。炖鸡肉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蛇咬伤:豇豆、山慈姑、樱桃叶、黄豆叶。捣绒外敷。(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豇豆

  【出处】出自《救荒本草》。《纲目》:昔卢廉夫教人补肾气,每日空心煮豇豆,入少盐食之。又《袖珍方》云,中鼠莽毒者,以豇豆煮汁饮即解。

  【拼音名】Jiānɡ Dòu

  【英文名】Cowpea

  【别名】羊角、豆角、角豆、饭豆、腰豆、长豆、茳豆、裙带豆、浆豆。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豇豆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gna unguiculata (L.)Walp.[Dolichos unguiculata L.;Vigna sinensis (L.)Savi]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打下种子。

  【原形态】豇豆 一年生缠绕草本。茎无毛或近无毛。三出复叶,互生;顶生小叶片菱状卵形,长5-13cm,宽4-7cm,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两面无毛,侧生小叶稍小,斜卵形;托叶菱形,长约1cm,着生处下延成一短距。总状花序腋生,花序较叶短,着生2-3朵花;小苞片匙形,早落;萼钟状,萼齿5,三角状卵形,无毛;花冠蝶形,淡紫色或带黄白色,旗瓣、翼瓣有耳,龙骨瓣无耳;雄蕊10,二体,(9)+ l;子房无柄,被短柔毛,花柱顶部里侧有淡黄色髯毛。荚果条形,下垂,长20-30cm,宽在1cm以内,稍肉质而柔软。种子多颗,肾形或球形,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全国均有栽培。

  【化学成份】种子含多种氨基酸:胱氨酸(cyst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脯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和色氨酸(tryptophane)。种子还含一种能抑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蛋白质。嫩豇豆和发芽种子含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脾;肾经

  【功能主治】健脾利湿;补肾涩精。主脾胃虚弱;泄泻;痢疾;吐逆;消渴;肾虚腰痛;遗精;白带;白浊;小便频数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或煮食;或研末,6-9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得配本草》:气滞便结者禁用。

  【附方】①治食积腹胀,嗳气:生豇豆适量。细嚼咽下,或捣绒泡冷开水服。(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②治白带,白浊:豇豆、藤藤菜。炖鸡肉服。(《四川中药志》)③治蛇咬伤;豇豆、山慈姑、樱桃叶、黄豆叶。捣绒外敷。(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

  2.《纲目》: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数。解鼠莽毒。

  3.《本草从新》:散血消肿,清热解毒。

  4.《医林纂要》:补心泻肾,渗水,利小便,降浊升清。

  5.《四川中药志》:滋阴补肾,健脾胃,消食。治食积腹账,白带,白浊及肾虚遗精。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本草纲目》:豇豆
  • 《饮食须知》:豇豆
  • 《冯氏锦囊秘录》:豇豆
  • 《滇南本草》:豇豆
  • 《得配本草》:豇豆
  • 《本草分经》:豇豆
  • 《本草撮要》:豇豆
  • 《药性切用》:豇豆
  • 《本草求真》:豇豆
  • 《本草从新》:豇豆

相关中药

  • 鲫鱼藤

      【别名】黄花藤   【来源】萝藦科鲫鱼藤Secamone lanceolata Blume,以花、叶入药。   【生境分布】广东、广西、云南。   【功能主治】主治瘰疬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茭白

    “茭白”在《中药大辞典》 “茭白”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茭白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Jiāo Bái   【别名】出隧、蘧蔬(《尔雅》),绿节(《西京杂记》),菰菜、茭首(孟诜),菰首(《本草拾遗》),菰笋、
  • 金橘叶

    “金橘叶”在《中药大辞典》 “金橘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金橘叶   【出处】《本草再新》   【拼音名】Jīn Jú Yè   【来源】为芸香料植物金橘及金弹的叶。春季采收,除去细梗,晒干。   【性状】干
  • 菊叶三七

      【拼音名】Jú Yè Sān Qī   【别名】土三七、水三七、紫背三七、血当归、破血丹   【来源】为菊科土三七属植物土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以根或全草入药。秋冬挖根,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晒干。夏秋采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 假酸浆子

      【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Jiǎ Suān Jiānɡ Zǐ   【来源】为茄科植物假酸浆的种子或果实。秋季采收。   【化学成份】种子含油18.6%,其中饱和住房酸11.1%、亚油酸20.8%、油酸64.4%和不皂化物质(豆甾醇、谷甾醇)0.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