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凤冠草

凤冠草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凤冠草


凤冠草

“凤冠草”在《中药大辞典》

“凤冠草”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中药大辞典》:凤冠草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Fènɡ Guàn Cǎo

  【别名】凤凰草(《生草药性备要》),凤尾草(《岭南采药录》),三叉草(《广州植物志》),小凤尾、翠云草(《岭南草药志》),山凤尾、井边茜(《广东中药》)。

  【来源】为凤尾蕨科植物剑叶凤尾蕨的全草。春、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根茎短细,斜升或匍匐,有条状披针形鳞片,赤褐色。叶簇生,叶柄禾秆色,上面光滑,有四棱;生泡子囊的叶片矩圆状卵形,长10~25厘米,宽5~15厘米,2回羽状分裂,有羽片3~5对,下部的羽片有柄,向上无柄,有侧生小羽片1~3对,或有时仅为2叉,顶生小羽片特长,和其下的一对合生,小羽片披针形,除不生孢子囊的顶部有细锯齿外均全缘;不生孢子囊的叶较小,小羽片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尖锯齿。孢子囊群线形,连续排列于孢子叶边缘,但小羽片的顶部及基部无孢子囊分布。

  【生境分布】生于溪边或林下阴湿处。分布华南、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味淡微苦,性寒。

  ①《岭南采药录》:"味苦,性微寒,有小毒。"

  ②《广东中草药》:"淡微苦微涩,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治痢疾,疟疾,黄疸,淋病,下血,血崩,跌打损伤,扁桃体炎,腮腺炎,疮毒,湿疹。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折伤,或洗疳、疥疮,亦治痢疾,又退黄气。"

  ②《岭南采药录》:"专解腹中邪热诸毒,杀虫。治鼻衄,诸下血,血崩,血痢,便毒肿痛。其子内服,治心气痛。"

  ③《广州植物志》:"治疟疾及淋病。"

  ④《广东中草药》:"清热消滞,凉血解毒。治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夏天感冒发热,泌尿系感染,疖肿,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临床应用】治疗各型细菌性痢疾(不包括暴发型) :用干品去根茎,切碎。每斤加水15斤煮沸1小时,过滤,残渣再加水10斤煮沸半小时,过滤。两次滤液合并,加热浓缩至每毫升含0.5克生药的浓度(即60毫升相当1两生药),加防腐剂备用。剂量:成人日服60~120毫升,1次或分次服,7天为一疗程。可同时用等量药液行保留灌肠,每日1次。经治疗85例,痊愈率57%,其中成人痊愈率达93%。治愈病例脓血便消失的平均时间为3.5天,大便成形为6.2天,大便次数转入正常为4.7天,体温下降为2.7天,腹痛消失为3.7天,大便培养转阴为5.5天。用药期间未见严重副作用,少数有呕吐、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停药后即好转。认为剂量大者,效果较好;一次服药比分次服药疗效高;加用灌肠不能提高治疗效果。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凤冠草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Fènɡ Guàn Cǎo

  【英文名】Herb of Sword Brake

  【别名】凤凰草、凤尾草、三叉草、小凤尾、翠云草、山凤尾、井边茜、凤尾蕨、凤凰尾、鸡脚草、半边草、白蕨、黑边草、三叉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剑叶凤尾蕨的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ensiformis Burm.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全草或根茎,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60m。根茎短细,斜升或匍匐,有条状披针形鳞片,赤褐色。叶簇生,叶柄禾秆色,上面光滑,有四棱;生孢子囊的叶片矩圆状卵形,长10-25cm,宽5-15cm,2回羽状分裂,有羽片3-5对,下部的羽片有柄,向上无柄,有侧生小羽片1-3对,或有时仅为2叉,顶生小羽片特长,和其下的一对合生,小羽片披针形,除不生孢子囊的顶部有细锯齿外均全缘;不生孢子囊的叶较小,小羽片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有尖锯齿。孢子囊群线形,连续排列于孢子叶边缘,但小羽片的顶部及基部无孢子囊分布。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1000m的溪边、草地或灌木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份】全草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

  【药理作用】煎剂在10-20%浓度时能抑制弗氏及宋内氏痢疾杆菌,但不能杀菌。叶部的抑菌作用较根茎及叶柄为强。全草的效果亦不及叶,有效成分可能主要在叶部。

  【性味】苦;微涩;微寒;有小毒

  【归经】肝;大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主痢疾;泄泻;疟疾;黄疸;淋病;白带;咽喉肿痛;痄腮;痈疽;瘰疬;崩漏;痔疮出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疥疮;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12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折伤,或洗疳、疥疮,亦治痢疾,又退黄气。

  2.《岭南采药录》:专解腹中邪热诸毒,杀虫。治鼻衄,诸下血,血崩,血痢,便毒肿痛。其子内服,治心气痛。

  3.《广州植物志》:治疟疾及淋病。

  4.《广东中草药》:清热消滞,凉血解毒。治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夏天感冒发热,泌尿系感染,疖肿,皮肤湿疹。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治疗疾病: 白带 崩漏 扁桃体炎 鼻衄 肠炎 疮毒 跌打肿痛 发热 感冒 感冒发热 喉炎 黄疸 疥疮 解毒消肿 疖肿 急性肠炎 凉血 凉血解毒 凉血止血 淋病 瘰疬 泌尿系感染 疟疾 皮肤湿疹 气痛 腮腺炎 杀虫 湿疹 退黄 外伤出血 下血 泄泻 细菌性痢疾 心气痛 血崩 血痢 咽喉炎 咽喉肿痛 痈疽 痄腮 折伤 痔疮 痔疮出血 治跌打


凤冠草的功效 凤冠草的用途 凤冠草可以治疗 凤冠草的用法 凤冠草的用量 凤冠草主要治疗 凤冠草能够治疗的疾病 凤冠草的用法 凤冠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翻白柴

    “翻白柴”在《中药大辞典》 “翻白柴”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翻白柴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Fān Bái Chái   【别名】木帚子(《中国树木分类学》),柳叶栒子(《经济植物手册》),把把柴(
  • 佛肚花

    “佛肚花”在《中药大辞典》 “佛肚花”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佛肚花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拼音名】Fó Dù Huā   【别名】岩白菜,虎皮、小荷草。   【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佛肚花的全草
  • 繁缕

    “繁缕”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繁缕”在《中药大辞典》 “繁缕”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繁缕   【拼音名】Fán Lǚ   【别名】鹅儿肠、鸡肠菜、合筋草、小被单草、园酸菜   【来源】石竹科繁缕属植物繁缕Ste
  • 蜂毒

    “蜂毒”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蜂毒”在《中药大辞典》 “蜂毒”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蜂毒   【拼音名】Fēnɡ Dú   【来源】为工蜂腹部末端螫刺腺体内的有毒液体。   【性状】浅黄色透明液体,比重1.13
  • 粉苞苣

    “粉苞苣”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粉苞苣”在《中药大辞典》 “粉苞苣”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粉苞苣   【拼音名】Fěn Bāo Jù   【别名】杂赤咸巴[西藏]   【来源】菊科苦荬菜属植物细叶苦荬菜Ix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