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狐四足

狐四足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狐四足


狐四足

“狐四足”在《中药大辞典》

“狐四足”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狐四足

  【出处】《纲目》

  【拼音名】Hú Sì Zú

  【来源】为犬科动物狐的足。

  【功能主治】《纲目》:"治痔漏下血。"

  【附方】治痔漏反花泻血者:狐四足一副(阴干),穿山甲、猬皮各三两,黄明胶、白附子、五灵脂、蜀乌头、川芎藭、乳香各二两。锉细入砂锅内,固济候干,炭火煅红,为末,入木香末一两。以芫荽煎酒调下二钱,日三服。(《永类钤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狐四足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Hú Sì Zú

  【英文名】Fox feet

  【来源】药材基源:为犬科动物狐狸和南狐的四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Vulpes vulpes Linnaeus2.Vulpes vulpes hoole Swinhoe

  采收和储藏:捕杀后,剁下四足,阴干。

  【原形态】1.狐狸,体长约75cm,重7.5kg。颜面狭窄,吻尖。四肢短,尾粗长,超过体长的一半,且其毛蓬松,身上有特殊的狐骚味。头部棕灰色,吻端棕黑色,下颌污白色,耳背黑色或棕黑色。背部红棕色,体侧黄褐色,腹部黄白色。四肢棕色或浅褐色,前后肢外侧有一条黑纹。尾色同背部,尾端白色。毛色因个体而有差异。

  2.南狐,体形似狗,中等细长。重7.5kg左右,外形与上种类似,亦有腭臭。毛色变化较大,通常标准者,其头、躯、尾为赤褐色;深者赤色,浅者黄褐色。个体头部灰棕色;唇、下颏至前胸暗白色;颈、肩、体两侧稍黄色,背部红棕色;腹面白色或黄白色,尾尖白色。前后肢外侧的黑褐色带纹,其宽狭不等。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森林、丘陵、草原等地。穴居树洞,土穴中常抱尾而睡。和动敏捷,食物杂。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大肠经

  【功能主治】止血疗痔。主痔漏下血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适量。

  【各家论述】《本草纲目》:治痔漏下血。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下血 痔漏


狐四足的功效 狐四足的用途 狐四足可以治疗 狐四足的用法 狐四足的用量 狐四足主要治疗 狐四足能够治疗的疾病 狐四足的用法 狐四足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河口莲座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拼音名】Hé Kǒu Lián Zuò Jué   【英文名】Hekou Angiopteris   【别名】河口观音座莲   【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河口观音座莲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iopteris
  • 红土子皮

    “红土子皮”在《中药大辞典》 “红土子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红土子皮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Hónɡ Tǔ Zǐ Pí   【来源】为豆科植物四川山蚂蝗的根皮。6~7月采收。   【性
  • 蛤壳

    “蛤壳”在《中国药典》 “蛤壳”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蛤壳   【拼音名】Há Ké   【英文名】CONCHA MERETRICIS SEU CYCLINAE   【别名】文蛤、海蛤壳、蛤蜊皮   【来源】本品
  • 虎胆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Hǔ Dǎn   【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胆。   【功能主治】治小儿惊痫、疳痢,跌打损伤。   ①孟诜:"主小儿疳痢,惊神不安,研,水服之。"   ②《本草拾遗》:"主小儿惊痫。"   【用
  • 虎肚

      【出处】《纲目》   【拼音名】Hǔ Dù   【来源】为猫科动物虎的胃。剖取虎肚后。洗净,烘干,切块。   【生境分布】产东北及华南各地。   【性状】为方形块状物,约1.5厘米见方;质如皮状,黄色,有腥气。   【功能主治】治反胃吐食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