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蟛蜞菊

蟛蜞菊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蟛蜞菊


蟛蜞菊

“蟛蜞菊”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蟛蜞菊”在《中药大辞典》

“蟛蜞菊”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蟛蜞菊

  【拼音名】Pénɡ Qí Jú

  【别名】黄花蟛蜞草、黄花墨菜、黄花龙舌草、田黄菊、卤地菊

  【来源】菊科蟛蜞菊属植物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 (Osb.)Merr.,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微酸,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凉血平肝。用于预防麻疹,感冒发热,白喉,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咯血,高血压;外用治疔疮疖肿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蟛蜞菊

  【出处】《本草求原》

  【拼音名】Pénɡ Qí Jú

  【别名】马兰草、蟛蜞花、路边菊(《生草药性备要》),水兰(《广西药植名录》),卤地菊、黄花龙舌草、黄花曲草(《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蟛蜞菊的全草或根。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矮小,匍匐状,被短而压紧的毛。叶对生;矩圆状披针形,长2.5~7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狭而近无柄,边近全缘或有锯齿,主脉3条。头状花序,具长柄,腋生或顶生,花序直径约1.8厘米;总苞片2列,披针形或矩圆形,长8~10毫米,内列较小;花托扁平;边缘舌状花1列,雌性,黄色,约10~12朵;中央管状花,两性,先端5裂齿。瘦果扁平,无冠毛。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多生于沿海地区的水沟边或湿地上。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药理作用】全草的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性味】①《本草求原》:"甘淡,微寒。"

  ②《福建中草药》:"微咸,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消肿。治白喉,百日咳,痢疾,痔疮,跌打损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疮,清热,咄脓,穿疮,并疬、痔。其根能脱牙。"

  ②《广西药植名录》:"破瘀,消肿。治跌打,腹痛,风湿。"

  ③《福建中草药》:"清热解毒。治白喉,百日咳,肺痨发热咳嗽,痢疾,肝火旺盛,烦热不眠,咽喉肿痛,齿龈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捣汁含漱。

  【附方】①预防白喉:㈠鲜蟛蜞菊五钱至一两。水煎服,连服三天。㈡鲜蟛蜞菊捣烂绞汁,加相当于药液四分之一的醋,喷咽或漱口,日一至二次,连用三天。(《福建中草药》)

  ②治白喉:鲜蟛蜞菊二两,甘草二钱,通草五分。水浓煎服,日一至四剂。另用鲜蟛蜞菊捣烂绞汁,加相当于药量四分之一的醋,用棉签蘸药液涂抹伪膜,日二至三次。(《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蟛蜞菊

  【出处】出自《本草求原》

  【拼音名】Pénɡ Qí Jú

  【英文名】Chinese Wedelia Herb

  【别名】路边菊、马兰草、蟛蜞花、水兰、卤地菊、黄花龙舌草、黄花曲草、鹿舌草、黄花墨菜、龙舌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蟛蜞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edelia chinensis (Osb.) Merr.[Sol-idago chinensis Osbeck;Wedelia calendulacea (L.) Less.]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全草,秋季挖根,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蟛蜞菊 多年生草本,矮小。茎匍匐,上部近直立,基部各节生不定根,长15-50cm,基部径约2mm。分枝,疏被短而压紧的毛。叶对生;无柄或短叶柄;叶片条产太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3-7cm,宽7-13m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狭,全缘工有1-3对粗疏齿,两面密被伏毛,中脉在上面明显或有时不蛤显,主脉3条,侧脉1-2对,无网状脉。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直径1.5-2.5cm,具长6-12cm的细梗;总苞钟形,宽约1cm,长约12mm;总苞片2层,外层叶质,绿色,椭圆形,内层较小,长圆形;花托平,托片膜质;花异型;舌头状花黄色,舌片卵状长圆形,先端2或3齿裂;筒状花两性,较多黄色,花冠近钟形,向上渐扩大,檐部5裂,理解片卵形。瘦果,倒卵形,长约4mm;有3枚或两侧压扁;无冠毛,而有具浅齿的冠毛。花期3-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田边、路旁、沟边、山谷或湿润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地。

  【性状】[药材鉴] 性状鉴别 茎呈圆柱形,弯曲,长可达40cm,直径 1.5- 2mm ;表面灰绿色或淡紫色,有纵皱纹,节上有的有细根,嫩茎被短毛。叶对生,近无柄;叶多皱缩,展平后呈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0.7-1.3cm;先端短尖或斯尖,边缘有粗锯齿或是波状改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被白色短毛。头状花序通常单生于整项或外腋,花序便及苞片均被通毛、苞片2层、长6-8mm,宽1.5-3mm,灰绿色。舌状花和管状花均为黄色。气做,味微涩。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 1列 ,切向延长。下皮由1列类方形的薄壁。细胞组成,其内方为3-4列厚角细胞。皮层通气组织由类图形或椭圆形的薄壁细胞组成、排成 2-3轮。中柱鞘纤维断续排列成环状。韧皮部细胞细小;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线成,射线细胞1-2列,髓部薄壁细胞类圆形,排列疏松。

