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楸叶

楸叶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楸叶


楸叶

“楸叶”在《中药大辞典》

“楸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楸叶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Qiū Yè

  【来源】为紫葳科植物楸的叶片。

  【性味】《纲目》:"苦,小寒,无毒。"

  【功能主治】消肿拔毒,排脓生肌。治肿疡,发背,瘰疬,白秃。

  《本草拾遗》:"捣敷疮肿,亦煮汤洗脓血,冬取干叶,汤揉用之。"

  【用法用量】外用:捣汁涂、熬膏涂或研末撒。

  【附方】①疗毒肿不问硬软:取楸叶十重薄肿上,即以旧帛裹之,日三易,当重重有毒气为水流在叶中。如冬月,取干叶,盐水浸良久用之。(《海上集验方》)

  ②疗寡疬瘘疮:楸叶一味为煎,秋分前后,平旦摘叶十五斤,水一石,净釜中煎取三斗,又别换锅煎取七八升,又换锅煎取二升,即成煎,纳不滓器中。凡患者,先取麻油半合,蜡一分,酥一栗子许,同消如面脂;又取杏仁七粒,生姜少许,同研令细,米粉二钱,同入膏中,搅令匀。先涂疮上。经二日来,乃拭却,即以篦子匀涂楸煎满疮上,仍用软帛裹却。二日一度,拭却,更上新药,不过五六上,已作头,便生肌平复,未穴者即内消。瘥后须将慎半年已来。(《箧中方》)

  ③治灸疮多时不瘥,痒痛出黄水:用楸叶捣罗为末,敷疮上。(《圣惠方》)

  ④治小儿头上疮,发不生,兼白秃:楸叶捣汁涂疮上。(《子母秘录》)

  ⑤治小儿眼有障翳:楸叶三两(嫩者),烂捣,以纸裹,更将泥重包,著猛火烧之,候泥干,即取出,去泥入水少许,后取汁,以铜器盛,慢火渐渐熬之,令如稀饧,即贮入瓷合中,每日一度点一绿豆许。(《圣惠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楸叶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纲目》:楸,乃外科要药,而近人少知,葛常之《韵语阳秋》云,有人患发背溃坏,百万不瘥,一医采楸树叶熬之为膏,敷其外,内以云母膏作小丸服。尽四两,不累日而愈也。东晋范汪,名医也,亦称楸叶治疮肿之功,则楸有拔毒排脓之力可知。

  【拼音名】Qiū Yè

  【英文名】Leaf of Manchurian Catalpa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葳科植物楸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talpa bungei C、A、Mey.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摘,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楸 小乔木,高8-12cm。树干耸直,枝直向上。单叶对生;叶柄长2-8cm;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6-15cm,宽达8cm,先端长渐尖,基部截形、阔楔形,有时基部具有1-2牙齿,叶面浓绿色,叶背无毛。顶生伞房状总状花序,有花2-12朵;花萼勒时圆球形,2唇开裂,先端2尖齿;花冠淡红色,内面具有2黄色条纹及暗紫色斑点,长3-3.5cm;雄蕊4,二强;子房上位,花柱1,柱头2裂。蒴果线形,长25-45cm,宽约6mm。种子狭子椭圆形,长约1cm,宽约2mm,两端簇生1列长白毛。花期5-6月,果期6-10月。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消肿拔毒;排脓生肌。主肿疡;发背;痔疮;瘰疬;白凭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汁涂;熬膏涂;或研末撒。

  【附方】①疗毒肿不问硬软: 取楸叶十重薄肿上, 即以旧帛裹之,日三易,当重重有毒气为水流在叶中、 如冬月,取干叶,盐水浸良久用之。 (《海上集验方》)②疗瘰疬瘘疮: 楸叶一味为煎,秋分前后,平旦摘叶十五斤,水一石,净釜中煎取三斗,又别换锅煎取七八升,又换锅煎取二升,即成煎,纳不津器中。 凡患者,先取麻油半合,蜡一分,酥一栗子许,同消如面脂;又取杏仁七粒,生姜少许,同研令细,米粉二钱,同入膏中,搅令匀,先涂疮上。经二日来,乃拭却,即以篦子匀涂楸煎满疮上,仍用软帛裹却。二口一度,拭却,更上新药,不过五六上,已作头,便生肌平复,未穴者即内消。瘥后须将慎半年已来。 (《箧中方》)③治灸疮多时不瘥,痒痛出黄水: 用楸叶捣罗为未,敷疮上。 (《圣惠方》)④治小儿头上疮,发不生,兼白秃: 楸叶捣汁涂疮上。(《子母秘录》)⑤治小儿眼有障翳:楸叶三两(嫩者),烂捣,以纸裹,更将泥重包,着猛火烧之,候泥干,即取出,去泥入水少许,后取汁,以铜器盛,慢火渐渐熬之,令如稀饧,即贮入瓷合中,每日一度点一绿豆许。 (《圣惠方》)

  【各家论述】《本草拾遗》:捣敷疮肿,亦煮汤洗脓血,冬取干叶,汤揉用之。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拔毒 白秃 发背 敷疮 排脓 排脓生肌 消肿拔毒


楸叶的功效 楸叶的用途 楸叶可以治疗 楸叶的用法 楸叶的用量 楸叶主要治疗 楸叶能够治疗的疾病 楸叶的用法 楸叶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青稞

    “青稞”在《中药大辞典》 “青稞”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青稞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Qīnɡ Kē   【别名】青稞麦(《齐民要术》),油麦(《山西志》),莜麦(《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青稞
  • 茄稞虫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Qié Kē Chónɡ   【来源】为寄居于茄科植物茄子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   【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男女童痨。"   【附方】治男女童痨,其症不必如大人咳嗽、吐血、泄精,只是身体
  • 青葙

    “青葙”在《中药大辞典》 “青葙”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青葙   【出处】《本经》   【拼音名】Qīnɡ Xiānɡ   【别名】草蒿、萋蒿(《本经》),昆仑草(《唐本草》),野鸡冠、鸡冠苋(《纲目》),狼尾巴果、鸡冠菜、土鸡冠(《江
  • 曲枝假蓝

      【拼音名】Qǔ Zhī Jiǎ Lán   【别名】蓝靛   【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曲枝假蓝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optychia dalzielii (W. W. Smith) H.S Lo [Acanthopale dalzielii W. W.
  • 千只眼

      【别名】臭漆、透光草   【来源】芸香科九里香属植物千只眼Murraya tetramera Huang,以叶和根入药。夏秋采叶,秋季采根,洗净切段,均可鲜用或阴干备用。   【性味】辛、微苦,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行气止痛,活血散瘀。用于感冒发热,支气管炎,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