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木半夏根

木半夏根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木半夏根


木半夏根

“木半夏根”在《中药大辞典》

“木半夏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木半夏根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Mù Bàn Xià Gēn

  【别名】牛奶子根(《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的根或根皮。9~10月采挖,晒干。

  【性味】①《本草拾遗》:"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淡涩,无毒。"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根皮煎汤洗恶疮疥。"

  ②《四川中药志》:"活血,行气,补虚损。治跌打损伤及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8钱;或浸酒。外用:煎汤洗。

  【备注】本品在四川地区与胡颓子根同等使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木半夏根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Mù Bàn Xià Gēn

  【英文名】Root of Cherry Elaeagnus

  【别名】牛奶子根。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木半夏 落叶灌木,高达3m。通常无刺,稀老枝上具刺;幼枝常具深褐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黑褐色,有光泽。单叶互生,叶柄锈色,长4-6mm;叶膜质或纸质,椭圆形或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7cm,宽1.2-4cm,全缘,先端钝尖或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上面幼时具星状毛和银色鳞片,后渐脱落,下面灰白色,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花白色,常单生于新枝基部的叶腋;花被筒管状,长5-6.5mm,上部4裂,裂片宽卵形,内侧疏生柔毛;雄蕊4,着生于花被筒喉部稍下面,花丝极短,花药细小;花柱直立,无毛,稍伸出花被筒喉部,长不超过雄蕊。果实椭圆形,长12-14mm,密被锈色鳞片,成熟时红色;果梗在花后伸长,长1.5-4cm。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等地。

  【性味】味涩;微甘;性平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止泻;敛疮。主跌打损伤;虚弱劳损;泻痢;肝炎;恶疮疥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4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汤洗。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根皮煎汤洗恶疮疥。

  2.《四川中药志》:活血,行气,补虚损。治跌打损伤及痔疮。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补虚 补虚损 恶疮 疥癞 敛疮 泻痢 行气活血 止泻

木半夏根


木半夏根的功效 木半夏根的用途 木半夏根可以治疗 木半夏根的用法 木半夏根的用量 木半夏根主要治疗 木半夏根能够治疗的疾病 木半夏根的用法 木半夏根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梅根

    “梅根”在《中药大辞典》 “梅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梅根   【出处】《别录》   【拼音名】Méi Gēn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根。   【功能主治】治风痹,休息痢,胆囊炎,瘰疬。   ①《别录》:&qu
  • 鳗鲡

      【拼音名】Mán Lí   【别名】青鳝、白鳝、鳗鱼、鳗   【来源】鳗鲡目鳗鲡科鳗鲡Anguilla japonica temm. et Schl.,以全鱼入药。   【生境分布】长江、闽江、珠江流域以及海南岛等地。   【功能主治】补益,杀虫。主
  • 木本胡枝子皮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Mù Běn Hú Zhī Zǐ Pí   【来源】为豆种植物绿叶胡枝子的茎皮。   【功能主治】《福建民间草药》:"治因受雨淋,四肢骨节炎肿作痛,和白糖捣烂外敷。"   【摘录】
  • 美商陆叶

      【拼音名】Měi Shānɡ Lù Yè   【别名】洋商陆叶   【来源】药材基源:为商陆科植物垂序商陆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hytolacca acinosa Roxb.[P。Esculentavan Houtt.」2.Phytolacca americana
  • 蔓草虫豆

      【别名】止血草、水风草、地豆草、山地豆草、假地豆草   【来源】豆科蔓草虫豆Atylosia scarabacoides (L.) Benth.[Catharospermum scarabaeoides (L.) Baill.],以叶入药。   【生境分布】福建、台湾、广东、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