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朱砂

朱砂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朱砂


朱砂

“朱砂”在《中国药典》

“朱砂”在《中药大辞典》

“朱砂”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中国药典》:朱砂

  【拼音名】Zhū Shā

  【英文名】CINNABARIS

  【别名】丹砂、辰砂

  【来源】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采挖后,选取纯净者,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再用水淘去杂石和泥沙。

  【性状】本品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呈颗粒状或块片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条痕红色至褐红色,具光泽。体重,质脆,片状者易破碎,粉末状者有闪烁的光泽。无臭,无味。

  【鉴别】(1)取本品粉末,用盐酸湿润后,在光洁的铜片上摩擦,铜片表面显银白色光泽,加热烘烤后,银白色即消失。

  (2)取本品粉末2g,加盐酸-硝酸(3:1)的混合溶液 2ml使溶解,蒸干,加水 2ml使溶解,滤过,滤液显汞盐(附录Ⅳ)与硫酸盐(附录Ⅳ)的鉴别反应。

  【含量测定】取本品粉末约0.3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硫酸10ml与硝酸钾1.5g,加热使溶解,放冷,加水50ml,并加 1%高锰酸钾溶液至显粉红色,再滴加 2%硫酸亚铁溶液至红色消失后,加硫酸铁铵指示液 2ml,用硫氰酸铵滴定液 (0.1mol/L)滴定。每1ml 硫氰酸铵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1.63mg 的硫化汞(HgS)。

  本品含硫化汞(Hgs) 不得少于96.0%。

  【炮制】朱砂粉:取朱砂,用磁铁吸去铁屑,或照水飞法(附录Ⅱ D)水飞,晾干或40℃以下干燥。本品为朱红色极细粉末,体轻,以手指撮之无粒状物,以磁铁吸之,无铁末。无臭、无味。照上述[鉴别](1)、(2)和[检查]项下试验,应显相同的结果。

  可溶性汞盐:取本品1g,加水10ml,搅匀,滤过,静置,滤液不得显汞盐的鉴别反应(附录Ⅳ)。取本品约0.20g,精密称定,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硫化汞(HgS)不得少于98.0%。

  【性味】甘,微寒;有毒。

  【归经】归心经。

  【功能主治】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0.1~0.5g,多入丸散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注意】本品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服。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朱砂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Zhū Shā

  【别名】丹粟(《山海经》),丹砂(《本经》),赤丹(《淮南子》),汞沙(《石药尔雅》),辰砂(《本草图经》)。

  【来源】为天然的辰砂矿石。劈开辰砂矿石,取出岩石中夹杂的少数朱砂。可利用浮选法,将凿碎的矿石放在直径约尺余的淘洗盘内,左右旋转之,因其比重不同,故砂沉于底,石浮于上。除去石质后,再将朱砂劈成片、块状。其片状者称为"镜面砂",块状者称"豆瓣砂",碎末者称"朱宝砂"。

  【原形态】三方晶系。晶体成厚板状或菱面体,在自然界中单体少见,多呈粒状、致密状块体出现,也有呈粉末状被膜者。颜色为朱红色至黑红色,有时带铅灰色。条痕为红色。金刚光泽,半透明。有平行的完全解理。断口呈半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2~2.5。比重8.09~8.2。性脆。常呈矿脉,产于石灰岩、板岩、砂岩中。

  【生境分布】主产贵州、湖南、四川、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为大小不一的片状、块状或细小颗粒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有光泽。体重,无臭,无味。商品有以下几种。

  ①朱宝砂

  又名:洋尖砂、泽光砂。呈细小片块状或颗粒状,色红明亮,触之不染手。

  ②镜面砂(《雷公炮炙论》)

  又名:劈砂、片砂。呈斜方形或长条形的片状,厚薄不一,边缘不齐,色红而鲜艳,光亮如镜面微透明,质较松脆,易破碎。

  ③豆瓣砂

  又名:豆砂(陶弘景),个砂。呈块状,较大,方圆形或多角形,颜色发暗或现灰黑,体重质坚而不易碎。

  上述药材以色红鲜艳、有光泽、微透明、无杂质者为佳。不溶于水、硝酸及硫酸,但能溶于王水和硫化钠溶液。

  【化学成份】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纯者相当于HgS,理论上含汞86.2%,硫13.8%;但常夹杂种种物质,其中最常见者为雄黄、磷灰石、沥青质等。

  【炮制】用吸铁石吸净铁屑,研成细粉,或用水飞法制成极细的粉末。

  《纲目》:"今法惟取好砂研末,以流水飞三次用,其末砂多杂石末、铁屑,不堪入药。又法,以绢袋盛砂,用荞麦灰淋汁煮三伏时,取出,流水浸洗过,研粉飞晒用。"

