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咸秋石

咸秋石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咸秋石


咸秋石

“咸秋石”在

“咸秋石”在《中华本草》


:咸秋石

  【来源】用食盐与泉水煎熬而成。

  【性味】咸,寒。

  【功能主治】滋阴退热。适用于骨蒸劳热,咽痛,口疮等症

  【用法用量】一钱至二钱,煎服。


《中华本草》:咸秋石

  【出处】参见“秋石”条。

  【拼音名】Xián Qiū Shí

  【来源】药材基源:为食盐的人工煅制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生境分布】主产于安徽桐城。销福建及上海、汉口、广州、天津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为细粒集合体。完整者呈盆状、馒头状;上端截平,中间略下凹,下端半圆形,直径6-7cm。表面平滑,白色或淡黄白色,有光泽;不透明。体较重,质硬而脆,易砸碎,断面呈不规则晶粒,具玻璃样光泽。易潮解。气微,味咸。本品易溶于水。(彩照25) 以块整、色白、有光泽、具咸味者为佳。

  【化学成份】含氯59.82%,硫酸盐0.70%,钠38.79%,钾0.49%,钙0.29%,稀盐酸不溶物0.02%等,主要成分为氯化钠(NaCl)。

  【鉴别】取本品0.5g,加水5ml,使溶解,滤过,滤液显钠盐和氯化物的各种反应(参见“大青盐”条)。

  【炮制】取食盐加洁净泉水煎煮,过滤,将滤液加热蒸发,干燥成粉霜,再将粉霜放在有盖的瓷碗内,置炉火上煅2小时,冷却后即凝成块状固体。

  【性味】咸;寒;无毒

  【归经】心;肾;肺经

  【功能主治】滋阴涩精;清心降火。主骨蒸劳热;虚劳咳嗽;遗精;赤白带下;暑热心烦;口疮;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每次1.5-4.5g,每日2次;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吹喉。

  【注意】水肿患者慎服。水肿消退后,可用本品代替食盐。每日不超过2g。

  1.《宝庆本草折衷》:“患肿渴及嗽,更服盐,反增其极矣。”2.南药《中草药学》:“为水肿患者的食盐代用品,但不宜太多。”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赤白带下 骨蒸 骨蒸劳热 降火 口疮 清心 涩精 退热 心烦 虚劳 虚劳咳嗽 咽痛 遗精 滋阴

咸秋石


咸秋石的功效 咸秋石的用途 咸秋石可以治疗 咸秋石的用法 咸秋石的用量 咸秋石主要治疗 咸秋石能够治疗的疾病 咸秋石的用法 咸秋石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小叶罗汉松

      【别名】短叶土杉、小叶土杉   【来源】罗汉松科小叶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D. Don var. maki (Sieb. et Zucc.) Endl.,以叶、根皮、种子入药。   【生境分布】长江以南地区。   【性味】微苦
  • 蟹壳

    “蟹壳”在《中药大辞典》 “蟹壳”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蟹壳   【出处】《千金·食治》   【拼音名】Xiè Ké   【来源】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的甲壳。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蟹
  • 蠵龟筒

    “蠵龟筒”在《中药大辞典》 “蠵龟筒”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蠵龟筒   【出处】《纲目》   【拼音名】Xī Guī Tǒnɡ   【别名】鼋皮(《日华子本草》),蟕蠵壳、蟕蠵甲(《本草图经》)。   【来源】为海龟科动物蠵龟的皮
  • 细草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Xì Cǎo   【别名】藻(《植物名实图考》),金鱼藻、聚藻(《植物学大辞典》),松藻(《中国植物图鉴》),软草(《四川中药志》),鱼草(《重庆草药》)。   【来源】为金鱼藻科植物金鱼藻的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
  • 雪山林

    “雪山林”在《中药大辞典》 “雪山林”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雪山林   【出处】《陕西中草药》   【拼音名】Xuě Shān Lín   【别名】捆仙绳(《陕西植药调查)),黄秧连(《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长青草(《甘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