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喉咙草

喉咙草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喉咙草


喉咙草

“喉咙草”在《中药大辞典》

“喉咙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喉咙草

  【出处】《中国药植志》

  【拼音名】Hóu Lónɡ Cǎo

  【别名】佛顶珠、地胡椒、五岳朝天、小虎耳草(《草木便方》),铜钱草、白花草(《中国树木分类学》),索河花(《植物名汇》),五朵云、汉先桃草(《中国药植志》),喉辫草(《浙江中医杂志》(4):174,1957),小一口血(《四川中药志》),喉蛾草(《本草推陈》),清明花(《贵州草药》)),白花珍珠草、五角星草(《上海常用中草药》),天星草、天吊冬、顶珠草(《云南中草药》),仙牛桃、金牛草(《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的全草或果实。清明前后采收全草,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8~15厘米,全体被有白色细柔毛。根出叶丛生,呈莲座状平铺于地上,有细柄;叶片近圆形,径约15毫米,基部略呈心形,边缘呈圆齿状,上面绿色,有时局部带紫红色。花茎自叶丛抽出,3~7枝,顶端有小伞梗5~7,排列为伞形花序;萼绿色,5深裂,裂片卵形,宿存;花冠白色,下部愈合成短管形,上部5裂,向外平展;雄蕊5;子房球形,柱头不明显。蒴果球形,直径2~3毫米,成熟时5瓣裂。种子多数,细小,棕色。花期4月。果期5月。

  【生境分布】生于草地、路旁,牧场上。分布很广,北至河北南至广东、云南,西至四川、青海等地均有野生。

  【药理作用】喉咙草全草乙醇浸出液,经醋酸铅去杂质后之生理盐水溶液,对冷血及温血动物的离体、在体心脏均表现明显的强心作用;对兔、猫静脉注射后血压逐渐升高,死亡前血压下降;对离体家兔肠管和大鼠子宫呈现兴奋作用;对象兔及豚鼠去纤维血均表现较强的溶血现象;如用戊醇及碱式醋酸铅等除去其中所含的皂甙后,对离体蛙、大白鼠心脏及在体豚鼠心脏,仍有明显的强心作用,但所用剂量较前述者有所增加,经处理后的溶液,不含非特异性兴奋心脏的物质,如钙及鞣质,而有糖或其他还原性物质存在。

  【性味】《贵阳民间药草》:"辛甘,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消肿,解毒。治咽喉肿痛,口疮,赤眼,目翳,正、偏头痛,牙痛,风湿,哮喘,淋、浊、崩、带,疔疮肿毒,跌打,烫伤。

  ①《分类草药性》:"解毒。治蛇伤,诸淋,涂火疔疮,泡酒扫毒除肿。"

  ②《中国药植志》:"治喉痛,跌打损伤。"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新鲜果实液汁点眼,可治眼热,去眼翳;全草,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腰酸背痛;外治蛇咬伤,汤火伤,疔疮。"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偏正头痛,牙痛。"

  ⑤《贵阳民间药草》:"祛风清热,治劳伤腰痛,咽痛口糜。"

  ⑥《四川中药志》:"治遗精,崩症及寒湿带下而虚弱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研末掺。

  【附方】①治咽喉肿痛,白口疮:佛顶珠为极细末,吹在患处。

  ②治跌打损伤或久坐腰酸腰痛:佛顶珠一两,仙桃草五钱,乱头发一钱。泡酒半斤。一天二次,每次服量不超过一两。

  ③治咯血:佛顶珠三钱。炕干研末兑酒吞。

  ④治五淋白浊:佛顶珠一两,苦竹一两。白糖一两,加水三小碗,煎汤二碗,一剂三次分服。(①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⑤治风湿关节痛:佛顶珠五钱。煎水服。(《贵州草药》)

  ⑥治偏正头痛、牙痛、风火赤眼:点地梅三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⑦治哮喘:鲜天星草-至二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喉咙草

  【出处】出自《中国药植树志》

  【拼音名】Hóu Lónɡ Cǎo

  【别名】佛顶珠、地胡椒、五岳朝天、小虎耳草、铜钱草、白花草、索河花、五朵云、汉先挑草、喉癣草、小一口血、喉蛾草、清明花、白花珍珠草、五角星草、天星草、天吊冬、顶珠草、仙牛桃、金牛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的全草或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drosace umbellata (Lour.)Merr.[Drosera umbellata Lour.;Primula umbellata(Lour.) Bentv.]

  采收和储藏:清明前后采收全草,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无茎草本。全株被节状的细柔毛。主根不明显,具多数须根。叶全部基生,平铺地面; 叶柄长1-4cm,被开展的柔毛;叶片近圆形或卵圆形,直径5-2omm,先端钝圆,基部浅心形至近圆形,边缘具三角状钝牙齿,两面均被贴伏的短柔毛。花葶通常数枚自叶丛中抽出,高4-15cm,被白色短柔毛。伞形花序4-15花;苞片数枚,卵形至披针形,长3.5-4mm;花梗纤细,长1-3cm,果时伸长可达6cm,被柔毛并杂生短柄腺体;花萼5深裂,几达基部,裂片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4mm,果期伸长达5mm并呈星状水平开展,具3-6条明显纵脉;花冠白色,直径4-6mm,筒部长约2mm,短于花萼,喉部黄色, 5裂,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长2.5-3mm,宽1.5-2mm;雄蕊着生于花冠筒中部,长约1.5mm,花丝短;于房球形,花柱短,胚珠多数。蒴果近球形,直径2.5-4mm,先端5瓣裂,裂瓣膜质,白色,具宿存花萼。种子棕褐色,长圆状多面体形,直径0.6-0·8mm。花期4-5月,果期6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地、疏林下及林绿、草地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和秦岭以南各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皱缩,被白色节状细柔毛.根细须状。叶基生,多皱缩碎落,完整者呈近圆形或卵圆形,黄绿色,直径5-20mm,边缘具三角状钝牙齿,两面均被贴伏的短柔毛;叶柄长1.0-4.Ocm,有白毛。花葶纤细,有的可见顶生伞形花序,小花浅黄色,或已结成球形蒴果,具深裂的宿萼。质脆,易碎。气微,味辛而微苦。

