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四叶细辛

四叶细辛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四叶细辛


四叶细辛

“四叶细辛”在《中药大辞典》

“四叶细辛”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四叶细辛

  【出处】《江西草药》

  【拼音名】Sì Yè Xì Xīn

  【别名】四叶对、四块瓦(《江西草药》)。

  【来源】为金粟兰科植物多穗金粟兰的根及全草。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根茎较粗,有多数须根。茎直立。叶对生,常4片生于茎顶;叶片卵形,长15~2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数条丛生茎顶;花淡绿色;雄蕊1枚,2室,药隔较短于药室;子房下位。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水边等阴湿处。分布浙江、江西、陕西等地。

  【性味】《江西草药》:"苦辛,微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祛风解毒。治跌打骨折,腰腿痛,感冒,白带,疖肿,皮肤瘙痒。

  《陕西中草药》:"祛湿散寒,理气活血,散瘀解毒。治劳伤,腰腿痛,跌打损伤,感冒,白带,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附方】①治跌打损伤:多穗金粟兰根适量,加鲜韭菜根适量,捣敷。

  ②治骨折:鲜多穗金粟兰根适量,捣敷,用杉皮或黄柏皮包扎固定。

  ③治蛇伤,无名肿毒:鲜多穗金粟兰根适量,甜酒少许,捣敷。

  ④治皮肤瘙痒:多穗金粟兰适量,水煎浓汁,熏洗患处,每日一次。(选方出《江西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四叶细辛

  【出处】出自《江西草药》。

  【拼音名】Sì Yè Xì Xīn

  【英文名】Herb of Manyspike Chloranthus

  【别名】四叶对、四块瓦、大四块瓦、四大天王、白毛七、红七。

  【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粟兰科植物多穗金粟兰的根及全草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loranthus multistachys Pei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采采收。

  【原形态】多穗金粟兰 多年生草本,高15-50cm。根茎粗细长须根。茎直立,单生,下部节上生一对鱼鳞片叶。叶对生,通常4片;叶柄长8-20mm。穗状花序多条,粗壮,顶生或腋生,单一或分枝,连总花梗长4-11cm;苞片宽卵形或近半圆形;花小,白色;雄蕊1-3枚,着生于子房上部外侧;若为1个雄蕊则花药卵形,2室;药隔与药室等长或稍长;子房卵形,无花柱,柱头截平。核果球形,表面有小腺点。花期5-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地或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安徽、江苏、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陕西。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团块状,密集着生多数须状根。须状根细长圆柱形,长10-20cm,直径0.5-1.5mm;表面棕褐色,有枝根痕;质脆,断面平整,皮部土黄色,木部淡黄色。茎有纵棱,下部节上有一对鳞片。叶通常4片,对生,多卷缩,展平后椭圆形或宽卵形,长8-18cm,宽4-10cm;边缘有锯齿,齿端有一腺体,上表面棕褐色,下表面灰棕色。有时在枝顶或叶腋可见较粗壮的穗状花序或果穗。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宽广,有石细胞和油细胞散在,石细胞直径55-108μm,胞腔较大,孔沟明显并可见层纹;内皮层凯氏点不明显。中柱鞘细胞1列。初生木质部和韧皮部辐射状排列。根中央薄壁细胞壁木化。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长方形或类方形;上表皮有大型腺鳞,头部数十个至百余个细胞呈放射状排列,下表皮可见较多的非腺毛和气孔。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其间有油细胞散在。近叶基处的主脉维束为2束,向上至中部时则合为1束;维管束外韧型,外周有数列厚壁厚细胞。

  【性味】苦;辛;微温;小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解毒消肿。主跌打损伤;骨折;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陕西中草药》:祛湿散寒,理气活血,散瘀解毒。治劳伤,腰腿痛,跌打损伤,感冒,白带,疖肿。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跌打骨折 活血散瘀 劳伤 理气活血 皮肤瘙痒 祛风解毒 祛湿 散瘀解毒 瘙痒 腰腿痛 痈疖 痈疖肿毒

四叶细辛


四叶细辛的功效 四叶细辛的用途 四叶细辛可以治疗 四叶细辛的用法 四叶细辛的用量 四叶细辛主要治疗 四叶细辛能够治疗的疾病 四叶细辛的用法 四叶细辛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石蔓藤

      【拼音名】Shí Màn Ténɡ   【别名】牛儿藤、大鸭公藤   【来源】鼠李科石蔓藤Berchemia hypochrysa Schneid.,以根、茎入药。   【生境分布】四川。   【性味】苦、凉,辛。   【功能主治】解
  • 松树皮

      【拼音名】Sōnɡ Shù Pí   【来源】为松科松属植物中的马尾松、油松、思茅松等的树干内皮。   【性味】苦、涩,温。   【功能主治】收敛,生肌。外用治烧烫伤,小儿湿疹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焙干研粉,用香油调搽患处,或煎水洗患处。
  • 深山不出头

    “深山不出头”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深山不出头”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深山不出头   【别名】独脚莲、石上莲   【来源】蛇菰科深山不出头Balanophora valida Diels,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广东。
  • 舌状蜈蚣藻

      【来源】藻类红藻门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 (Harv.) Yamada,以叶状体入药。   【功能主治】驱蛔虫、鞭虫、蛲虫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三块瓦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Sān Kuài Wǎ   【别名】地海椒(《四川中药志》),老鸦酸(《湖南药物志》),麦穗七、钻地蜈蚣、断脚蜈蚣、大酸梅草(《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酢浆草科植物山酢浆草的全草或根。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