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山野豌豆

山野豌豆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山野豌豆


山野豌豆

  【出处】《东北药植志》

  【拼音名】Shān Yě Wān Dòu

  【别名】宿根巢菜(《重要牧草栽培》),落豆秧、山豌豆,山豆苗、宿根草藤、豆碗碗、涝豆秧(《国产牧草植物》),山黑豆(《东北药植志》),透骨草、草藤(《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山野豌豆的嫩茎叶。7~9月间采收植株上部的嫩茎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攀援状,四棱形,高0.5~1米,植物各部多少被有疏柔毛。托叶半箭头形或半边的戟形,中间具有一较大牙齿,稀具数个不整齐牙齿;双数羽状复叶,小叶4~6对,叶轴末端具分歧的卷须;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15~35毫米,宽6~12毫米,先端钝圆,或微缺,有细尖,基部圆形,全缘,膜质至革质,上面通常毛较少,下面明显地灰白色。总状花序腋生;花梗与萼近等长;花红紫色、蓝色、或蓝紫色;萼短筒形至钟形,有毛,上部萼片三角形,比下部萼片显着短,下部萼片披针形或三角状锥形;旗瓣倒卵形,先端微缺,或圆形;翼瓣比龙骨瓣稍长,与旗瓣近等长;龙骨瓣先端稍狭,近三角形。荚果,长圆状菱形。种子近球形。花期7~9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草原、山坡、路旁、灌木丛。分布东北及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河南、山东等地。产东北。

  【性状】干燥茎呈四棱形;质脆易折断。叶为双数羽状复叶,多卷曲皱缩,叶轴先端有卷须。残留小花呈蓝色或紫色;偶有荚果,呈棕色或深棕色,内含黑色种子。气微,味淡。

  【性味】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温。"

  ②《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舒筋,止痛。治风湿痛,闪挫伤,无名肿毒,阴囊湿疹。

  ①《东北药植志》:"疗热毒。软坚。外用洗风湿、风气疼痛、毒疮。"

  ②《吉林中草药》:"活血止痛,败毒燥湿。"

  ③《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血,祛风止痛。治腰腿疼痛,大骨节病关节痛,筋骨麻木,扭挫伤,闪腰岔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者1~1.5两)。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

  【附方】①治风湿痛:山野豌豆、菖蒲适量,煎水熏洗。

  ②治无名肿毒:山野豌豆适量。研细末,用蜡调敷。

  ③治阴囊湿疹:山野豌豆、花椒、艾叶各3钱。煎水熏洗,每日一次。(选方出《吉林中草药》)

  【备注】本品及同属植物广布野豌豆和假香野豌豆的全草,在东北大部分地区均作透骨草使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治疗疾病: 败毒 大骨节病 毒疮 风湿痛 活血止痛 麻木 扭挫伤 祛风止痛 热毒 软坚 舒筋活血 无名肿毒 腰腿疼痛 阴囊湿疹 燥湿

山野豌豆


山野豌豆的功效 山野豌豆的用途 山野豌豆可以治疗 山野豌豆的用法 山野豌豆的用量 山野豌豆主要治疗 山野豌豆能够治疗的疾病 山野豌豆的用法 山野豌豆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酸叶胶藤

      【拼音名】Suān Yè Jiāo Ténɡ   【别名】石酸藤、细叶榕藤、红背酸藤、黑风藤、斑鸪藤、十八症、风藤   【来源】夹竹桃科酸叶胶藤Ecdysanthera rosea Hook. et Arn.,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布】长江以南各省区,
  • 山崩砂

      【别名】柏拉木、黄京木、山甜娘   【来源】野牡丹科山崩砂Blastus cochinchinensis Lour.,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台湾。   【化学成份】茎、根含鞣质。   【性味】涩、微酸,平。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消肿解
  • 山马豆根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Shān Mǎ Dòu Gēn   【别名】山豆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豆种植物云南野豇豆的根。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云南野豇豆,又名:野马豆。   多年生缠绕草本。根直较
  • 石蛇

      【拼音名】Shí Shé   【别名】蛇螺   【来源】药材基源:为蛇螺科动物覆瓦小蛇螺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rpulorbis imbricata(Dnuder)   采收和储藏:退潮后于岩石上剥取,晒干。   【原形态】覆瓦小蛇螺,贝壳呈管状,壳口圆形
  • 楤木白皮

      【出处】《浙江民间草药》   【拼音名】Sǒnɡ Mù Bái Pí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楤木树皮的韧皮部。全年可采。   【原形态】楤木(《本草拾遗》),又名:鹊不踏(《纲目》),刺老包、仙人杖、刺春头、鹊不站、破凉伞、虎阳刺、刺包头、通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