  【化学成份】全草含皂甙、鞣质酚类物质和糖类,并有生物碱沉淀反应[1]。

  【药理作用】喉咙草全草乙醇浸出液,经醋酸铅去杂质后之生理盐水溶液,对冷血及温血动物的离体、在体心脏均表现明显的强心作用;对兔、猫静脉注射后血压逐渐升高,死亡前血压下降;对离体家兔肠管和大鼠子宫呈现兴奋作用;对家兔及豚鼠去纤维血均表现较强的溶血现象;如用戊醇及碱式醋酸铅等除去其中所含的皂甙后,对离体蛙、大白鼠心脏及在体豚鼠心脏,仍有明显的强心作用,但所用剂量较前述者有所增加,经处理后的溶液,不含非特异性兴奋心脏的物质,如钙及鞣质,而有糖或其他还原性物质存在。

  【性味】苦;辛;性微寒

  【归经】肺;肝;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咽喉肿痛;口疮;牙痛;头痛;赤眼;风湿痹痛;哮喘;淋浊;疗疮肿毒;烫火伤;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或泡酒;或开水泡代英。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含漱。

  【附方】①治咽喉肿痛,白口疮: 佛顶珠为极细末,吹在患处。②治跌打损伤或久坐腰酸腰痛: 佛顶珠一两,仙桃草五钱,乱头发一钱。泡酒半斤。一天二次,每次服量不超过一两。③治咯血: 佛顶殊三钱。 炕干研末兑酒吞。④治五淋白浊: 佛顶珠一两,苦竹一两。 白糖一两,加水三小碗,煎汤二碗,一剂三次分服。(①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⑤治风湿关节痛: 佛顶珠五钱。 煎水服。 (《贵州草药》)⑥治偏正头痛、牙痛、风火赤眼: 点地梅三钱至一两。前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⑦治哮喘: 鲜天星草一至二两。水煎服。 (《云南中草药》)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解毒。治蛇伤,诸淋,涂火疔疮,泡酒扫毒除肿。

  2.《中国药植志》:治喉痛,跌打损伤。

  3.《贵州民间方药集》:新鲜果实液汁点眼,可治眼热,去眼翳;全草,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腰酸背病;外治蛇咬伤,汤火伤,疔疮。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偏正头痛,牙痛。

  5.《贵阳民间药草》:祛风清热,治劳伤腰痛,咽痛口糜。

  6.《四川中药志》:治遗精,崩症及寒湿带下而虚弱者。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赤眼 疮肿 带下 疔疮 疔疮肿毒 果实 喉痛 火伤 筋骨疼痛 口疮 劳伤 劳伤腰痛 疗疮 淋浊 目翳 偏头痛 偏正头痛 全草 祛风清热 蛇伤 烫火伤 烫伤 头痛 哮喘 消肿止痛 咽喉肿痛 咽痛 腰痛 牙痛 遗精 治跌打

喉咙草


喉咙草的功效 喉咙草的用途 喉咙草可以治疗 喉咙草的用法 喉咙草的用量 喉咙草主要治疗 喉咙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喉咙草的用法 喉咙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花生油

    “花生油”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花生油”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生油   【拼音名】Huā Shēnɡ Yóu   【来源】豆科落花生属植物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的种子榨出的脂肪油。   【性味】淡
  • 黄唇鱼心

      【拼音名】Huánɡ Chún Yú Xīn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首鱼科动物黄唇鱼的心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haba flovolabiata ( Lin).   采收和储藏:捕后,剖腹,取出心脏,鲜用。   【原形态】黄唇鱼,体侧扁,一般长约100-150c
  • 黄栌

    “黄栌”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黄栌”在《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栌   【拼音名】Huánɡ Lú   【来源】为漆树科黄栌属植物黄栌Cotinus coggyria Scop.,以根、树枝及叶入药。根随时可采;夏季枝
  • 海红

    “海红”在《中药大辞典》 “海红”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海红   【出处】《饮膳正要》   【拼音名】Hǎi Hónɡ   【别名】海棠(《通志》),海棠梨(《纲目》),棠蒸梨(姚可成《食物本草》)。   【来源】为蔷薇
  • 胡麻仁

      【来源】本品为胡麻科植物胡麻的成熟种子。   【性味】甘,平。   【归经】入肺、脾、肝、肾经。   【功能主治】润燥滑肠,滋养肝肾。用于津枯血燥、大便秘结,病后体虚、眩晕乏力等症   【用法用量】三钱至一两,打碎,煎服;或炒熟研细,用白开水或蜂蜜调服;也可用炒熟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