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青葙子

青葙子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青葙子


青葙子

“青葙子”在《中国药典》

“青葙子”在《中药大辞典》

“青葙子”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青葙子

  【拼音名】Qīnɡ Xiānɡ Zǐ

  【英文名】SEMEN CELOSIAE

  【别名】野鸡冠花、狗尾花、狗尾苋

  【来源】本品为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或摘取果穗,晒干,收集种子,除去杂质。

  【性状】本品呈扁圆形,少数呈圆肾形,直径1~1.5mm。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中间微隆起,侧边微凹处有种脐。种皮薄而脆。无臭,无味。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退翳。用于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

  【用法用量】9~15g。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1)青葙子一药,在上海地区别名“草决明”。在广东等地区将决明子称为“草决明”。为了避免混淆,建议处方使用原植物名称,勿用“草决明”别名。

  (2)青葙子常于清肝降火,又有扩散瞳孔的作用,故对肝肾不足所致的目疾及瞳孔散大者,不宜应用。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青葙子

  【出处】《本经》

  【拼音名】Qīnɡ Xiānɡ Zǐ

  【别名】草决明(《本经》),牛尾花子(《中药材手册》),狗尾巴子(《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种子。8~10月间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或花穗,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干燥种子扁圆形,中心较边缘稍厚,直径1~1.5毫米,厚约0.5毫米。表面平滑,黑色,有光泽,侧面有一微凹的脐点。种皮薄而脆,易破碎,内面白色,微臭。商品中常有残留的黄白色果壳包被于种子上端,果壳如帽状,顶端有一细丝状的花柱,长约4~5毫米。以色黑光亮、饱满者佳。全国各地均有生产。苋科植物鸡冠花的种子(鸡冠子)不少地区习惯作青葙子使用,并已有较长的历史。二者外形相似,区别点在于:鸡冠果壳上残留的花柱,长约0.2~0.3厘米,约比青葙短1/3左右;如以扩大镜观察,鸡冠子表面有细小的凹点,而青葙子则不甚显着。参见"鸡冠子"条。

  【化学成份】含脂肪油和丰富的硝酸钾,尚含烟酸。

  【性味】苦,凉。

  ①《药性论》:"味苦,平,无毒。"

  ②《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③《品汇精要》:"味苦,性微寒,无毒。"

  【归经】①《滇南本草》:"入肝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

  【功能主治】祛风热,清肝火。治目赤肿痛,障翳,高血压,鼻衄,皮肤风热瘙痒,疥癞。

  ①《本经》:"疗唇口青。"

  ②《药性论》:"治肝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翳肿。主恶疮疥瘙,治下部虫露疮。"

  ③《日华子本草》:"治五脏邪气,益脑髓,明耳目,镇肝,坚筋骨,去风寒湿痹。"

  ④《滇南本草》:"明目。治泪涩难开,白翳遮睛。"

  ⑤《本草原始》:"除心经火邪。"

  ⑥《会约医镜》:"去风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注意】《本草备要》:"瞳子散大者忌服。"

  【附方】①治风热泪眼:青葙子五钱,鸡肝炖服。(《泉州本草》)

  ②治夜盲,目翳:青葙子五钱,乌枣一两。开水冲炖,饭前服。(《闽东本草》)

  ③治鼻衄出血不止:青葙子汁灌鼻中。(《广利方》)

  ④治头风痛:青葙子五钱至一两。煎水服。(《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纲目》:"青葙子治眼,与决明子、苋实同功,《本经》虽不言治眼,而云一名草决明,主唇口青,则其明目之功可知矣。目者肝之窍,唇口青者,足厥阴经之证;古方除热亦多用之,青葙子之为厥阴药,又可知矣,况用之治目,往往有验,尤可征。"

  【临床应用】治疗高血压病:取青葙子1两,水煎2次,滤液混合,每日3次分服,临床试治5例,血压均在160~230/100~135毫米汞柱之间,经用药1周后,血压降至125~145/78~90毫米汞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青葙子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拼音名】Qīnɡ Xiānɡ Zǐ

  【别名】草决明、野鸡冠花子、狗尾巴子、牛尾巴花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osia argentea L.

  采收和储藏:7~9月种子成熟,割取地上部分或摘取果穗晒干,搓出种子,过筛或簸净果壳等杂质即可。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90cm。全株无毛。茎直立,通常上部分枝,绿色或红紫色,具条纹。单叶互生;叶柄长2-15mm,或无柄;叶片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外形,长5-9cm,宽1-3cm,先端尖或长尖,基部渐狭且稍下延,全缘。花着生甚密,初为淡红色,后变为银白色,穗状花序单生于茎项或分枝顶,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10cm,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子膜质,白色光亮;花被片5,白色或粉红色,披针形;雄蕊5,下部合生成杯状,花药紫色。胞果卵状椭圆形,盖裂,上部作帽状脱落,顶端有宿存花柱,包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扁圆形,黑色,光亮。花期5-8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坡地、路边、平原较干燥的向阳处。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或栽培。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忌积水,低洼地不宜种植。

  栽培技术 用种于繁殖。应选穗长、分枝多、产量高的植株采种子作种用。青葙与鸡冠花易杂交,显着影响产量,故留种应注意与鸡冠花隔离种植,以保证纯种。种子发芽率70%~80%,发芽适温为25℃,在20~30℃内发芽良好。春播3~4月,开1.3m的畦,条播,按行距30cm开浅沟,把种子均匀撒在沟内,覆土0.5cm,稍加镇压,浇水。每1hm2用种量4.5~6.0kg。穴播,按行株距各约25cm开穴,深5~6cm,做到穴浅底平,施人畜粪水后,拌少量火灰,作成种子灰,匀撒穴里,再盖火灰一层。每1hm2用种量3.75kg。

