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铺地黍根

铺地黍根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铺地黍根


铺地黍根

“铺地黍根”在《中药大辞典》

“铺地黍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铺地黍根

  【出处】《福建中草药》

  【拼音名】Pū Dì Shǔ Gēn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铺地黍的根茎及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微甘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利湿解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1~2两。

  【附方】①治高血压病:鲜铺地黍根茎一至二两,冰糖适量。水炖服,每日一剂。可连服数周。

  ②治鼻窦炎:铺地黍鲜根一至二两,冰糖少许。水炖服。

  ③治鼻出血:铺地黍鲜根茎一至二两。水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铺地黍根

  【出处】出自《福建中草药》

  【拼音名】Pū Dì Shǔ Gēn

  【英文名】Root of Torpedograss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铺地黍的根茎及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icum repens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泥土,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铺地黍,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发达。秆直立,坚挺,高50-100cm,多节。叶鞘光滑,边缘被纤毛;叶舌很小,长约0.5mm,具纤毛;叶片质硬,线形长5-25cm,宽3-6mm,干时上部常卷折呈现锥状,上面被柔毛,下面光滑。圆锥花序开展,长5-20cm,主轴直立;分枝斜向上伸,粗糙,具棱槽,下部裸露;小穗长圆形,先端尖,无毛,长约3mm;第1颖长约为小穗的1/4,包卷小穗基部,先端截平或圆钝,脉不明显,第2颖与小颖等长,具7-9脉,先端喙尖,第1小花雄性;其外稃与第2颖等长同形但较宽,内稃膜质,几等长于外稃;雄蕊3,花药黑褐色;第2小花结实,谷粒长圆形,长2.2-2.5mm,平滑光亮,先端尖。花、果期6-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边、溪边以及潮湿之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南各地。

  【性味】甘;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利湿解毒;活血祛瘀。主高血压病;鼻衄;湿热带下;淋浊;鼻窦炎;腮腺炎;黄疸型肝炎;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附方】①治高血压病: 鲜铺地黍根茎一至二两,冰糖适量。水炖服,每日一剂。可连服数周。②治鼻窦炎: 铺地黍鲜根一至二两,冰糖少许。水炖服。③治鼻出血:铺地黍鲜根茎一至二两。水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鼻窦炎 鼻衄 高血压 高血压病 黄疸型肝炎 活血祛瘀 淋浊 利湿解毒 平肝 清热平肝 祛瘀 腮腺炎 湿热带下


铺地黍根的功效 铺地黍根的用途 铺地黍根可以治疗 铺地黍根的用法 铺地黍根的用量 铺地黍根主要治疗 铺地黍根能够治疗的疾病 铺地黍根的用法 铺地黍根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蒲圻贝母

      【拼音名】Pú Qí Bèi Mǔ   【英文名】Bulbus Fritllariae Puqiensis   【别名】蒲贝、灯笼花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蒲圻贝母Fritllaria puqiensis G.D.Yu et G.Y.Chen的
  • 偏翅唐松草

      【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志》   【拼音名】Piān Chì Tánɡ Sōnɡ Cǎo   【英文名】Root and rhizome of Delavay Meadowrue   【别名】南马尾连、马尾连、马尾黄连、土黄连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偏翅唐松草
  • 披叶苔

      【拼音名】Pī Yè Tái   【别名】羊胡髭草、披针苔草、大披针苔   【来源】莎草科披叶苔Carex lanceolata Boott,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至西南。   【功能主治】收敛、止痒。主治湿疹,黄水疮
  • 皮袋香

      【出处】本品以皮袋香之名载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云:"皮袋香一名山枝子,生云南山中。树高数尺,叶长寸半许,本小末奓,深绿厚硬。春发紫苞,苞坼蓇葖,洁白如玉,微似玉兰而小。开花五出,细腻有光,黄蕊茸茸,中吐绿须一缕,质既缟洁,香尤清馝。薝卜对此,色香俱粗。山人担以入市,以为瓶供。"根据以上详细
  • 排钱树

      【拼音名】Pái Qián Shù   【别名】排钱草、虎尾金钱、钱串草、串钱草、叠钱草、阿婆钱、龙鳞草、午时合   【来源】豆科山蚂蝗属植物排钱树Desmodium pulchellum (L.)Benth.,以根和叶入药。夏秋采收,夏季切碎,晒干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