  【性味】甘,凉,有毒。

  ①《本经》:"味甘,微寒。"

  ②《吴普本草》:"黄帝、岐伯:苦,有毒。李氏:大寒。"

  ③《药性论》:"有大毒。"

  ④《日华子本草》:"凉,微毒。"

  【归经】入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功能主治】安神,定惊,明日,解毒。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眩晕,目昏,肿毒,疮疡,疥癣。

  ①《本经》:"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

  ②《别录》:"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瘘诸疮。"

  ③《药性论》:"镇心,主抽风。"

  ④《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治疮疥痂息肉,服并涂用。"

  ⑤《珍珠囊》:"心热非此不能除。"

  ⑥李杲:"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

  ⑦《医学入门》:"痘疮将出,服之解毒,令出少。治心热烦跺。润肺止渴,清肝明目,兼辟邪恶瘟疫,破癥瘕,下死胎。"

  ⑧《纲目》:"治惊痫,解胎毒、痘毒,驱邪疟,能发汗。"

  ⑨《本草从新》:"定颠狂,止牙疼。"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3分;入丸、散或拌染他药同煎。并作丸药之挂衣。外用:合他药研末干撒。

  【注意】不宜久服、多服。

  ①《吴普本草》:"畏磁石。恶咸水。"

  ②《药对》:"忌一切血。"

  ③《本草从新》:"独用多用,令人呆闷。"

  【附方】①治风邪诸痢,狂言妄走,精神恍惚,思虑迷乱,乍歌乍哭,饮食失常,疾发扑地,口吐白沫,口噤戴眼,年岁深远者:辰砂(光明者,研)一两,酸枣仁(微炒,研),乳香(光莹者,研)各半两。上三味合研令匀,先令病人尽量饮酒沉醉,次取药五钱匕,酒一盏,调下,于静室中安睡,勿令惊动。(《圣济总录》丹砂丸)

  ②治喜怒无极,发狂:辰砂、白矾、郁金。为末,蜜丸。薄荷汤送下十丸。(《士材三书》辰砂丸)

  ③治一切惊忧思虑或梦思恍惚,作事多忘,但是一切心气不足,癫痫狂乱,悉皆治之:颗块朱砂二两,獖猪心二个,灯心三两。上将猪心切开,入朱砂、灯心在内,麻线系合,于银石器内煮一伏时出,不用猪心及灯心,只将朱砂研极细,用真茯神末二两,酒煮薄糊,和朱砂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九丸至十五丸,加至二十一丸,用去心麦门冬煎汤下。癫痫至甚者,乳香、人参汤下。夜寝不寐或多乱梦,炒酸枣仁汤下。(《百一选方》归神丹)

  ④治产后颠狂,败血及邪气入心:辰砂一、二钱。研细飞过,用饮儿乳汁三、四茶匙调湿,以紫项地龙一条,入药滚三滚,刮净,去地龙,入无灰酒一盏,分作三、四次服。(《纲目》)

  ⑤治心神昏乱,惊悸怔忡,寝寐不安:朱砂、黄连各半两,当归二钱,生地黄三钱,甘草二钱。上为细末,酒泡蒸饼,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卧时津液下。(《医宗金鑑》朱砂安神丸)

  ⑥治心虚遗精:猪心一个,批片相连,以飞过朱砂末掺入,线缚:白水煮熟食之。(《唐瑶经验方》)

  ⑦治眼昏暗,能令彻视见远:朱砂半两(细研),青羊胆一枚。上以朱砂末入胆中,悬屋西北角,阴干,白日取出,丸如小豆大。每于食后,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朱砂丸)

  ⑧明目:光明砂(丹砂中之最上者)一两,神曲四两,磁石二两。上三味末之,炼蜜为丸,如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不禁,常服益眼力。(《千金方》神曲丸)

  ⑨治喉咽肿痛,咽物妨闷:丹砂一分(研,水飞),芒硝一两半(研)。上二味再同研匀,每用一字,时时吹入喉中。(《圣济总录》丹砂散)

  ⑩治诸般吐血:丹砂(研飞),蛤粉。上二味等分,研细合和令匀,每服二钱匕,温洒调下。(《圣济总录》朱粉散)

  ⑾治沙蜂叮螫:朱砂末,水涂之。(《摘元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朱砂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1.《吴普本草》:丹砂,生武陵。采无时。能化朱成水银。