  叶横切面:主脉上方呈三角状突出,下方呈弧状突出,上下表皮内部有厚角细胞2-4列;维管束外韧型。叶肉上下表皮各为1列韧型,均有非腺毛,非腺毛由2-3个细胞组成,细胞壁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上下表皮细胞的肉方均有通气组织分布;栅栏细胞1-2列。

  【化学成份】蟛蜞菊含三十烷酸(melissic acid),二十四烷酸(lignoceric acid),豆甾醇(stigmasterol),豆甾醇葡萄糖甙(stig-masterol glucoside),左旋-贝壳杉烯酸(kaur-16-en-19-oic acid)。

  【药理作用】全草的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煎剂1:128对白喉杆菌,1:3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81对乙型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鉴别】理化鉴别 取粉末2g,加甲醇20ml,回流30min,滤过滤液用石油醚提取后供下列试验:㈠取1mol/L盐酸-羟胺甲醇液0.5ml,置小试管中,加供试液2ml,再加2mol/L氢氧化钾甲醇液使Ph <11,在水浴上加热煮沸2min,冷却后加5%盐酸使pH<3,再加2滴1%三氯化铁深液显污红色。(检查内酯)。㈡取供试液2ml于试管中加镁粉知量,加浓盐酸1ml,水浴加热5min,,显棕以或褐红色。(检查黄酮)

  【性味】味微苦;甘;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肋腺炎;白喉;百日咳;气管炎;肺炎;肺结核咯血;鼻衄;尿血;传染性肝炎;痢疾;痔疮;疔疯人院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含漱。

  【附方】①预防白喉:一、鲜蟛蜞菊五钱至一两。水煎服,连服三天。二、鲜蟛蜞菊捣烂绞汁,加相当于药液四分之一的醋,喷咽或漱口,日一至二次,连用三天。(《福建中草药》)②治白喉:鲜蟛蜞菊二两,甘草二钱,通草五分。水浓煎服,日一至四剂。另用鲜蟛蜞菊捣烂绞汁,加相当于药量四分之一的醋,用棉签蘸药液涂抹伪膜,日二至三次。(《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散疮,清热,咄脓,穿疮,并病、痔。其根能脱牙。

  2.《广西药植名录》:破瘀,消肿。治跌打,腹痛,风湿。

  3.《福建中草药》:清热解毒。治白喉,百日咳,肺痨发热咳嗽,痢疾,肝火旺盛,烦热不眠,咽喉肿痛,齿龈炎。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白喉 百日咳 扁桃体炎 鼻衄 传染性肝炎 疔疮疖肿 烦热 肺结核 肺结核咯血 肺痨 肺炎 感冒发热 高血压 喉炎 化痰止咳 肋腺炎 凉血散瘀 麻疹 尿血 平肝 破瘀 祛瘀 外用治疔疮 咽喉炎 支气管炎

蟛蜞菊


蟛蜞菊的功效 蟛蜞菊的用途 蟛蜞菊可以治疗 蟛蜞菊的用法 蟛蜞菊的用量 蟛蜞菊主要治疗 蟛蜞菊能够治疗的疾病 蟛蜞菊的用法 蟛蜞菊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破骨风

    “破骨风”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破骨风”在《中药大辞典》 “破骨风”在《中药大辞典》 “破骨风”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破骨风   【拼音名】Pò Gǔ Fēnɡ   【别名】破膝风、川滇茉莉   【来
  • 啤酒酵母

      【别名】干酵母、食母生   【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酵母目内孢霉科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nsen,以菌体入药。   【炮制】经沉淀,洗净后,加入适量蔗糖,干燥,粉碎,压制成片。   【功能主治】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及肠胃充气等症,可防治脚气
  • 泡桐

      【拼音名】Pào Tónɡ   【别名】空桐木、白桐、水桐、桐木树、紫花树   【来源】玄参科泡桐属植物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Seem.)Hemsl.及锈毛泡桐P. tomentosa (Thunb.)Steud.,以根、果入药。根秋季采挖
  • 普洱茶膏

      【拼音名】Pǔ ěr Chá Gāo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var.assamica(Mast.)Kitamura [Thea assamica Mast.]的嫩叶制成的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
  • 葡萄叶秋海棠

      【拼音名】Pú Tɑo Yè Qiū Hǎi Tánɡ   【别名】大叶半边莲。   【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葡萄叶秋海棠带根茎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edulis Lev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