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芥菜

芥菜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芥菜


芥菜

“芥菜”在《中药大辞典》

“芥菜”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芥菜

  【出处】《千金·食治》

  【拼音名】Jiè Cài

  【别名】芥(《仪礼》),大芥(《方言》),雪里蕻(《野菜笺》),皱叶芥(《纲目》),黄芥(《中药志》)。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莱的嫩茎叶。

  【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幼枝被微毛,老枝光滑,有时微被白粉。基生叶大,呈琴状分裂,先端裂片特别长大,两侧裂片甚小;茎上部的叶不分裂,披针形至线形。总状花序多数,聚成圆锥状;花萼4,绿色;花瓣4,略向外展,呈十字形,鲜黄色;雄蕊6,4强;子房长圆形。长角果光滑无毛,无明显的嚎。花期4~6月。果期5~8月。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辛,温。

  ①《别录》:"味辛,温,无毒。"

  ②《纲目》:"辛,热。"

  ③《随息居饮食谱》:"辛甘而温。"

  【归经】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肺、胃,兼入肾。"

  【功能主治】宣肺豁痰,温中利气。治寒饮内盛,咳嗽痰滞,胸膈满闷。

  ①《别录》:"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服温中。"

  ②《食疗本草》:"主咳逆,下气,明目,去头面风。"

  ③《纲目》:"通肺豁痰,利膈开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烧存性研末撒或煎水洗。

  【注意】凡疮疡、目疾、痔疮、便血及平素热盛之患者忌食。

  ①《本草衍义》:"多食动风。"

  ②《纲目》:"久食则积温成热,辛散太甚,耗人真元,肝木受病,昏人眼目,发人痔疮。"

  【附方】①治牙龈肿烂,出臭水者:芥菜杆,烧存性,研末,频敷之。(《纲目》)

  ②治漆疮瘙痒:芥菜煎汤洗之。(《千金方》)

  ③治痔疮肿痛:芥叶,捣饼,频坐之。(《谈野翁试验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芥菜

  【出处】出自《千金·食治》。

  《本草图经》:芥,今处处有之。似菘而有毛,味极辛辣,此所谓青芥也。芥之种亦多:有紫芥,茎叶纯紫,多作虀者,食之最美。有白芥,此入药者最佳。旧云从西域来,又云生河东,今近处亦有。其余南芥、旋芥、花芥、石芥之类,皆菜茹之美者,非药品所须。

  【拼音名】Jiè Cài

  【英文名】tender Stem and leaf of India Mustard

  【别名】芥、大芥、雪里蕻、皱叶芥、黄芥、霜不老、冲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油芥菜的嫩茎和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rassica juncea (L.)Czern.et Coss.[Sinapis juncea L.]2.Brassica juncea(L.)Czern.et Coss.var.gra cilis Tsen et Lee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芥菜 一年生草本,高50-150cm。无毛,有时具刺毛,常带粉霜。茎有分枝。基生叶叶柄有小裂片;叶片宽卵形至倒卵形,长15-35cm,宽5-17cm,先端圆钝,不分裂或大头羽裂,边缘有缺刻或齿牙;下部叶较小,边缘有缺刻,有时具圆钝锯齿,不抱茎;上部叶窄被针形至条形,具不明显疏齿或全缘。总状花序花后延长;花淡黄色;花瓣4,鲜黄色,宽椭圆形或宽楔形,长达1.l-1.4cm,先端平截,全缘,基部具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8mm,短雄蕊长6mm;雌蕊1,子房圆柱形,长约lmm,花柱细,柱头头状。长均果条形,长3-5.5cm,具细喙,长6-12mm;果梗长5-15mm。种子近球形,直径l-1.8mm,鲜黄色至黄棕色,少数为暗红棕色,表面具网纹。花期4-5月,果期5-6月。

