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黄水枝

黄水枝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黄水枝


黄水枝

“黄水枝”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黄水枝”在《中药大辞典》

“黄水枝”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水枝

  【拼音名】Huánɡ Shuǐ Zhī

  【别名】博落、虎耳草[陕西]

  【来源】虎耳草科黄水枝属植物黄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 D. Don,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晒干。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痈疖肿毒,跌打损伤,肝炎,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2~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黄水枝

  【出处】《四川武隆药植图志》

  【拼音名】Huánɡ Shuǐ Zhī

  【别名】博落(《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黄水枝的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2~44厘米。根状茎横走,黄褐色,具鳞片。茎有纵沟,绿色,被白色柔毛。基生叶心脏形至卵圆形,为不明显的3~5裂,长约8厘米,宽约7.5厘米,先端钝,具不整齐的钝锯齿,齿端有刺,边缘有腺毛,基部心脏形,上面绿色,有白色腺毛;叶柄细,长5~15厘米,疏生长刚毛及短腺毛;茎生叶互生,2~3枚,叶较小而柄短,叶脉掌状5出,较明显,黄褐色。总状花序顶生,直立,长达17厘米,密生短腺毛;苞片小,钻形;花小,白色,每节2~4朵;萼5裂,三角形;花瓣小,线形;雄蕊10,较花冠长;雌蕊1,子房1室。蒴果有2角。种子数颗。花期6~7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边、路旁或阴湿的石壁上。分布我国中部至西南部。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①《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耳聋,气喘。"

  ②《四川中药志》:"散寒表汗,活血去瘀。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钱;或浸酒。

  【附方】治咳嗽气喘:鲜黄水枝一两,芫荽四至五钱,水煎冲红糖。每日早晚饭前各服-次,忌食酸辣、萝卜菜。(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水枝

  【出处】出自《四川武隆药植图志》

  【拼音名】Huánɡ Shuǐ Zhī

  【英文名】Herb of Himalayan Foamflower

  【别名】博落、高脚铜告牌、紫背金钱、虎耳草、防风七

  【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黄水枝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iarella polyphylla D.Don

  

  【原形态】黄水枝 多年生草本,高22-44cm。根茎横生,黄褐色,具鳞片,直径3-6mm。茎不分枝,有纵沟,绿色,被白色柔毛。基生叶心形至卵圆形,长3-8.5cm,宽2.5-11cm,先端急尖,基部心脏形,边缘有腺毛和不整齐的钝锯齿,齿端有刺,上面绿色,被白色腺毛;叶柄长18cm,有伸展的长柔毛或腺毛;茎生叶互生,2-3枚,叶较小而柄短,叶脉掌状5出,较明显,黄褐色。总状花序顶生,直立,长8-25cm,密生短腺毛;苞片小,钻形;花梗长约10mm;花萼白色,钟形,裂片5,三角形,先端急尖;无花瓣;雄蕊10,较花冠长;花丝钻形;雌蕊1,心皮2,不等大,下部合生,子房上位,1室,花柱2。蒴果有2角。种子多数。花、果期4-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80-3800m之林下、灌丛和阴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台湾、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性状】根茎细圆柱形,直径3-6mm。表面褐色,具多数黄褐色鳞片及须根。茎细,圆柱形,有纵沟纹,长22-44,直径3-6mm,灰绿色,被白色柔毛。叶多破碎,基生叶卵圆形或心形,长2-8cm,宽2.2-11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边缘具不整齐钝锯齿和腺毛,上面疏被腺毛,叶柄长5-15cm,被长柔毛和腺毛;茎生叶较小,掌状脉5出,较明显,叶柄短。有时可见枝端有总状花序,密生腺毛,有的可见蒴果,长约1cm,具2角。气微,味苦。

  【药理作用】甲醇提取物对人血浆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较强,表现出大于80%的抑制活性。

  【性味】苦;寒;无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疮疖,无名肿痛,咳嗽,气喘,肝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捣烂

  【附方】治咳嗽气喘: 鲜黄水枝一两,芫荽四至五钱,水煎冲红糖。每日早晚饭前各服一次,忌食酸辣、萝卜菜。(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耳聋,气喘。

  2.《四川中药志》:散寒表汗,活血去瘀。治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疮疖 耳聋 肝炎 活血祛瘀 疖肿 咳嗽气喘 气喘 去瘀 祛瘀 散寒 消肿止痛 痈疖 痈疖肿毒 治跌打

黄水枝


黄水枝的功效 黄水枝的用途 黄水枝可以治疗 黄水枝的用法 黄水枝的用量 黄水枝主要治疗 黄水枝能够治疗的疾病 黄水枝的用法 黄水枝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环草石斛

      【拼音名】Huán Cǎo Shí Hú   【英文名】Herba Dendrobii Loddigesii   【别名】美花石斛、小环草、 小黄草   【来源】为兰科植物环草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的茎。
  • 黑及草

    “黑及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黑及草”在《中药大辞典》 “黑及草”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及草   【拼音名】Hēi Jí Cǎo   【别名】青鱼胆、四棱草、小见肿消、花脸猫、黑耳草   【来源】龙胆科花锚
  • 海松子

    “海松子”在《中药大辞典》 “海松子”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海松子   【出处】《开宝本草》   【拼音名】Hǎi Sōnɡ Zǐ   【别名】松子(《海药本草》),松子仁(《本草衍义》),新罗松子(《纲目》)。   【来源】为松
  • 海蜇皮

    “海蜇皮”在《中药大辞典》 “海蜇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海蜇皮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Hǎi Zhē Pí   【别名】白皮子(《柑园小识》),白皮纸、秋风子(《纲目拾遗》),姹皮(《医林纂要》),罗皮(
  • 海豘鱼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Hǎi Tún Yú   【别名】海狶(《临海异物志》)。   【来源】为海豚科动物海豚的肉或皮下脂肪。   【原形态】海豚(《纲目》)   体长2~2.4米,肥满呈圆锥形。头部较小,吻长而突出,如喙状,嘴与额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