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芙蓉菊根

芙蓉菊根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芙蓉菊根


芙蓉菊根

“芙蓉菊根”在《中药大辞典》

“芙蓉菊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芙蓉菊根

  【出处】《福建中草药》

  【拼音名】Fú Rónɡ Jú Gēn

  【来源】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根。

  【化学成份】根和茎中含蒲公英赛醇乙酸酯、蒲公英赛酮和蒲公英赛醇。

  【性味】《福建中草药》:"辛苦,微温。"

  【功能主治】《福建中草药》:"祛风湿。治风谩关节痛,胃脘冷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芙蓉菊根

  【出处】出自《福建中草药》。

  【拼音名】Fú Rónɡ Jú Gēn

  【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Crossostephium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 Mak. Ex Cham. Et Schlt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芙蓉菊 半灌木,高10-40(-60)cm。茎直立,多分枝,枝、叶具密生的白色细绒毛而呈灰绿色。叶互生;叶片狭匙形或狭倒卵形,长2-3cm,宽5-8mm,先端3-5齿裂或分裂,基部渐狭,边缘无锯齿,两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头状花序黄绿色,盘状,直径4-5mm,有梗,生枝端的叶腋,多数头状花序在枝端排成总状;总苞片2-3层,花冠先端2-3齿裂,中央的花两性,花冠先端5-短裂。瘦果有5棱角,先端有撕裂状的鳞片。花期春季。

  【化学成份】根和茎中含蒲公英赛醇乙酸酯(Taraxeryl ace-tate)、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和蒲公英赛醇(Taraxerol)。

  【性味】味辛;苦;性微湿

  【功能主治】祛除除湿;温中止痛。主风湿痹痛;脖腹冷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

  【各家论述】《福建中草药》:祛风湿。治风湿关节痛,胃脘冷痛。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关节痛 祛风湿 温中 温中止痛


芙蓉菊根的功效 芙蓉菊根的用途 芙蓉菊根可以治疗 芙蓉菊根的用法 芙蓉菊根的用量 芙蓉菊根主要治疗 芙蓉菊根能够治疗的疾病 芙蓉菊根的用法 芙蓉菊根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风寒草

      【出处】清代《植物名实图考》隰草类载有"临时救",云:"……春发弱茎,就地平铺。厚叶缘软,尖圆,微似杏叶而无齿。茎端攒聚,二四对生,下大上小。花生叶际,黄瓣五出,红心,颇似盘口腊梅,中有黄白一缕吐出。"并有附图。从附图上看,花聚生于茎端,其特征与报春花科聚花过路黄极
  • 佛手柑

    “佛手柑”在《中药大辞典》 “佛手柑”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佛手柑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Fó Shǒu Gān   【别名】佛手(《中馈录)),佛手香橼(《闽书》),蜜筩柑(《黔书》),蜜罗柑(《古州杂记》
  • 浮海石

      【出处】出自《本草从新》   【拼音名】Fú Hǎi Shí   【英文名】Pumice   【别名】浮石、石花、海石、水泡石、海浮石、浮水石、羊肝石   【来源】药材基源: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及瘤分胞苔虫等的骨骼。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ostazia ac
  • 番石榴叶

    “番石榴叶”在《中药大辞典》 “番石榴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番石榴叶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   【拼音名】Fān Shí Liu Yè   【别名】鸡矢茶(《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桃金娘科
  • 浮尸草

    “浮尸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浮尸草”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浮尸草   【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 poteroides Franch.的全草。春季采集,洗净晒干。   【性味】甘,温。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