  2.陶弘景:按,此化为汞及名真朱者,即是今朱砂也。俗医皆别取武都、仇池雄黄夹雌黄者名为丹砂,方家亦往往俱用,此为谬矣。

  3.《开宝本草》:朱砂,今出辰州、锦州者,药用最良,余皆次焉。

  4.《本经逢原》:丹砂入火,则烈毒能杀人,急以生羊血、童便、金汁等解之。

  【拼音名】Zhū Shā

  【英文名】Cinnabar

  【别名】丹粟、丹砂、朱丹、赤丹、汞沙、真朱、光明砂、辰砂

  【来源】药材基源:为天然的辰砂矿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bar

  采收和储藏:劈开辰砂矿石,取出岩石中夹杂的少数朱砂。可利用浮选法,将凿碎的矿石放在直径约尺余的淘洗盘内,左右旋转之,因其比重不同,故砂沉于底,石浮于上。除去石质后,再将朱砂劈成片、块状。其片状者称为镜面砂块状者称豆瓣砂,碎末者称朱宝砂。

  【原形态】三方晶系。晶体成厚板状或菱面体,在自然界中单体少见,多呈粒状、致密状块体出现,也有呈粉末状被膜者。颜色为朱红色至黑红色,有时带铅灰色。条痕为红色。金刚光泽,半透明。有平行的完全解理。断口呈半贝壳状或参差状。硬度2-2.5。比重8.09-8.2。性脆。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呈矿脉产于石灰岩、板岩、砂岩中。

  资源分布:产于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呈颗粒状或块片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有时带有铅灰色的锖色;条痕红色至褐红色;手触之不染指。不透明或半透明。体重,片状者质脆,易破碎;块状者质较坚硬,不易破碎;粉末状者有闪烁光泽。气味皆无。以色鲜红、有光泽、半透明、体重、质脆、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反射偏光镜下:反射色为蓝灰色,内反射为鲜红色;偏光色颜色常被内反射掩盖,偏旋旋旋旋光性显着;反射率27%(伏黄)。

  透射偏光镜下:为红色,透明,平行消光,干涉色鲜红色;一轴晶;正旋旋旋旋光性。折射率No=2.913,Ne=3.272;双折射率较高,Ne-No=0.359。

  品质标志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硫化汞(HgS)不得少于96.0%。

  (2)杂质含量限制 铁:取本品1g,加稀盐酸20ml,加热煮沸10min,放冷,滤过,滤液置250ml量瓶中,加氢氧化钠试液中和后,用水稀释至刻度。取稀释液10ml,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附录ⅨD)铁盐检查法检查,如显颜色,与标准铁溶液4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1%)。

  商品规格 商品常以形状不同,分为珠宝砂(正洋尖砂)、镜面砂、豆瓣砂。

  (1)珠宝砂 呈细小颗粒或粉末状,鲜红色,明亮。

  (2)镜面砂 多呈斜方形、长条形或不规则片状,大小厚薄不等,直径1.0-15cm,厚0.2-0.3cm。光亮如镜。质脆,易碎。以其颜色质地不同,又分为红镜(鲜红色,质稍松)与青镜(色发暗,质较坚)两种,但均通用。

  (3)豆瓣砂 又名豆砂或个砂,形如豆状,方圆形块状,多棱角。多为大个,夹有小粒者,赤红色,有亮光。

  【化学成份】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Mercuric sulfide HgS),含汞量85.41%,但常混有雄黄、磷灰石、沥青等杂质。

  【药理作用】1.本品有镇静、催眠作用。

  2.外用能扼杀皮肤细菌及寄生虫。

  3.对消化系的作用:人工朱砂给家兔灌胃0.1-0.2g/kg,能使尿排出的总氮量增加,体重亦有增加。

  【鉴别】(1)取本品粉末,用盐酸湿润后,在光洁的铜片上磨擦,铜片表面显银白色光泽,加热烘烤,银白色消失。(检查汞盐)(2)取本品粉末2g,加盐酸-硝酸(3:1)的混合液2ml,使溶解,蒸干,加水2ml使溶解,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①取滤液,加氢氧化钠试液,即生成黄色沉淀。(检查汞盐)②取滤液调至中性,加碘化钾试液,即生成猩红色沉淀,能在过量的碘化钾试液中溶解;再以氢氧化钠试液碱化,加铵盐即生成红棕色的沉淀。(检查汞盐)③取滤液,加氯化钡试液,即生成折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检查硫酸盐)④取滤液,加醋酸铅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检查硫酸盐)

  【炮制】1.用吸铁石吸净铁屑,研成细粉,或用水飞法制成极细的粉末。

  2.《纲目》:2.1.今法惟取好砂研末,以流水飞三次用,其末砂多杂石末、铁屑,不堪入药。

  2.2.又法,以绢袋盛砂,用荞麦灰淋汁煮三伏时,取出,流水浸洗过,研粉飞晒用。

  【性味】甘;凉;有毒

  【归经】心;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镇心安神;清热解毒;明目。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症;眩晕;目昏;肿毒;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3分;入丸、散或伴染他药同煎。并作丸药之挂衣。外用:合他药研末干撒。

