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榧螺

榧螺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榧螺


榧螺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拼音名】Fěi Luó

  【英文名】snail shell

  【来源】药材基源:为榧螺科动物伶鼬榧螺和红口榧螺的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Oliva mustelina(Lamarck)2.Oliva miniacea(Roding)[O.erythrostoma(Meuschen)]

  采收和储藏:在退潮时于海滩上掘取,捕得后,入沸水中烫死,取壳,洗净,晒干。

  【原形态】1.螺层约7层,缝合线呈沟状。壳顶稍尖,螺旋部甚短,体螺层显着膨大,高度约为螺旋部的20倍。壳表光滑,有瓷光,呈淡黄色(细长体色较深),饰有黄褐色锯齿状花纹,生长线细密。壳口窄长,前端较宽,壳口内面紫褐色,外唇较厚,全缘光滑;内唇薄,色较淡,上方略呈喙状突起,近前沟处具肋状皱襞。前沟短,后沟狭小。无厣。

  2.红口榧螺,贝壳呈筒状,质坚厚,一般壳高67-72mm,宽28-30mm,大者高可达80mm,螺层约8层,缝合线呈沟状。体螺层高度约为螺旋部的18倍。壳表色泽和花纹多变化,通常呈淡黄色或黄褐色,肖滑,有瓷光,有时微呈淡蓝绿色或有褐色斑点入斑块。别壳表全为黑褐色而无花纹,壳口狭5长,前部较宽,边缘色淡;内面为橘红色。外唇厚,略向内曲;内唇薄,近前沟处有较粗横肋,前沟宽短,后沟小,无厣。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潮间带至潮下带40余米深的沙质海底,退潮后常潜入沙内。

  2.生活于潮下带水层的细沙质海底。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东海和南海。

  2.我国分布于南海。

  【性状】性状鉴别(1)伶鼬榧螺壳,贝壳呈筒状,高3.2-3.5cm,宽约为高的1/2。外表面淡黄色,体螺层表面有黄褐色锯齿状的花纹;内表面紫褐色。螺层约7层,缝合线呈沟状。螺旋部低而短,壳顶稍尖,很少破损,各螺层逐渐增长,至体螺层由骤然胀大,其高度约为壳塔高度的20倍。壳面滑如瓷,生长线密。体螺层前度有一带状横肋。壳口窄长,前端较宽。质厚,坚实。气微,味咸。

  (2)红口榧螺壳,贝壳较上种大,高约7.2cm,宽约3cm。表面多呈淡黄色,有时微呈淡蓝绿色。体螺层通常具有3条粟褐色横带及锯齿状或波纹状的花纹;极少数壳表面黑褐色,无花纹。螺层约8层,体螺层长大,其高度约为壳塔高的18倍,壳口狭长,前端较宽,边缘完整,色淡,内面橘红色。

  【性味】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清燥润肺。主高血压病;头晕;青盲内障;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50g。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清燥润肺,平肝潜阳。主治高血压,头晕,青盲内障、骨蒸劳热等。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高血压 高血压病 骨蒸 骨蒸劳热 平肝 平肝潜阳 青盲 青盲内障 润肺 头晕

榧螺


榧螺的功效 榧螺的用途 榧螺可以治疗 榧螺的用法 榧螺的用量 榧螺主要治疗 榧螺能够治疗的疾病 榧螺的用法 榧螺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凤仙花

    “凤仙花”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凤仙花”在《中药大辞典》 “凤仙花”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凤仙花   【来源】本品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花。夏季花盛开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
  • 风化硝

      【拼音名】Fēnɡ Huà Xiāo   【来源】芒硝的一种风化产品。一般以冬季制作为宜,将芒硝放入平底盆中,置于通风处吹晾,待表面产生白霜,将其刮下即得。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   【性味】咸、苦,寒。   【功能主治】荡涤肠垢,破结消肿。主治时行热病
  • 蝮蛇骨

    “蝮蛇骨”在《中药大辞典》 “蝮蛇骨”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蝮蛇骨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Fù Shé Gǔ   【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骨骼。   【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
  • 粉团花根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Fěn Tuán Huā Gēn   【别名】土常山(《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圆锥绣球或大花圆锥绣球的根。   【功能主治】治疟疾,烂喉。   《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接骨。"
  • 防己

    “防己”在《中国药典》 “防己”在《中药大辞典》 《中国药典》:防己   【拼音名】Fánɡ Jǐ   【英文名】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   【别名】粉防己、粉寸己、汉防己、土防己[浙江]、石蟾蜍、蟾蜍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