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马蹬草

马蹬草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马蹬草


马蹬草

“马蹬草”在《中药大辞典》

“马蹬草”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马蹬草

  【出处】《河南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Mǎ Dēnɡ Cǎo

  【别名】过桥草

  【来源】为铁角蕨科植物过山蕨的全草。

  【原形态】小形植物,高10~20厘米。根状茎短,直立,顶部密生狭披针形黑褐色鳞片。叶簇生,二型,草质,两面无毛;营养叶较短,叶片披针形或矩圆形,长1~2厘米,宽5~8毫米,钝头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能育叶有长柄,叶片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5~8毫米,先端渐尖.并延伸而着地生根,产生新株。孢子囊群生于网脉的一侧或两侧;囊群盖短条形或矩圆形,膜质,全缘。

  【生境分布】生于石岩脚下。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及江苏北部。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止血,消炎。治外伤出血,子宫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或研末。外用:研末撒敷。

  【附方】治子宫出血:马蹬草叶三至七片,水煎,打鸡蛋茶喝,轻者一天一次,重者一天二次;或用叶五片,研末,开水冲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马蹬草

  【出处】出自《河南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Mǎ Dēnɡ Cǎo

  【英文名】Herb of Sibirica Walking Fern

  【别名】过桥草、还阳草、小石韦

  【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过山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ptosorus sibiricus Rup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小形植物,高10-20cm。根状茎短,直立,顶部密生狭披针形黑褐色小鳞片。叶簇生,二型,草质,两面无毛;营养叶较短,叶片披针形或矩圆形,长1-2cm,宽5-8mm,钝头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能育叶有长柄,叶片披针形,长10-15cm,宽5-8mm,先端渐尖,并延伸而着地生根,产生新株。孢子囊群生于网脉的一侧或两侧;囊群盖短条形或矩圆形,膜质,全缘。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000m的山地林下潮湿的岩石壁上。

  资源分布:分布东北、华北及陕西、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化学成份】含山柰酚-3-葡萄糖-7-鼠李糖甙(kaempferol-3-glucosyl-7-rhamnoside),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kaempferol-3,7-diglucoside),山柰酚(kaempferol),蔗糖(sucrose),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咖啡酸(caffeic acid)。

  【药理作用】1.扩血管作用 100%马蹬草水醇提取液对离体兔耳血管、蟾蜍后肢血管及家兔在体后肢血管均有明显的扩张作用,且较毛冬青强。马蹬草总黄酮对家兔无论全身静脉给药、股动脉直接给药或离体豚鼠冠状血管、离体兔耳血管灌流实验均证明有显着扩张周血管作用,并有对抗去甲肾上腺素作用。

  2.其他作用 马蹬草总黄酮对离体兔肠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抑制作用。

  3.毒性 100%马蹬草水醇提取液小鼠静注的LD50为1.07g/kg。中毒症状表现为间歇性惊厥,而后麻痹死亡。

  【性味】淡;平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止血;解毒。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偏瘫;子宫出血;外伤出血;神经性皮炎;下肢溃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研末,每次1g,每日3次。外用:适量,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治疗疾病: 化瘀 活血化瘀 溃疡 脉管炎 偏瘫 皮炎 神经性皮炎 下肢溃疡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子宫出血


马蹬草的功效 马蹬草的用途 马蹬草可以治疗 马蹬草的用法 马蹬草的用量 马蹬草主要治疗 马蹬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马蹬草的用法 马蹬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毛脉酸模

      【出处】始载于《东北草本植物志》。   【拼音名】Máo Mài Suān Mó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毛脉酸模的根及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mex gmelini Turc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
  • 牡鼠粪

      【出处】《别录》   【拼音名】Mǔ Shǔ Fèn   【别名】鼠矢(《本草经集注》),两头尖(陶弘景),雄鼠粪(《日华子本草》),豭鼠粪(《类证活人书》)。   【来源】为鼠科动物雄性褐家鼠等的干燥粪便。   【性味】苦咸,寒。   ①《别录》:&quo
  • 面筋

      【出处】宁原《食鉴本草》   【拼音名】Miàn Jīn   【来源】为小麦面和麸皮入水揉洗后所获得的胶粘状物质。   【性味】甘,凉。   ①宁原《食鉴本草》:"性凉寒。"   ②《纲目》:"甘,凉。"   ③《医林纂
  • 毛足铁线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   【拼音名】Máo Zú Tiě Xiàn Jué   【英文名】Bonat's Maidenhair   【别名】毛脚钱线蕨、猪鬃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铁线蕨科植物毛足铁线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
  • 芒萁骨根

    “芒萁骨根”在《中药大辞典》 “芒萁骨根”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芒萁骨根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Mánɡ Qí Gǔ Gēn   【来源】为里白科植物芒萁的根茎。   【性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