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獭肉

獭肉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獭肉


獭肉

“獭肉”在《中药大辞典》

“獭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獭肉

  【出处】《别录》

  【拼音名】Tǎ Ròu

  【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肉。

  【性味】甘咸,寒。

  ①《食疗本草》:"性寒,无毒。"

  ②《饮膳正要》:"味咸,平,无毒。"

  【功能主治】治虚劳骨蒸,水肿胀满,二便秘涩,妇女经闭。

  ①《别录》:"疗疫气,温病。"

  ②《本草图经》:"主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营卫虚满及女子经络不通,血热,大小肠秘涩。"

  ③《饮膳正要》:"咳嗽劳损。"

  ④《医林纂要》:"益阴,杀鱼虫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炙干入散剂。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①陶弘景:"不可与兔肉杂食。"

  ②《本草图经》:"消阳气,宜少食。"

  ③《医林纂要》:"忌柿同食。"

  【附方】①治寒热毒风水虚胀:水獭一头,剥去皮和五脏骨头尾等,炙令干,杵末。水下方寸匕,日二服。(《食疗本草》)

  ②治折伤:水獭一个,用罐子纳,以泥固济,放干,烧灰,细末,以黄米煮粥,于伤处摊,以水獭一钱末,粥上掺,便用帛子裹系,止疼痛。(《经验后方》)

  【各家论述】孟诜:"谨按(獭肉)服之下水胀。但热毒风虚胀,服之即瘥。若是冷气虚胀食,益虚肿甚也。只治热,不治冷,不可一概尔。"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獭肉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拼音名】Tǎ Ròu

  【英文名】Otter as food

  【来源】药材基源:为鼬科动物水獭、江獭、小爪水獭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utra lutra Linnaeus2.Lutra perspicillata Geoffroy3.Aonyx cinerea Illiger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剥皮,剖腹,除去内脏,取肉鲜用或置通风阴干。

  【原形态】1.体细长呈圆筒状,长60-80cm,体重2-7.5kg;雄较雌大。头部宽而稍扁,吻端短粗,须粗硬,鼻垫小,眼小,耳小而圆。四肢粗短,趾间具蹼。爪短、侧扁而尖锐;下额中央有数根短的硬须;在前肢腕垫后面有较短的刚毛数根。尾长,超过体长之半。全身毛短而密,有光泽。上唇白色,颊两侧及颈下为污白色。腹毛较长呈栗棕色,余者毛色为棕褐色或咖啡色。

  2.江獭,外形与普通水獭相似,但体形较大,体重可达15kg以上。头大,耳短小而圆,鼻垫裸露的上缘与毛区的交界处,除中央稍凸外,几乎有一直线。四肢指(趾)爪,比小爪水獭略大。尾长约为体长之半,尾形甚扁阔,末端尾毛甚短。体毛短呈浅黑褐色,两颊、颈侧和颏喉部针毛白色或灰白色,绒毛浅灰褐色。四肢毛色稍显棕黄色。

  3.小爪水獭,体形扁而显和。体重一般不超过3kg。鼻垫上缘与毛区交界处一直线横过;脸部触须与水獭无异唯下颌的正前方和两侧有几根短刚毛;爪极小,趾垫甚发达。牙齿特征与水獭相似,但缺第1上前臼齿,下颌门齿横列整齐。全身被咖啡色毛,毛尖显白色,具光泽。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栖息于河流、湖泊、水透明度较大、水生植物较少而鱼类较多处。具夜行性,以各种鱼类为食。

  2.生活于江河流域与海岸。集群生活,以鱼为食。性凶猛,也与犬斗。

  3.小生活于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营半水栖生活。

  资源分布:1.分布于黑龙江、吉林、陕西、甘肃、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广东珠江口沿海和云南南部地区。

  3.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化学成份】水獭及江獭等同属甘些种的肉含蛋白质(protein),肌红蛋白(myoglobin),肽类(peptides),氨基酸(amino acids)等。

  【性味】味甘;咸;性寒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益阴清热;和血通经;利水通便。主主治虚劳咳嗽;劳热骨蒸;时疫温病;水肿胀满;经闭;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适量;或炙干入散剂。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敷。

  【注意】1.《本草经集注》:“其肉不可与兔肉杂食。”2.《本草图经》:“消阳气,不益男子,宜少食。”3.《饮食须知》:“勿同橙、橘、鸡肉、鸡子、兔肉食。”4.《医林纂要·药性》:“忌柿同食。”

  【附方】①治寒热毒风水虚胀:水獭一头,剥去皮和五脏骨头尾等,炙令干,杵末。水下方寸匕,日二服。(《食疗本草》)②治折伤:水獭一个,用罐子纳,以泥固济,放干,烧灰细末,以黄米煮粥,于伤处摊,以水獭一钱末,粥上掺,便用帛子裹系,止疼痛。(《经验后方》)

  【各家论述】1.孟诜:谨按(獭肉)服之下水胀。但热毒风虚胀,服之即瘥。若是冷气虚胀食,益虚肿甚也。只治热,不治冷,不可一概尔。

  2.《别录》:疗疫气,温病。

  3.《本草图经》:主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营卫虚满及女子经络不通,血热,大小肠秘涩。

  4.《饮膳正要》:咳嗽劳损。

  5.《医林纂要》:益阴,杀鱼虫毒。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饮膳正要》:獭肉
  • 《医学入门》:獭肉

相关中药

  • 铁树花

      【出处】《药性考》   【拼音名】Tiě Shù Huā   【来源】为龙舌兰科植物朱蕉的花。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铁树叶"条。   【功能主治】①《药性考》:"治痰火。"   ②《岭南采药录》:"止血
  • 藤槐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一豆科》。   【拼音名】Ténɡ Huái   【英文名】Common Bowringia   【别名】石崖风、两头槌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藤槐的根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wringia callicarpa
  • 铜钱菌

      【拼音名】Tónɡ Qián Jūn   【别名】环纹苦乳菇、蘑菇、环纹乳菇   【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劣味乳菇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ctarirs imsulsus (Fr.)F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晒干备用。   【原形态】菌盖
  • 天麻子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Tiān Má Zi   【别名】还筒子(《卫生杂兴》)。   【来源】为兰科植物天麻的果实。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天麻"条。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取子,作饮,去热气。
  • 铁浆

    “铁浆”在《中药大辞典》 “铁浆”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铁浆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Tiě Jiānɡ   【来源】为生铁浸于水中生锈后所成的一种溶液。   【制法】《本草拾遗》:"铁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