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麻布七

麻布七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麻布七


麻布七

“麻布七”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麻布七”在《中药大辞典》

“麻布七”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麻布七

  【拼音名】Má Bù Qī

  【别名】麻布芪、穿心莲[四川]、统天袋、统仙袋、麻布袋、麻布口袋、破骨七、九连环、网子七、蓑衣七、背网子

  【来源】毛茛科乌头属植物高乌头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以根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性味】苦、辛、咸,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痛。用于风湿腰腿痛,胃气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1~2钱,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麻布七

  【出处】《陕西中草药》

  【拼音名】Má Bù Qī

  【别名】破骨七、麻布袋(《贵州民间药物》),统天袋、九连环、网子七、蓑衣七、背网子、龙骨七、龙膝、辫子七、花花七(《陕西中草药》)。七连环(《药学学报》10:692,1966)。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高乌头的根。夏、秋采牧。

  【原形态】高乌头,又名:穿心莲乌头,穿心莲牛扁。

  多年生草本,具直根。茎直立,高约1米,略有棱,中空,上生稍弯曲的短毛。基生叶1,有长柄,叶柄基部呈鞘状;叶片肾圆形,5~7掌状深裂,裂片倒楔形,又有2浅裂,边缘有锐头缺刻,下面叶脉被金黄色短毛,边缘较密,上面除边缘外,无毛。茎生叶较小,柄极短。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紫色,约10朵,疏生;萼5片,呈冠状,上萼片圆筒形,侧萼片扁圆,内面顶端密生硬毛;下萼片卵圆形;花瓣2,具长爪;雄蕊多数,花丝基部扩大成长椭圆形之翼;心皮3。蓇葖果3枚,无毛。

  【生境分布】多生于大山丛林间。分布贵州、湖北、四川、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等地。

  【化学成份】含生物碱:甲碱、乙碱、丙碱。甲碱的红外和紫外光谱与毛茛花乌头碱相同。

  【性味】苦辛,温,有毒。

  ①《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苦辛咸。"

  ②《陕西中草药》:"味苦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治风湿腰腿痛,痧气腹痛,胃痛,心悸,跌打劳伤,瘰疬,疮疖。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心气痛,胃气痛。"

  ②《贵州草药》:"宁心,理气,止痛,活血化瘀。治痧症腹痛,胃气痛,心悸,跌打损伤。"

  ③《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祛风湿。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腰腿痛,劳伤,疮疖,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附方】①治痧症心气痛:麻布袋、青藤香,各等分。研末,成人每次五分,小儿每次二至三分,开水吞服。

  ②治跌打损伤:麻布袋五钱。泡酒,早晚服。

  ③治心悸:麻布袋一钱(研末),木香五分。蒸甜酒服。(①方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④治瘰疬:统天袋、金牛七各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陕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麻布七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拼音名】Má Bù Qī

  【英文名】Root of Tall Monkshood

  【别名】破布七、麻布袋、统天袋、九连环、网子七、蓑衣七、背网子、龙骨七、龙膝、辫子七、花花七、碎骨还阳、破骨七、七连环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高乌头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鲜用或去残茎、须根,洗净泥土,或将根撕开,除去内附黑皮,晒干。

  【原形态】高乌头,多年生草本,具直根。茎直立,高约1m,略有棱,中空,上生稍弯曲的短毛,基生叶1,有长柄,叶柄基部呈鞘状;叶片肾圆形,5-7掌状深裂,裂片倒楔形,又有2浅裂,边缘有锐头缺刻,下面叶脉被金黄色短毛,边缘较密,上面除边缘外,无毛。茎生叶较小,柄极短。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紫色,约10朵,疏生;萼5片,呈冠状,上萼片圆筒形,侧萼片扁圆,内面顶端密生硬毛;下萼片卵圆形;花瓣2,具长爪;雄蕊多数,花丝基部扩大成长椭圆形之翼;心皮3。蓇葖果3枚,无毛。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700m的山坡草地或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四川、贵州。

  【性状】1.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或圆锥形,有的从根头处分枝,长10-20cm,中部直径1-2.5cm。表面暗棕色,粗糙,或因栓化细胞脱落而可见多数裂生细根纵向排列或似网状。质坚硬,能折断,断面淡黄棕色,有的根中央已枯朽成空洞状。气微,味辛、苦、微麻。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根上段的一侧有凹沟,中央有多个外韧型维管束排成一环,其内侧为一个木质束环,中心部分因栓化细胞脱落而形成空隙;中段可见数个裂生中柱,每个中柱各包含1-2个维管束,内侧往往有木质部束,中央为大空隙。支根呈原生中柱状。本品薄壁细胞中含细小的淀粉粒,直径4-8μm。

  【化学成份】根含牛扁酸单甲酯(lycaconitic acid monomethyl ester),刺乌头碱(lappaconitine),毛茛叶乌头碱(ranaconitine)。

