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海豘鱼

海豘鱼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海豘鱼


海豘鱼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Hǎi Tún Yú

  【别名】海狶(《临海异物志》)。

  【来源】为海豚科动物海豚的肉或皮下脂肪。

  【原形态】海豚(《纲目》)

  体长2~2.4米,肥满呈圆锥形。头部较小,吻长而突出,如喙状,嘴与额交界处有V字形沟线相隔。上下颌各有齿94~100枚,齿末端尖锐,稍向后曲。耳孔极小。鼻孔1个,生于头顶部,边缘有瓣状膜,能自动开合。眼小,有黑圈。背部中央有脊鳍,前肢鳍状,形尖而狭;无后吱。尾部末端左右平展成2尾叶,成半月形鳍状。头部和躯体背面及两侧呈苍黑色,腹部白色。

  【生境分布】群栖于海中,性很活泼。我国东海、南海一带均有。

  【化学成份】肉占全身重量的38%,它含水分73%,蛋白质23.5%,脂肪1.5%,灰分1.8%。肉中的肌红蛋白的N端氨基酸为甘氨酸。按含铁率计算分子量为185560。

  脂肪因身体部位不同,所得油脂的性质及组成也不相同。油脂的特点在于含异戊酸,它和其它脂肪酸组成混合甘油酯,而三异戊酸甘油酯则不存在。其总脂肪酸组成如下:饱和脂酸-异戊酸:皮下脂肪3.2,头部脂肪13.9;月桂酸:皮下脂肪1.0,头部脂肪2.4;肉豆蔻酸:皮下脂肪7.2,头部脂肪12.5;棕榈酸:皮下脂肪8.6,头部脂肪11.6;硬脂酸:皮下脂肪0.8,头部脂肪0.4。不饱和脂酸-十四碳烯酸:皮下脂肪4.7,头部脂肪2.7;十六碳烯酸:皮下脂肪25.9,头部脂肪25.4;C18酸群:皮下脂肪24.1,头部脂肪15.8;C20酸群:皮下脂肪18.6,头部脂肪12.7;C22酸群:皮下脂肪5.9,头部脂肪2.6。

  皮下脂肪,含高级醇2~3%,与脂肪酸化合成酯。

  无论老幼海豚,其皮下脂肪中的维生素A含率都足与鳕鱼肝油相匹敌。

  【性味】《本草拾遗》:"味咸,无毒。"

  【功能主治】《本草拾遗》:"肉,主瘴疟,作脯食之,皮中脂,摩恶疮、疥癣、痔瘘。"

  【摘录】《中药大辞典》

治疗疾病: 恶疮 疥癣 痔瘘

海豘鱼


海豘鱼的功效 海豘鱼的用途 海豘鱼可以治疗 海豘鱼的用法 海豘鱼的用量 海豘鱼主要治疗 海豘鱼能够治疗的疾病 海豘鱼的用法 海豘鱼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横经席

    “横经席”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横经席”在《中药大辞典》 “横经席”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横经席   【拼音名】Hénɡ Jīnɡ Xí   【别名】篦子王、梳篦王、薄叶红厚壳、独角风、铁将军、跌打将军、碎
  • 红雪柳

      【别名】红色大雪柳、大雪柳、雪柳、大理山梗菜   【来源】桔梗科红雪柳Lobelia taliensis Diels,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辛,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杀菌,解毒。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0.5~1钱,水
  • 核桃楸皮

    “核桃楸皮”在《中药大辞典》 “核桃楸皮”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核桃楸皮   【出处】《中药志》   【拼音名】Hé Tɑo Qiū Pí   【别名】楸树皮(《甘肃中药手册》),楸皮(《中药志》)。   【来
  • 核子木

      【拼音名】Hé Zǐ Mù   【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核子木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rrottetia racemosa(Oliv.) Loes.[Ilex racemosa Oliv.]   采收和储藏:5-7月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核子木
  • 红葵

      【出处】《内蒙古中草药》   【拼音名】Hónɡ Kuí   【别名】野枸杞(《内蒙古中草药》),野茄子、野辣子、药人豆(《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来源】为茄科植物裂叶龙葵的全草或果实。夏、秋割取全草,洗净切段。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