  2.油芥菜 本种特点在于基生叶长圆形或倒卵形,边缘有重锯齿和缺刻。

  【生境分布】1.原产中国,为全国各地栽培的常用蔬菜。

  2.原产美洲,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 嫩茎圆柱形,黄绿色,有分枝,折断面髓部占大部分,类白色,海绵状。叶片常破碎,完整叶片宽披针形,长3-6cm,宽1-2cm;深绿色、黄绿色或枯黄色,全缘或具粗锯齿,基部下延呈狭翅状;叶柄短,不抱茎。气微,搓之有辛辣气味。贮于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化学成份】根茎含11种具挥性的异疏氰酸酯:异硫氰酸甲酯(methyl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异丙酯(isoProPyl 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烯丙酯(allyl 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仲丁酯(sec-butyl 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正丁酯(n-butyl 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戊-4-烯酯(4-pentenyl 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苯酯(phenyl 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3-甲硫基丙酯(3-methylthiopropyl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β-苯乙酯(β-phenylethyl isothiocyanate),异硫氰酸丁-3-烯酯(3-butenylisothiocyanate)。叶含芸薹抗毒素(brassilexin),环芸薹宁(cyclobrassinin),环芸薹宁亚砜(cyclo-brassinin sulfoxide),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花粉含芥子油甙类,主要为丙-2-烯基芥子油甙(prop-2-enyl glucosinolate),还有2-羟基丁-3-烯基芥子油甙(2-hydroxybut-3-enyl glu-cosinolate),2-羟基-戊-4-烯基芥子油甙(2-hydroxypent-4-enylglucosinolate),丁-3-烯基芥子油甙(but-3-enylucosinolate),2-苯乙基芥子油甙(2-phenylethyl glucosinolate)。

  【性味】辛;温

  【归经】肺;肝;肾;胃经

  【功能主治】利肺豁痰;消肿散结。主寒饮咳嗽;痰滞气逆;胸膈满闷;砂淋;石淋;牙龈肿烂;乳痈;痔肿;冻疮;漆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15g;或用鲜品捣汁。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烧存性研末撒。

  【注意】1.凡疮疡、目疾、痔疮、便血及平素热盛之患者忌食。

  2.《本草衍义》:多食动风。

  3.《本草纲目》:久食则积温成热,辛散太甚,耗人真元,肝木受病,昏人眼目,发人痔疮。

  【各家论述】1.《名医别录》: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服温中。

  2.《食疗本草》:主咳逆,下气,明目,去头面风。

  3.《本草纲目》:通肺豁痰,利膈开胃。

  4.《本草纲目》:芥,性辛热而散,故能通肺开胃,利气豁痰。《别录》谓其能明耳目者,盖知暂时之快,而不知积久之害也。《素问》云,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多则肉胝而唇褰,此类是矣。

  5.《本草经疏》:芥,所禀与白芥同。辛温能利气消痰,开胃辟寒,故主安中及久食温中也。其主除肾邪气者,辛能润肾,温能暖水脏故也。其主利九窍,明耳目者,盖言辛散走窜,豁痰引涎,暂用一时,使邪去而正自复,非谓其真能利窍明耳目也,用者详之。

  6.《本草求真》:芥性辛热,凡因阴湿内壅而见痰气闭塞者,服此痰无不除,气无不通,故能使耳益聪而目益明也。若便脏素不寒,止因一时偶受寒湿,而气不得宣通,初服得此稍快,久则积温成热,其目愈觉不明,而诸痔疮疡,靡不因是而至矣。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饮食须知》:芥菜
  • 《滇南本草》:芥菜
  • 《得配本草》:芥菜
  • 《本草求真》:芥菜

相关中药

  • 金钗

      【拼音名】Jīn Chāi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硬毛白珠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ultheria leucocarpeBl.va.hirsuta(D,Fang etN.K.Liang)T.Z.Hsu(C.wnnanensis(Franch.)Rehd.va
  • 菊苣

    “菊苣”在《中国药典》 “菊苣”在《中药大辞典》 “菊苣”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菊苣   【拼音名】Jú Jù   【英文名】HERBA CICHORII   【来源】本品系维吾尔族习用药材。为菊科植物毛菊苣
  • 家兔骨

      【拼音名】Jiā Tù Gǔ   【别名】兔骨   【来源】兔目兔科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us (Gmelin),以骨骼入药。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   【性味】甘、酸,平。   【功能主治】主治头昏眩晕,
  • 鸡子壳

    “鸡子壳”在《中药大辞典》 “鸡子壳”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鸡子壳   【出处】《日华子本草》   【拼音名】Jī Zǐ Ké   【别名】鸡卵壳(《医学入门》),混沌池、凤凰蜕(《纲目》),混沌皮(《医林纂要》),鸡子蜕(《
  • “橘”在《中药大辞典》 “橘”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橘   【出处】《本经》   【拼音名】Jú   【别名】黄橘(《本草图经》)。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成熟果实。   【原形态】①福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