  【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 刺乌头碱(LA)及N-脱乙酰刺乌头碱(DLA)均具有显着的抗炎活性,LA1-6mg/kg,DLA1-10mg/kg皮下或腹腔注射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蛋清或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以及棉球所致炎性增生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对于切除双侧肾上腺大鼠的生存时间,不引起胸腺萎缩,也不降低肾上腺中维生素C的含量,表晨其抗炎作用与肾上腺无明显关系。

  2.镇痛作用 小鼠扭体法测得LA皮下注射1mg/kg,2mg/kg,4mg/kg,8mg/kg可使扭体数减少15%、48%、67%和96%,DLA皮下注射1.25mg/kg,2.5mg/kg及10mg/kg分别减少23%,41%,51%及81%,ED50,LA为3.5mg/kg,DLA为2.3mg/kg。热板法测得DLA15mg/kg,20mg/kg腹腔注射可使痛阈于15min提高79%及137%,纳洛酮不影响其镇痛效果。甲醛所致小鼠足疼痛LA皮下注射的ED50为3.9mg/kg,DLA为7.1mg/kg,同法测得吗啡为3.2mg/kg。小鼠与猴实验均证明刺乌头碱无成瘾性。

  3.解热作用 皮下注射酵母所致大鼠发热,腹腔注射LA6mg/kg或DLA15mg/kg均有显着解热作用,但作用持续时间很短。

  4.局麻作用 小鼠大腿北侧坐骨神经干周围注射引起坐骨神经阻滞症候群的ED50,DLA为0.076mg/kg。0.1%刺乌头碱溶液对兔角膜有局部麻醉作用,0.05%皮下注射对豚鼠有浸润麻醉作用,对小鼠坐骨神经有传导阻滞作用。

  5.毒性 小鼠LD50腹腔注射、皮下注射DLA为23.5(23.1-24.0)mg/kg和36.4(34.2-38.7)mg/kg,LA腹腔注射为10.5(10.2-10.9)mg/kg;大鼠LD50腹腔注射DLA为29.9(29.5-30.4)mg/kg,LA为9.9(9.6-10.2)mg/kg。

  【性味】苦;辛;温;有毒

  【归经】心;肝;肺;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活血散瘀。主风湿腰腿痛;关节肿痛;跌打损伤;胃痛;胸腹胀满;急慢性菌痢;急慢性肠炎;瘰疬;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浸酒服,或入散剂。外用:适量,捣敷;或浸酒搽。

  【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宜慎。

  【附方】①治痧症心气痛:麻布袋、青藤香,各等分。研未,成人每次五分,小儿每次二至三分,开水吞服。②治跌打损伤:麻布袋五钱。泡酒,早晚服。③治心悸:麻布袋一钱(研未),木香五分。蒸甜酒服。(①方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④治瘰疬:统天袋、金午七各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似陕西中草药》)

  【各家论述】1.《贵州民间药物》:治心气痛,胃气痛。

  2.《贵州草药》:宁心,理气,止痛,活血化瘀。治疹症腹痛,胃气痛,心悸,跌打损伤。

  3.《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祛风湿。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腰腿痛,劳伤,疮疖,瘰疬。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治疗疾病: 跌打劳伤 风湿腰腿痛 关节肿痛 化瘀 活血化瘀 活血散瘀 菌痢 劳伤 理气 理气止痛 慢性肠炎 宁心 气痛 祛风湿 散瘀止痛 痧气 痧气腹痛 痧症 胃气痛 消肿止痛 心悸 心气痛 胸腹胀满 腰腿痛 胀满

麻布七


麻布七的功效 麻布七的用途 麻布七可以治疗 麻布七的用法 麻布七的用量 麻布七主要治疗 麻布七能够治疗的疾病 麻布七的用法 麻布七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毛风藤

      【拼音名】Máo Fēnɡ Ténɡ   【别名】白毛英、毛果、毛和尚头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野海茄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japonense Nakai[S. drlcama-ra L. var. heterophyllum Makino;
  • 马尿烧

      【出处】《黑龙江中药》   【拼音名】Mǎ Niào Shāo   【别名】按骨木(《黑龙江中药》),本巴木(《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毛接骨木的根、枝叶。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达5~6米。树皮有较厚的木栓层;小枝褐色至赤褐色
  • 芒萁骨

    “芒萁骨”在《中药大辞典》 “芒萁骨”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芒萁骨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Mánɡ Qí Gǔ   【别名】草芒、山芒、山蕨、虱槟草、乌萁(《福建民间草药》),芒仔(《闽南民间草
  • 毛叶石楠

    “毛叶石楠”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毛叶石楠”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叶石楠   【拼音名】Máo Yè Shí Nán   【别名】糯米珠、邓向观   【来源】蔷薇科毛叶石楠Photinia
  • 棉花

    “棉花”在《中药大辞典》 “棉花”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棉花   【拼音名】Mián Huā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草棉等种子上的棉毛。秋季采收。   【原形态】草棉(《升庵集》),又名:古终藤(《南越志》)。   一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