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山甘草

山甘草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山甘草


山甘草

“山甘草”在《中药大辞典》

“山甘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山甘草

  【出处】《闽南民间草药》

  【拼音名】Shān Gān Cǎo

  【别名】野白纸扇(《广州植物志》),白蝴蝶(《闽南民间草药》),白茶(《泉州本草》),白纸扇、凉茶藤、白头公(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凉藤、黄蜂藤、生肌藤、粘雀藤(《广西中草药》),土甘草、水藤根(《福建中草药》),假忍冬藤、蝴蝶藤(《实用中草药》)。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毛玉叶金花的茎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藤状小灌木。小枝被柔毛。叶对生,膜质或薄纸质,卵状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8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短尖,全缘,上面秃净或被疏毛,下面被柔毛;托叶2深裂,长约5毫米,裂片线形.花顶生、无柄、稠密的伞房花序;萼被毛,其中4片线形,长3~4毫米,1片扩大为叶状,呈阔卵形至长圆形,白色,长2.5~4厘米,有柄;花冠黄色,漏斗状,长约2厘米,裂片5,外被紧贴的柔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喉部,花丝短;子房下位,2室。浆果球形,长8~10毫米,宽6~7.5毫米。花期夏月。

  本植物的根(山甘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或灌木丛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甘微苦,凉。

  ①《广西中药志)):"涩,平,"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③《福建中草药》:"微甘苦,凉。"

  【功能主治】解表,消暑,利湿,解毒,活血。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暑湿泄泻,痢疾,疮疡脓肿,跌打,蛇伤。

  ①《广西中药志》:"煎水洗疮,有去腐生新之效。"

  ②《泉州本草》:"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散恶疮肿毒。"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治流感,感冒,中暑,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肾炎水肿,肠炎腹泻,蛇咬伤。"

  ④《广东中草药》:"清热解暑,凉血解毒。治大茶药中毒,皮肤湿疹。"

  ⑤《实用中草药》:"治深部脓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附方】①治急性胃肠炎:鲜玉叶金花茎、叶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暑湿腹泻:玉叶金花二两,大叶桉树六钱。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③治伏暑下痢:山甘草一至二两。水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④治湿热小便不利:玉叶金花一两,银花藤二两,车前草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⑤治恶疮肿毒:山甘草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⑥治食物中毒:鲜山甘草叶,捣绞汁灌服。(《泉州本草》)

  ⑦治断肠草、砒霜、磷化锌中毒:玉叶金花鲜叶三至四两捣汁,调鸡蛋白三至五个,大蓟根粉、天门冬粉各五分,先探吐后灌服,每十五分钟服一次。口渴者多饮绿豆汤。应用本品治解断肠草等中毒时,宜严密观察病情,必要时配合其他中西医抢救方法。(《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山甘草

  【出处】出自《闽南民间草药》

  【拼音名】Shān Gān Cǎo

  【英文名】Buddha's Lamp,Buddha′s Lamp Twigand Leaf, Twig and leaf of Buddha′s Lamp

  【别名】白蝴蝶、白茶、凉茶藤、白头公、凉藤、黄蜂藤、生肌藤、粘雀藤、土甘草、水藤根、假忍冬藤、蝴蝶藤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毛玉叶金花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ussaenda pubescens Ait.f.2.Musaenda divaricata Hutch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1.玉叶金花 被毛的攀援灌木。叶对生和轮生;叶柄长3-8mm;托叶三角形,长5-7mm,长端2深裂;叶片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8cm,宽2-2.5cm,长端渐尖,基部楔尖,上面无毛或被疏毛,下面密被短柔毛。聚伞花序顶生,稠密,有极短的总花梗和被毛和条形苞片;花5数,被毛,无梗,萼简陀蝶状,长3-4mm,裂片条形,比萼简长2倍以上,一些花的1枚萼裂片扩大成叶状,白色,宽椭圆形,长2.5-4cm,具纵脉;花冠黄色,花冠管长2-2.5cm,裂片长约4mm,内百有金黄色粉末状小凸点。果肉质,近椭圆形,径约8mm,干后黑色。花期夏月。

  2.展枝玉叶金花 攀援状灌木,高约1m。根深棕色,有恶臭。茎灰白色,皮也椭圆形,棕色,大小不等,稍突起,小枝被疏短毛。叶对生;叶柄长0.8-1.5cm;托叶三角形,2深裂;叶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7.5-11cm,宽4-5cm,长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稍延,全缘,侧脉6-8对,不直达边缘而向前弯斜,脉间部分向上隆起,上面无毛或被疏短硬伏毛,下面脉上有短柔。复聚伞花序伞房状排列,顶生,有花多朵;花萼5;花冠黄色,漏斗状,简长,外被绢毛,裂片5,扩展,卵圆形,内面有金黄色小点;雄蕊5;子房下位,2室,信头2,线形。浆果,近球形,直径8-10mm,种子多数,小而有棱。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400-500m的山坡、路旁及灌丛中。

