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细叶卷柏

细叶卷柏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细叶卷柏


细叶卷柏

“细叶卷柏”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细叶卷柏”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细叶卷柏

  【别名】柏地丁、地柏枝[云南玉溪]

  【来源】蕨类卷柏科细叶卷柏Selaginella labordei Hiero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炎退热,止血,止喘。主治伤风鼻塞,肝炎,胆囊炎,小儿高热惊厥,哮喘,浮肿,小儿疳积,口腔炎,鼻衄,月经过多,外伤出血,毒蛇咬伤,烧烫伤

  【用法用量】0.3~1两;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细叶卷柏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拼音名】Xì Yè Juǎn Bǎi

  【英文名】Labord's Spikemoss

  【别名】柏地丁、心基卷柏、地柏枝、毛利利、金花草、鸡脚草、鸡腱草、四叶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细叶卷柏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laginella labordei Hieron.[ S.hupehensis Pamp.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植株高10-40cm。主茎禾秆色,营养叶二型,在枝两侧及中间各2行;侧叶狭卵形,长2-3mm,宽1-1.5mm,叶基不等,先端具钝尖头,边缘有疏细齿;中叶薄纸质,卵形,长1.5-2mm,宽0.8-1mm,叶基不相等,先端突尖呈芒状,边缘有细刺状齿。孢子囊穗扁单生于小枝顶端,长0.5-1.2cm;孢子叶二型,侧叶卵形,长约1.8mm,宽约0.6mm,先端渐洒呈尾状,边缘有小齿,膜质;中叶较大,长三角卵形,长约2mm,宽约0.6mm,先端钝,边缘有小齿,薄纸质。大孢子囊近球形,生在囊穗下部,小孢子囊圆肾形,生在囊穗上部。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800m的林下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微苦;涩;凉

  【归经】肺;肝;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平喘;止血。主小儿高热惊风;肝炎;胆囊炎;泄泻;疳积;哮喘;肺痨咳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利湿、止血、定喘的功能。用于小儿惊风、疳积、肝炎、胆囊炎,肠炎痢疾、哮喘、肺痨咳血、月经不调;外用治口腔炎及外伤出血。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鼻衄 鼻塞 胆囊炎 肺痨 肺痨咳血 浮肿 高热 惊风 咳血 口腔炎 平喘 烧烫伤 退热 哮喘 小儿高热 月经过多

细叶卷柏


细叶卷柏的功效 细叶卷柏的用途 细叶卷柏可以治疗 细叶卷柏的用法 细叶卷柏的用量 细叶卷柏主要治疗 细叶卷柏能够治疗的疾病 细叶卷柏的用法 细叶卷柏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细草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Xì Cǎo   【别名】藻(《植物名实图考》),金鱼藻、聚藻(《植物学大辞典》),松藻(《中国植物图鉴》),软草(《四川中药志》),鱼草(《重庆草药》)。   【来源】为金鱼藻科植物金鱼藻的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
  • 小米口袋

      【别名】地丁[内蒙古]   【来源】豆科小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verna (Georgi) A. Bor.,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内蒙古。   【性味】辛、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肿。主治化脓性炎症,痈疖疔疮,高热烦躁,黄疸,肠
  • 续随子叶

    “续随子叶”在《中药大辞典》 “续随子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续随子叶   【出处】《日华子本草》   【拼音名】Xù Suí Zǐ Yè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叶片。   【原形态】植物
  • 香桂皮

      【拼音名】Xiānɡ Guì Pí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香桂的树皮、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subavenium Miq.[C.randaiense Hayata;C.albiflorum Nees var.Kwangtungensis L
  • 细叶黄杨

      【别名】清明矮、千年矮、万年青、黄头艾   【来源】黄杨科细叶黄杨Buxus harlandii Hance,以鲜叶入药。   【生境分布】陕西、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化学成份】含生物碱。   【性味】苦、甘,凉。   【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