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黎豆

黎豆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黎豆


黎豆

“黎豆”在《中药大辞典》

“黎豆”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黎豆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Lí Dòu

  【别名】虎豆(《尔雅》郭璞注),狸豆(《纲目》),巴山虎豆、鼠豆(《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为豆科植物头花黎豆的种子。秋后果实成熟时采收。

  【原形态】头花黎豆,又名:欇、虎櫐(《尔雅》),横欇(《尔雅》郭璞注)。

  一年生缠绕草本,全体被疏柔毛。3出复叶,小叶片卵形,长6.5~9.5厘米,宽4~7.5厘米,先端圆,有细尖:小托叶刚毛状。头状花序,有很短的总花梗;萼钟状,2唇形,密被银色短柔毛;花冠深紫色,长25~30毫米;雄蕊10,9和1两束;花柱丝状,通常有短柔毛。荚果深棕色,长约9厘米,密被银灰色茸毛;种子2~5颗,白底有灰色斑纹,或灰色底有黑色斑纹,长约1.4厘米,宽1厘米,厚6毫米,种脐长6毫米,有围领状隆起的白色种阜。花果期10月。

  【生境分布】安徽黄山有栽培。

  【化学成份】种子中分出L-3,4-二羟基苯丙氨酸1.9%,测定含量为2.65%。未测出生物碱、鞣质、皂甙。

  【性味】《纲目》:"甘微苦,温,有小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纲目》:"温中,益气。"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黎豆

  【出处】出自1.《尔雅》郭璞注:摂,今虎豆,缠蔓林树而生。荚有毛刺。

  2.《本草拾遗》:黎豆,生江南,蔓如葛,子如皂荚子,作狸首文,故名黎豆。

  3.《纲目》:狸豆野主,山人亦有种之者,三月下种生蔓,其叶如豇豆叶,但文理偏斜。六、七月开花成簇,紫色,状如扁豆花,一枝结荚十余,长三、四寸,大如拇指,有白茸毛,老则黑而露筋,宛如干熊指爪之状,其子大如刀豆子,淡紫色,有斑点如狸文,煮去黑汁,同猪鸡肉再

  【拼音名】Lí Dòu

  【英文名】Seed of Capitateflower Velvetbean

  【别名】虎豆、狸豆、巴山虎豆、鼠豆。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头花黎豆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izolobium capitatum (Sweet)O.Kuntze[Mucuna capitata Sweet;Carpopogon capitatum Roxb.]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打下种子。

  【原形态】头花黎豆 一年生缠绕草本。全株被白色疏柔毛。三出复叶;顶生小叶宽卵形,长6-9cm,宽4.5-7cm,先端钝圆,有短尖,基部圆楔形,侧生小叶偏斜;小托叶刚毛状。总状花序短缩成头状,腋生;萼钟状,二唇形,下面一个萼齿较长,密被白色短硬毛;花冠深紫色,长2.5-3cm;雄蕊10,二体,(9)十1;子房有棕色毛,花柱丝状,有白色短柔毛。荚果木质,条形,深棕色,长约9cm,宽约1.5cm,密被淡黄色短柔毛。种子灰白色,肾形,长约1.5cm,宽1cm,周围有围领状隆起的白色种阜。花、果期10月。

  【生境分布】常为栽培,分布于江苏、安徽。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扁椭圆形式肾形,长约1.4cm,宽约1cm,厚约6mm表面灰白色,有灰黑色斑纹,微皱缩,略具光泽,边缘有灰黑色种脐,长约6mm,宽约1.5mm,种脐色。飞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化学成份】种子含L-3,4-二羟基苯丙氨酸(L-3,4-dihydroxyphebnylalanine),含量达2.65%,色氨酸(tryptophan),胱氨酸(cystine),蛋氨酸(methio-nine)。

  全株含L-多巴(L-dopa)。

  【性味】味甘;微苦;性温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益气;生津。主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煮食。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饮食须知》:黎豆
  • 《本草分经》:黎豆
  • 《本草撮要》:黎豆
  • 《药性切用》:黎豆
  • 《本草从新》:黎豆

    治疗疾病: 生津 温中 消渴 益气


    黎豆的功效 黎豆的用途 黎豆可以治疗 黎豆的用法 黎豆的用量 黎豆主要治疗 黎豆能够治疗的疾病 黎豆的用法 黎豆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良旺茶

    “良旺茶”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良旺茶”在《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良旺茶   【拼音名】Liánɡ Wànɡ Chá   【别名】白鸡骨头树、金刚树、粱王茶   【来源】五加科假参属植物良旺茶Notho
  • 兰竹参

      【别名】火烧兰、黑搜山虎、鸡嗉子花、小乌纱   【来源】兰科火烧兰属植物大叶火烧兰Epipactis mairei Schltr.,以根状茎和根入药。春秋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理气活血,祛瘀解毒。用于咳嗽,胸痛,疮疡肿毒,跌打损伤
  • 龙州线蕨

      【拼音名】Lónɡ Zhōu Xiàn Jué   【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龙州线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ysis morsei Chi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20-45cm。根茎横生,被深棕色、线状披针形
  • 凌霄花

    “凌霄花”在《中国药典》 “凌霄花”在《中药大辞典》 “凌霄花”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凌霄花   【拼音名】Línɡ Xiāo Huā   【英文名】FLOS CAMPSIS   【别名】紫葳、五爪龙、红花倒水莲、倒挂
  • 鳢鱼胆

    “鳢鱼胆”在《中药大辞典》 “鳢鱼胆”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鳢鱼胆   【出处】《日华子本草》   【拼音名】Lǐ Yú Dǎn   【来源】为鳢科动物乌鳢的胆,腊月采取,阴干。   【性味】苦甘,寒,   ①《日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