  2.生于山地灌丛及路边。

  资源分布:1.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2.分布于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直径3-7m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具细纵皱纹、点状皮孔及叶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淡黄绿色。髓部明显,白色。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被角质层,有的表皮细胞特化成非腺毛。木栓层为2-4列木栓细胞。皮层较窄,散有分泌细胞。韧皮部狭窗,外侧有单个纤维断续排列成环、间有石细胞散在,壁薄,胞腔明显。形成层明显。木质部较发达,由导管、木薄壁细鸡蛋、木纤维组成。射线为1-2列细胞。髓部薄壁细胞形大,内含淀粉粒。

  【化学成份】玉叶金花茎中含皂甙类:海恩西阿甙元(heinsiagenin)A,玉叶金花甙(mussaendoside)A、B、C、M。还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熊果酸(ursolic acid),咖啡酸 (caffeic acid),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山栀甙甲酯(shanahiside methyl ester)。此外,还含阿江榄仁酸(arjunolic acid)叶中含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豆甾醇,β-谷甾醇,高级脂肪醇,及环烯醚萜甙类(iridoid glycosides);玉叶金花甙酸甲酯(mussaenoside)和山栀甙甲醚(shanzhiside methyl ester)

  【药理作用】山甘草的枝叶,福建民间用其煎剂作为避孕药或堕胎药。搞早孕实验证明,本品中所含成分咖啡酸,阿魏酸对小白鼠有不同程度的搞早孕作用,并发现山甘草的水煎液和81%乙醇沉淀物为搞早孕活性有效部分。

  【鉴别】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10g,加水100ml,浸12h,滤过,液供下列试验。①取滤液1ml,加0.2%茚三酮试液,置水浴加热5min,放冷,显蓝紫色。(检查氨基酸)②取滤液分置3支试管中,一管加碘化汞钾试剂,产生黄白色沉淀;一管加碘化铋钾试剂产生棕色沉淀;另一管加硅钨酸试剂,产生灰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浸渍过夜,滤液挥散乙醚,残渣加冰醋酸少量溶解,再加醋酸酐-硫酸(19:2)数滴,溶液显绿色。

  【性味】甘微苦;凉

  【归经】膀胱;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泄泻;痢疾;肾炎水肿;湿热小便不利,疮疡脓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10-3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广西中药志》:煎水洗疮,有去腐生新之效。2.《泉州本草》: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散恶疮肿毒。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治流感,感冒,中暑,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肾炎水肿,肠炎腹泻,蛇咬伤。4.《广东中草药》:清热解暑,凉血解毒。治大茶药中毒,皮肤湿疹。5.《实用中草药》:治深部脓肿。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扁桃体炎 肠炎腹泻 恶疮 恶疮肿毒 喉炎 煎水洗 解表 解暑 凉血解毒 流感 脓肿 皮肤湿疹 清热解暑 去腐 肾炎 肾炎水肿 蛇伤 消暑 咽喉炎 瘀血 瘀血作痛 支气管炎 中暑

山甘草


山甘草的功效 山甘草的用途 山甘草可以治疗 山甘草的用法 山甘草的用量 山甘草主要治疗 山甘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山甘草的用法 山甘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四时青

    “四时青”在《中药大辞典》 “四时青”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四时青   【出处】《分类草药性》   【拼音名】Sì Shí Qīnɡ   【来源】为豆科植物云实的叶。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云实&
  • 山莓

      【拼音名】Shān Méi   【别名】三月泡[湖南、四川]、五月泡[广东]、刺葫芦、吊杆泡、薅秧泡、黄莓、大麦泡、猪母泡、高脚泡   【来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 L. F.,以根和叶入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自春至秋可采叶,洗净
  • 石龙胆

    “石龙胆”在《中药大辞典》 “石龙胆”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石龙胆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Shí Lónɡ Dǎn   【别名】蓝花地丁、紫花地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岩龙胆(《种子植物名称》
  • 杉子

    “杉子”在《中药大辞典》 “杉子”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杉子   【出处】《纲目》   【拼音名】Shān Zǐ   【别名】杉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为杉科植物杉的种子。   【功能主治】治疝气,遗精,白
  • 水虾子草

    “水虾子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水虾子草”在《中药大辞典》 “水虾子草”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虾子草   【拼音名】Shuǐ Xiā Zǐ Cǎo   【别名】鸭脷草、定经草   【来源】玄参科泥花草属植物泥花草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