  田间管理 出苗后,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苗高4~7cm时,松土除草;第2次在苗高17cm左右时,浅薅除草,并进行匀苗、补苗,每穴苗3~4株;第3次在初现花时进行,结合培土,防止倒伏。在每次中耕除草后,结合追肥,施人粪尿、硫酸按、过磷酸钙。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蚜虫等。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扁圆形,中央微隆起,直径1-1.8mm。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于扩大镜下观察,可见网状纹理,侧边微凹处为种脐。

  种子易粘手,种皮薄而脆,胚乳类白色。气无,味淡。(图2)以粒饱满、色黑、光亮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黑灰色。①种皮表皮细胞暗棕红色。断面现类方形,径向27-56μm,切向约至35μm,外壁色深,极厚,具垂直或稍斜向的条状增厚,径向壁稍厚,弯曲;表面观细胞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15-37μm,具致密网状增厚纹理。②种皮内表皮细胞多角形,具细密平行的角质纹理。另有色素层细胞、胚乳细胞及草酸钙方晶。(图3)

  【化学成份】青葙子含脂肪油约15%、淀粉30.8%、烟酸约14μg/g及丰富的硝酸钾[1-4]。所含脂肪油称为青葙子油脂(celosia oil)[5]。

  【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 品煎剂对绿脓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感染伤口经用10%煎剂,绿脓杆菌不再生长,对伤口无明显刺激。

  2.干粉能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间。

  3.有降眼压作用 青葙子水煎液(每1ml相当于1g生药)对正常家兔瞳无明显影响,连续用药6天后,眼压有轻度下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但不能阻止水负荷后的眼压升高。

  【性味】苦;性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民热;清肝火;明目退翳。主目赤肿痛;眼生翳膜;视物昏花;高血压病;鼻衄;皮肤风热瘙痒;疮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捣汁灌鼻。

  【注意】《本草备要》:瞳子散大者忌服。

  【各家论述】1.《本草纲目》:青葙子治眼,与决明子、苋实同功,《本经》虽不言治眼,而云一名草决明,主唇口青,则其明目之功可知矣。目者肝之窍,唇口青者,足厥阴经之证,古方除热亦多用之,青葙子之为厥阴药,又可知矣,况用之治目,往往有验,尤可征。

  2.《本经逢原》:青葙子,治风热目疾,与决明子功同。其治风瘙身痒,皮肤中热,以能散厥阴经中血脉之风热也。

  3.《本草正义》:青葙,即鸡冠花之同类。其子苦寒滑利,善涤郁热,故目科风热肝火诸症统以治之。

  4.《神农本草经》:疗唇口青。

  5.《药性论》:治肝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翳肿。主恶疮疥瘙,治下部虫?疮。

  6.《日华子本草》:治五脏邪气,益脑髓,明耳目,镇肝,坚筋骨,去风寒湿痹。

  7.《滇南本草》:明目。治泪涩难开,白翳遮睛。

  8.《本草原始》:除心经火邪。

  9.《会约医镜》:去风热。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中药学》:青葙子
  • 《神农本草经》:青葙子
  • 《雷公炮炙论》:青葙子
  • 《雷公炮制药性解》:青葙子
  • 《千金翼方》:青葙子
  • 《本草经集注》:青葙子
  • 《新修本草》:青葙子
  • 《本草衍义》:青葙子
  • 《本草备要》:青葙子
  • 《本草蒙筌》:青葙子
  • 《冯氏锦囊秘录》:青葙子
  • 《医学入门》:青葙子
  • 《本草图经》:青葙子
  • 《证类本草》:青葙子
  • 《得配本草》:青葙子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青葙子
  • 《名医别录》:青葙子
  • 《本草撮要》:青葙子
  • 《药性切用》:青葙子
  • 《本草便读》:青葙子
  • 《本草求真》:青葙子

相关中药

  • 七鳃鳗

      【出处】始载于《吉林中草药》。   【拼音名】Qī Sāi Mán   【英文名】lamprey   【别名】七星子鱼、八目鳗、七星鱼、七星鳗   【来源】药材基源:为七鳃鳗科动物七鳃鳗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mpetra japonica(Marten
  • 青丝线

      【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Qīnɡ Sī Xiàn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枪刀药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小灌木,高约1米。枝草质,棱柱状,被短柔毛,外表灰褐色,有凹下的纵直脊线,节稍膨大。叶对生,纸质,卵形至卵状披
  • 荞麦秸

    “荞麦秸”在《中药大辞典》 “荞麦秸”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荞麦秸   【出处】《纲目》   【拼音名】Qiáo Mài Jiē   【来源】为蓼科植物荞麦的茎叶。   【化学成份】全草含芸香甙、槲皮素、咖啡酸
  • 铅灰

    “铅灰”在《中药大辞典》 “铅灰”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铅灰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Qiān Huī   【别名】黑锡灰(《丹溪心法》)   【制法】刘禹锡《传信方》:"取铅三两,铁器中熬
  • 芡实茎

    “芡实茎”在《中药大辞典》 “芡实茎”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芡实茎   【出处】《纲目》   【拼音名】Qiàn Shí Jīnɡ   【别名】花耿(《本草图经》),鸡头菜(《纲目》)。   【来源】为睡莲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