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泡桐果

泡桐果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泡桐果


泡桐果

“泡桐果”在《中药大辞典》

“泡桐果”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泡桐果

  【出处】河南医学院《医药科研资料》3:20~32,1972

  【拼音名】Pào Tónɡ Guǒ

  【来源】为玄参种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果实。

  【化学成份】果实含桐酸、脂肪油、黄酮类、生物碱。

  【药理作用】①止咳作用

  小鼠服毛泡桐果煎剂或泡桐果乙醇提取物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二氧化硫或氨水引咳法)。

  ②祛痰作用

  麻醉犬口服毛泡桐果煎剂,气管分泌量并不增加。小鼠腹腔注射泡桐果乙醇提取物则有明显祛痰作用(酚红法)。泡桐叶泡沫提出物亦有祛痰作用。

  ③平喘作用

  豚鼠腹腔注射毛泡桐果煎剂或泡桐果乙醇提取物都有明显的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法)。但后者对离体豚鼠支气管平滑肌及离体兔肠却有兴奋作用,高浓度的对兔肠呈抑制作用。

  ④抗菌作用

  泡桐果煎剂在试管内对几种常见呼吸道细菌并无抑制作用。泡桐花及果实(未注明品种)的注射液(醇提取后用醋酸铅沉淀去杂质制成)体外试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布氏杆菌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⑤对大鼠慢性气管炎的实验治疗作用

  大鼠吸入二氧化硫形成慢性气管炎,口服泡桐果乙醇提取物1.5克生药/公斤/日,共20天,可见治疗组动物支气管杯状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柱状上皮细胞增生与鳞状上皮化生的程度较对照组似有减轻,炎性变化也略有减轻的趋势。脉搏及白细胞数等均无明显改变,但有轻度血压下降。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用鲜泡桐果8大两,水煎去渣,浓缩成流膏为1日量,3次分服,10天为一疗程。治疗1341例,有效率为81%;其中临床控制率为7%,显效为25%。如配合百部、桔梗、青果、猪胆汁组成复方治疗,疗效有所提高。本品对咳嗽、咯痰、气喘,肺罗音减少均有一定效果,而以止咳、化痰效果比较明显,见效较速,有的1日以内即见效。副作用主要为恶心、头晕、腹痛、腹泻、鼻咽干等,一般在3~4天后可自行消失。对肝肾功能未发现不良影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泡桐果

  【出处】出自《河南医学院》《医药科研资料》

  【拼音名】Pào Tónɡ Guǒ

  【英文名】Fortune Paulownia Fruit Royal Paulownia Fruit, Fruit of Royal Paulownia

  【别名】毛泡桐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ulownia fortunei (Seem.) Hemsl. P. Tomentosa(Thunb.) Steud.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晒干。

  【原形态】1.泡桐,乔木,高达30m。树皮灰褐色,幼枝、叶、叶柄、花序各部及幼果均被黄褐色星状绒毛。叶柄长达12cm;叶片长卵状心脏形,长可达20cm,先端长渐尖或锐尖头,基部心形,全缘。花序狭长几成圆柱形,长约25cm;小聚伞花序有花3-8朵,头年秋天生花蕾,先叶开放;总花梗与花梗近等长;花萼倒圆锥形,长2-2.5cm,5裂达1-3,裂片卵形,果期变为狭三角形;花冠管状漏斗形,白色,内有紫斑,长达10cm,筒直而向上逐渐扩大,上唇较狭,2裂,反卷,下唇3裂,先端均有齿痕状齿或凹头;雄蕊4,二强,隐藏于花冠筒内;子房2室,花柱细长,内弯。蒴果木质,长圆形,长6-10cm,室背2裂。种子多数,扁而有翅。花期2-3月,果期8-9月。

  2.毛泡桐 其形态主要特征为:叶全缘或3-5浅裂。花外面通常淡紫色,内面白色,有紫色条纹。花期4-5月,果期8-9月。

  【性状】性状鉴别 (1)泡桐果 蒴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6-10cm,表面粗糙,有类圆形疣状点,近先端处灰黄色,系星状毛;果皮厚3-6mm,表面粗糙,有类圆形疣状点,近先端处灰黄色,系星状毛;果皮厚3-6mm,木质;宿萼5浅裂。种子长6-10mm。气微,味微甘苦。

  (2)毛泡桐果 蒴果卵圆形,长3-4.5cm,直径2-3cm,表面红褐色至黑褐色,常有粘质腺毛,先端尖嘴状,长6-8mm,基部圆形,自顶至基部两侧各有棱线1条,常易沿棱线裂成2瓣;内表面淡棕以,光滑而有光泽,各有1纵隔。果皮革质,厚约0.5-1mm。宿萼5中裂呈五角星形,裂片卵状三角形。果梗扭曲,长2-3cm。种子多数,着生在半圆形肥厚的中轴上,细小,扁而有翅,长2.5-4mm,气微,味微甘,苦。

  均以个大,开裂少,带宿萼者为佳。

  显微鉴别 (1)泡桐果皮横切面 与毛泡桐不同处为中果皮外侧有石细胞,单个散在或4-8个成群,并有多数细小维管束散在;内侧石细胞5-8层,内果皮纤维2-4层。

  (2)毛泡酮果皮横切面 外果皮为一列表皮细胞,有人柄的分枝状毛和腺毛。腺毛的腺头为多细胞,有两种:一为扁圆形,由3-6个细胞组成;另一国棒形,由5-9个细胞组成;腺柄均为2-5个细胞。中果皮为11-13层薄壁细胞,维管束散在于内侧,下为2-5层石细胞,胞腔较大,纹孔明显。内果皮由4-6层横向排列紧密的纤维组成,纤维呈长梭形。

