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岩藿香

岩藿香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岩藿香


岩藿香

“岩藿香”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岩藿香”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藿香

  【别名】方茎犁头草、犁头草

  【来源】唇形科岩藿香Scutellaria franchetiana Lev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陕西、湖北、四川、贵州。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化瘀,消肿,止咳。

  风湿咳嗽:岩藿香、鱼腥草各5钱,水煎服。

  跌打红肿:鲜品捣烂,包敷患处,并用1两加酒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岩藿香

  【拼音名】Yán Huò Xiānɡ

  【别名】犁头草、方茎犁头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岩藿香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tellaria franchetiana Lev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岩藿香,多年生上升草本。根状茎横走,密生采根,节上生匍匐枝。茎高30-70cm,锐四棱形,被上曲微柔毛,棱上较密。茎叶具柄,柄长3-10mm;或片草质,卵圆形至卵圆状披针形,长1.5-3(-4.5)cm,宽1-2(-2.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心形3(-4.5)cm,宽1-2(-2.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心形,边缘每侧具3-4个大牙齿,两面略被微柔毛。总状花序在茎中部以上叶腋内腑生,长(1-)2-9cm,向茎端渐变短;苞片均叶状,细小;小苞片条形;花萼长约2.5mm,果时长约2.5mm,果时长约4mm,盾片高约3mm,果时增大;花冠紫色,长棕达2.5cm,花冠筒基部膝曲,微囊状增大,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雄蕊4,前对较长;花柱细长,先端锐尖,微裂;花盘前方稍隆起。小坚果黑色,卵球形,具瘤,腹面基部有果脐。花期6-7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30-1500(-2300)m的山坡湿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贵州。

  【性味】味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祛暑清热;活血解毒。主感冒暑湿;风热咳嗽;风湿痹痛;痱子;跌打损伤;蜂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痱子 蜂螫 风热咳嗽 蜂螫伤 化瘀 活血解毒 清热凉血 水煎 水煎服


岩藿香的功效 岩藿香的用途 岩藿香可以治疗 岩藿香的用法 岩藿香的用量 岩藿香主要治疗 岩藿香能够治疗的疾病 岩藿香的用法 岩藿香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岩参

      【拼音名】Yán Shēn   【别名】岩生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岩参的藤茎及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pubicatulumC.DC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鲜用,茎去粗皮,切片,晒干。   【原形态】岩参 攀援藤本,老茎圆柱形,外皮木栓
  • 薏苡叶

    “薏苡叶”在《中药大辞典》 “薏苡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薏苡叶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Yì Yǐ Yè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叶,夏、秋采取。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益智仁

    “益智仁”在《中药大辞典》 “益智仁”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益智仁   【出处】《得配本草》   【拼音名】Yì Zhì Rén   【别名】益智子(《开宝本草》),摘艼子(《中药材手册》)。   【
  • 岩指甲花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Yán Zhī Jiɑ Huā   【来源】为凤仙花科植物黄凤仙花的全草或根。秋季采收。   【原形态】黄凤仙花,又名:牯岭凤仙花。   一年生草本,高20~25厘米。茎直立,有深纵沟及翅状突起。叶互生;叶片卵状矩圆形或卵状
  • 夜花藤

    “夜花藤”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夜花藤”在《中药大辞典》 “夜花藤”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夜花藤   【拼音名】Yè Huā Ténɡ   【别名】吼喃浪[傣语]   【来源】防己科夜花藤Hyp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