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秫米

秫米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秫米


秫米

  【拼音名】Shú Mǐ

  【别名】众、秫、糯秫、糯粟、黄糯、黄米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梁或粟的种子之粘者。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etaria italica (L.) Beauv. [Panicum italicum L.]2.Setaria italica (L.) Beauv.var.germanica(Mill.)Schred

  采收和储藏:果实成熟时采收,去净杂质,晒干。

  【原形态】1.粱,一年生栽培作物,须根粗大。秆粗装,直立,高0.1-1m。叶鞘松裹茎秆,密具疣毛或无毛,先以近边缘及叶片接处的背面为密,边缘密具纤毛;叶舌为1圈纤毛;呀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45cm,宽5-33mm,先端尖,基部钝圆,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圆锥花序呈圆柱状或近纺锤状,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间断,长10-40cm,宽1-5cm,常因品种的不同而变异主轴密被柔毛,刚毛显着长于或稍长于小穗,黄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椭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3mm,黄色,褐色或紫色;第1颖长为小穗的1/3-1/2,具3脉,第2颖稍短于或长为小穗的3/4,先端钝,具5-9脉;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7脉,基内稃薄纸质,披针形,长为其2/3,第2外稃等长于第1外稃,卵圆形或圆球形,质坚硬,平滑或具细点状皱纹,成熟后,自第1外稃基部和颖分离脱落;鳞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状;花柱基部分离。花、果期夏、秋季。

  2.粟,本变种的主要特征在于:植物体细弱矮小,高20-70cm。圆锥花序呈圆柱形,紧密,长6-12cm,宽5-10mm;小穗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5mm,黄色,刚毛长约小穗的1-3倍,小枝不延伸。

  【生境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炮制】1.生秫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筛去灰屑。

  2.炒秫米《得配本草》:“炒用”。现行,取净生秫米,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黄色,微具焦斑。

  饮片性状:生秫米呈小球形,直径约lmm。表面类白色,一侧面可见一凹糟,断面白色。质硬,富粉性。气微,味甘。炒秫米形如秫米,表面黄色,微具焦斑。具焦香气。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性味】味甘;性微寒

  【归经】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和胃安神;解毒敛疮。主疟疾寒热;筋骨挛急;泄泻痢疾;夜寐不安;肿毒;漆疮;冻疮;犬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包煎;或煮粥;或酿酒。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捣敷。

  【注意】小儿不宜多食。

  1.《食疗本草》:“壅五脏气,动风,不可常食。”2.《养生集》:“味酸性热,粘滞,易成黄积病,小儿不宜多食。”(引自《纲目》)

  【各家论述】综论秫米之功用:1.陶弘景:“北人以此作酒煮糖,肥软易消。方药不正用,惟嚼以涂漆疮及酿诸药醪。”(《本草经集注》)2.李时珍:“秫者,肺之谷也,肺病宜食之。故能去寒热,刊大肠。大肠者肺之合,而肺病多作皮寒热也。《千金》治肺疟方用之,取此义也。《灵枢经》歧伯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瞑,半夏汤中用之,取其益阴气而利大肠也。大肠利则阳不盛矣。”(《纲目》)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中药学》:秫米
  • 《千金翼方》:秫米
  • 《新修本草》:秫米
  • 《食疗本草》:秫米
  • 《本草衍义》:秫米
  • 《饮食须知》:秫米
  • 《滇南本草》:秫米
  • 《证类本草》:秫米
  • 《得配本草》:秫米
  • 《名医别录》:秫米
  • 《药性切用》:秫米

相关中药

  • 芍药花

      【来源】毛茛科芍药花Paeonia lactiflora Pall.,以花蕾入药。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栽培。   【功能主治】通经活血。主治妇女闭经,干血痨症,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1~2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石膏

    “石膏”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石膏”在《中药大辞典》 “石膏”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膏   【拼音名】Shí Gāo   【英文名】GYPSUM FIBROSUM   【别名】大石膏、玉大石、白
  • 石蝴蝶

    “石蝴蝶”在《中药大辞典》 “石蝴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石蝴蝶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Shí Hú Dié   【别名】猫舌草、活血丹(《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蟑螂头、红叶脚趾
  • 山牛毛毡

    “山牛毛毡”在《中药大辞典》 “山牛毛毡”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山牛毛毡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Shān Niú Máo Zhān   【别名】田高梁、牛毛草、牛毛毡(《贵州民间药物》),褐穗飘
  • 酸藤果

    “酸藤果”在《中药大辞典》 “酸藤果”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酸藤果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拼音名】Suān Ténɡ Guǒ   【别名】酸蔃子(《南宁市药物志》),酸藤头(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