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线叶金鸡菊

线叶金鸡菊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线叶金鸡菊


线叶金鸡菊

“线叶金鸡菊”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线叶金鸡菊”在《中药大辞典》

“线叶金鸡菊”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线叶金鸡菊

  【拼音名】Xiàn Yè Jīn Jī Jú

  【别名】大金鸡菊、剑叶波斯菊

  【来源】菊科线叶金鸡菊Coreopsis lanceolata 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南方有栽培。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化瘀消肿,清热解毒。主治刀伤,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绒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线叶金鸡菊

  【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Xiàn Yè Jīn Jī Jú

  【别名】除虫菊(《贵州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线叶金鸡菊的叶。夏、秋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茎直立,具短绒毛,上部分枝。叶对生,3~5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顶端裂片长5~8厘米,宽1~1.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狭。头状花序腋生或顶生,径4~6厘米;花梗长10~30厘米;总苞片2列,每列8枚,外列较短;舌状花黄色,先端具2~4浅齿;管状花黄色。瘦果椭圆形。花期5月。

  【生境分布】江苏、广东、贵州等地庭园中有栽培。

  【化学成份】含噢咔类大花金鸡菊甙和查耳酮类线叶金鸡菊甙。

  【性味】《贵州草药》:"辛,平。"

  【功能主治】《贵州草药》:"化瘀,消肿,清热解毒。治无名肿毒,刀伤。"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线叶金鸡菊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拼音名】Xiàn Yè Jīn Jī Jú

  【英文名】leaf of Lance coreopsis

  【别名】除虫菊、剑叶波斯菊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剑叶金鸡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eopsis lanceolat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剑叶金鸡菊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茎直立,光滑或基部被软毛,上部分枝。叶对生;叶片3-5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先端裂片长5-8cm,宽1-1.5cm,先端圆钝,基部渐狭,叶柄长。头状花序生于枝端,直径4-6cm,有10-30cm的长梗;总苞片2层,每层8枚,外层较短或几近等长,椭圆状披针形,内层为缘略带白色;舌状花黄色,长1.5-2.5cm,先端具2-4浅齿;管状花黄色。瘦果椭圆形,长约2.5mm;无冠毛。花期5月。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原产北美。

  【化学成份】花含线叶金鸡菊甙(Leptosin),大花金鸡菊噢弄甙(Lanceolin)[1,2]。

  根含1-苯基-1,3,5-庚三炔(1-phenylhepta-1,3,5-tryne),2-苯基-5-(1-丙炔基)噻吩[2-phenyl-5-(1-propynyl)thiopeene][3]。另含生物碱[4]。

  【药理作用】该植特中的1-苯基-1,3,5-庚三炔和2-苯基-5-(1-丙炔基)噻吩110μm浓度可以抑制线早传染[1]。

  【性味】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解热毒;消痈肿。主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贵州草药》:化瘀,消肿,清热解毒。治无名肿毒,刀伤。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疮疡肿毒 刀伤 化瘀 解热毒 消痈 消痈肿

线叶金鸡菊


线叶金鸡菊的功效 线叶金鸡菊的用途 线叶金鸡菊可以治疗 线叶金鸡菊的用法 线叶金鸡菊的用量 线叶金鸡菊主要治疗 线叶金鸡菊能够治疗的疾病 线叶金鸡菊的用法 线叶金鸡菊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血见愁老鹳草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Xuè Jiàn Chóu Lǎo Guàn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Henry Cranesbill   【来源】药材基源:为牻牛儿苗科植物血见愁老鹳草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raniu
  • 旋复花

      【出处】《本经》   【拼音名】Xuán Fù Huā   【别名】蕧、盗庚(《尔雅,),戴椹(《本经》),飞天蕊(侯宁极《药谱》),金钱花(《本草图经》),野油花(《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滴滴金、夏菊(《纲目》),金钱菊(《花史》),艾菊、迭罗黄(《群芳谱》)
  • 小果白刺

      【拼音名】Xiǎo Guǒ Bái Cì   【别名】白刺、西伯利亚白刺、酸胖、哈莫儿、卡蜜、旁白日布、哈日木格[蒙名]   【来源】蒺藜科白刺属植物小果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以果实入药。秋季果实成熟采收,晒干。   【性味】
  • 细穗石松

      【别名】树胡须、树灵芝   【来源】蕨类石松科细穗石松Lycopodium phlegmaria L.,以全草入药。   【原形态】云南   【性味】淡,凉。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解毒消肿。主治跌打劳伤,风湿疼痛,高热,水肿,毒蛇咬伤,荨麻疹   【用法用量
  • 小箭草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Xiǎo Jiàn Cǎo   【别名】零余子佛甲草(《植物学大辞典》),马屎花(《苏南种子植物》),珠芽石板菜(《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   【来源】为景天科植物珠芽景天的全草。   【原形态】珠芽景天,又名:珠芽佛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