  (3)毛泡桐种子横切面种皮外层为2-4列薄壁细胞,并有延伸呈10-12个棱状突起,左右两侧处有数十层薄壁细胞排列成去状,细胞长方形或方形;内层为一层黄色大形细胞,基径向壁和内切向壁显着增厚。胚乳细胞长方形,3-4列。子叶细胞类圆表,胚乳及子叶细胞中充满糊粉粒和脂肪油。

  【药理作用】1.止咳作用: 小鼠服毛泡桐果煎剂或泡桐果乙醇提取物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二氧化硫或氨水引咳法)。

  2.祛痰作用: 麻醉犬口服毛泡桐果煎剂,气管分泌量并不增加。小鼠腹腔注射泡桐果乙醇提取物则有明显祛痰作用(酚红法)。泡桐叶泡沫提出物亦有祛痰作用。

  3.平喘作用: 豚鼠腹腔注射毛泡桐果煎剂或泡桐果乙醇提取物都有明显的平喘作用(组织胺喷雾法)。但后者对离体豚鼠支气管平滑肌及离体兔肠却有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对兔肠呈抑制作用。

  4.抗菌作用: 泡桐果煎剂在试管内对几种常见呼吸道细菌并无抑制作用。泡桐花及果实(未注明品种)的注射液(醇提取后用醋酸铅沉淀去杂质制成)体外试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布氏杆菌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对大鼠慢性气管炎的实验治疗作用: 大鼠吸入二氧化硫形成慢性气管炎,口服泡桐果乙醇提取物1.5g生药/kg/日,共20天,可见治疗组动物支气管杯状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柱状上皮细胞增生与鳞状上皮化生的程度较对照组似有减轻,炎性变化也略有减轻的趋势。对心血管的作用:白花泡桐果乙醇提取物2 g/kg灌胃,对离体豚鼠、兔心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麻醉兔、狗1g/kg腹腔注射,产生血压下降,并导致兔的心电图异常,如室性早搏、房室传导滞等。

  【毒性】毒性: 小鼠口服泡桐果乙醇提取物半数致死量为21.4g生药/kg。大鼠口服2g生药/kg/日,共21天,一般情况及体重均无异常,内脏病理检查未见中毒性病理形态改变。麻醉兔服2g生药/kg,血压、呼吸无明显变化,腹腔注射1g生药/kg则血压下降,心电图可见传导阻滞及室性早搏。麻醉犬腹腔注射1g生药/kg,除血压降低外,心电图无明显变化。离休兔心及豚鼠心脏灌流均见明显抑制,后者且可见节律不整及传导阻滞。在家兔急性、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泡桐果煎剂对心、肝、肾、脾、胃均无毒性病理改变。家兔灌服泡桐花(未注明品种)浸膏2.5g生药/k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1.5g生药/kg(注射剂,制法如前述),间隔6小时,给药两次,一般情况及食欲、体温、白细胞等均无明显变化。毒性:白花泡桐果的乙醇提取物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21.4 g/kg。

  【鉴别】理化鉴别 取样品粗粉(20目)2g,用20ml75%乙醇浸泡过夜,滤过,。取滤液1ml,加碱式醋酸铅试液1-2滴,毛泡桐立即产生橘共同色沉淀,泡桐产生淡黄以学淀。取滤液1ml,加镁粉少许,盐酸2-3滴,水浴加热,毛泡桐产生樱红色,泡桐无颜色反应。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平喘。主慢性支气和炎;咳嗽咯痰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平喘 祛痰


泡桐果的功效 泡桐果的用途 泡桐果可以治疗 泡桐果的用法 泡桐果的用量 泡桐果主要治疗 泡桐果能够治疗的疾病 泡桐果的用法 泡桐果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盘羊肺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拼音名】Pán Yánɡ Fèi   【英文名】argal lung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盘羊的肺。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vis ammon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捕捉后、取肺鲜用或晾干备用。
  • 枇杷

    “枇杷”在《中药大辞典》 “枇杷”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枇杷   【出处】《别录》   【拼音名】Pí Pá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果实。   【原形态】常绿小乔木,高3~8米。小枝粗壮,被锈色绒毛。单
  • 铺山燕

      【拼音名】Pū Shān Yàn   【别名】金锁匙、角罗风、金耳环、红鸡刺藤吊灯笼、胡颓子、灯吊子、吊中子藤。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鸡柏紫藤的根和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agnus loureirii Champ.   采收和储藏:根及茎叶全
  • 鳑魮鱼

    “鳑魮鱼”在《中药大辞典》 “鳑魮鱼”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鳑魮鱼   【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   【拼音名】Pánɡ Pí Yú   【别名】鱊鮬、鳜鯞(《尔雅》),婢聂、青衣鱼(崔豹《古今注》),旁
  • 偏翅唐松草根

      【出处】《中国药植志》   【拼音名】Piān Chì Tánɡ Sōnɡ Cǎo Gēn   【别名】马尾黄连(《药学学报》12(11):745~746,1965)。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偏翅唐松草的根及根茎。秋后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