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革耳

革耳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革耳


革耳

  【拼音名】Gé ěr

  【别名】木上森、八担柴

  【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野生革耳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us rudis F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子实体,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子实体革质,菌盖宽3-9cm。半球形,后扇形或扁漏斗形;盖面干,有密的绒毛或粗毛,淡肉堇色,后淡黄褐色或赭褐色;盖缘初时内卷,后近平展,被密绒毛。菌肉较薄,初时柔软,后变为革质,干后呈木栓质,味稍苦。菌褶延生,密,幅窄,白色至微红色,后浅黄褐色。菌柄偏中生,短,长1-3cm,粗0.2-0.8cm。圆柱形,与盖面同色,有粗毛,强韧,革质,中实。囊状体圆柱形至棒状,(45-50)μm×(10-13)μm。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无色,椭圆形,(6-8)μm×(3-4)μm。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杨、柳、桦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倒木或伐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甘肃、台湾、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革质,中部下凹,或呈漏斗形,直径2-9cm,菱色、茶色或锈褐色,表面有粗毛。菌肉较薄,革质或木栓质。菌褶稠密,窄,不等长,浅黄褐色。菌柄革质,偏生或近侧生,长0.5-2cm,直径0.2-1cm,色同菌盖,表面有粗毛,内实。气微,味微苦。

  【性味】苦;微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主疮疡肿痛或溃破;癞疮;杨梅毒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疮疡 疮疡肿痛 毒疮 癞疮 敛疮 梅毒


革耳的功效 革耳的用途 革耳可以治疗 革耳的用法 革耳的用量 革耳主要治疗 革耳能够治疗的疾病 革耳的用法 革耳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狗屎花根

    “狗屎花根”在《中药大辞典》 “狗屎花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狗屎花根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Gǒu Shǐ Huā Gēn   【别名】鸡爪参(《贵州民间方药集》),接骨草根(《全展选编·外科》)。
  • 骨碎补毛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Gǔ Suì Bǔ Máo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或中华槲蕨根茎上的鳞片。   【功能主治】治外伤出血及火伤   【附方】①治外伤出血:骨碎补根皮上的线形鳞片毛茸,敷掺伤口,再用消毒纱布罨包,每天用茶油
  • 鬼毛针

    “鬼毛针”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鬼毛针”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鬼毛针   【别名】鬼头发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鬼毛针Microphale pilosipes Sing. vel aff.,以菌索入药。   【原形
  • 栝楼子

    “栝楼子”在《中药大辞典》 “栝楼子”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栝楼子   【出处】《本草经集注》   【拼音名】Guā Lóu Zǐ   【别名】瓜蒌仁(《丹溪心法》),栝楼仁(《药性类明》)。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
  • 葛枣

      【拼音名】Gě Zǎo   【别名】葛枣子、金莲枝、含水藤、木天蓼、该他利[朝名]   【来源】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葛枣Actinidia polygama (Sieb. et Zucc.)Miq.,以带虫瘿的果实入药。秋季采集,晒干。   【性味】辛,温。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