  【注意】1.不宜久服、多服。

  2.恶磁石,畏盐水,忌用火煅。

  3.《吴普本草》:畏磁石。恶咸水。

  4.《药对》:忌一切血。

  5.《本草从新》:独用多用,令人呆闷。

  【附方】1.主治心火偏亢,阴血不足所致心烦神乱,失眠,多梦,怔忡,惊悸,甚则欲吐不吐,胸中懊恼。2.磁朱丸(《备急千金要方》),重镇安神,潜阳明目,主治水火不济之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视物昏花。3.4.5.6.7.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主治邪入心包,舌蹇肢厥,或温毒神昏谵语者。

  【各家论述】1.《本经》: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

  2.《别录》: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痿诸疮。

  3.《药性论》:镇心,主抽风。

  4.《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治疮疥痴息肉,服并涂用。

  5.《珍珠囊》:心热非此不能除。

  6.李杲: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

  7.《医学入门》:痘疮将出,服之解毒,令出少。治心热烦躁。润肺止渴,清肝明目,兼辟邪恶瘟疫,破症瘕,下死胎。

  8.《纲目》:治惊癎,解胎毒、痘毒,驱邪疟,能发汗。

  9.《本草从新》:定颠狂,止牙疼。

  10.《纲目》:丹砂同远志、龙骨之类则养心气;同当归、丹参之类则养心血;同枸杞、地黄之类则养肾;同厚朴、川椒之类则养脾;同南星、川乌之类则祛风。可以明目,可以安胎,可以解毒,可以发汗,随佐使而见功,无所往而不可。

  11.《本草经疏》:丹砂,味甘微寒而无毒,盖指生砂而言也。《药性论》云,丹砂君,清镇少阴君火之药。安定神明,则精气自固。火不妄炎,则金木得平,而魂魄自定,气力自倍。五脏皆安,则精华上发,故明目。心主血脉,心火宁谧,则阴分无热而血脉自通,烦满自止,消渴自除矣。丹砂体中含汞,汞味本辛,故能杀虫,宜乎《药性论》谓其有大毒,若经伏火及一切烹炼,则毒等砒、硇,服之必毙。

  12.《本草正》:朱砂,入心可以安神而走血脉,入肺可以降气而走皮毛,入脾可逐痰涎而走肌肉,入肝可行血滞而走筋膜,入肾可逐水邪而走骨髓,或上或下,无处不到,故可以镇心逐痰,祛邪降火,治惊痫、杀虫毒,祛中恶及疮疡疥癣之属。但其体重性急,善走善降,变化莫测,用治有余,乃其所长。若同参、芪、归、术兼朱砂以治小儿,亦可取效,此必其虚中挟实者乃宜之,否则不可概用。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 相关书籍记载:
  • 《中药学》:朱砂
  • 《雷公炮炙论》:朱砂
  • 《中药炮制》:朱砂
  • 《汤液本草》:朱砂
  • 《本草分经》:朱砂
  • 《本草分经》:朱砂
  • 《本草择要纲目》:朱砂
  • 《外科全生集》:朱砂
  • 《药性切用》:朱砂
  • 《本草便读》:朱砂
  • 《顾松园医镜》:朱砂
  • 《本草从新》:朱砂

相关中药

  • 紫花芥子

      【拼音名】Zǐ Huā Jiè Zǐ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涩荠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colmia africana (L.)R.Br.[Hesperis africana L.]   采收和储藏:7-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 中华里白

      【拼音名】Zhōnɡ Huá Lǐ Bái   【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中华里白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plopterygium chinensis(Ros.)Devol[Gleichenia chinensis Ros.;Hicriopteris chinensi
  • 竹柏

      【出处】1.《纲目》木部柏条载:“峨眉山中,一种竹叶柏身者,谓之竹柏。”2.《植物名实图考》罗汉松条载:“考《益部方物记》,竹柏叶繁长,而箨似竹。如以箨为落叶则甚肖,若以为笋箨则绝不类,存以俟考。”以上所述均近似本种。   【拼音名】Zhú Bǎi   【来源】药材基源:为罗汉松科
  • 枳根皮

    “枳根皮”在《中药大辞典》 “枳根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枳根皮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Zhǐ Gēn Pí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的根皮。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枸橘"
  • 醉针茅

      【拼音名】Zuì Zhēn Máo   【别名】药老、药草、米米蒿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醉马草的全革。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hnatherum inebrians(Hance)Keng   采收和储藏:夏季来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醉马草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