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饿蚂蝗

饿蚂蝗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饿蚂蝗


饿蚂蝗

“饿蚂蝗”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饿蚂蝗”在《中药大辞典》

“饿蚂蝗”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饿蚂蝗

  【拼音名】è Mǎ Huánɡ

  【别名】山豆根[贵州]、粘身草、胃痛草、红掌草

  【来源】豆科山绿豆属植物饿蚂蝗Desmodium sambuense (D. Don) DC.,以根或全株及种子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食,止痛。用于胃痛,小儿疳积,腮腺炎,淋巴结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0.3~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饿蚂蝗

  【出处】《中国药植提要》

  【拼音名】è Mǎ Huánɡ

  【别名】红掌草(《峨嵋药植》),山豆根、烂玉树、大红袍(《贵州草药》),山蚂蝗、粘身草(《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饿蚂蝗的全株。

  【原形态】灌木。茎高1~2米,具棱角,疏被柔毛。3出复叶,小叶椭圆状倒卵形,顶端小叶长5.5~9厘米,阔3.5~5.4厘米,两侧较小,先端钝或急尖,具硬尖,基部楔形,钝,上面几无毛,下面脉网上被紧贴的柔毛;叶柄长1.5~4厘米;托叶小,钻形。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长达16厘米;苞片披针形,被缘毛,脱落,长1厘米;花梗长约5毫米;花紫色,长10毫米;萼长约4.5毫米,萼齿5,三角形,急尖,与萼筒等长:花冠蝶形,旗瓣圆形至长椭圆形,翼瓣贴生于龙骨瓣上;雄蕊10;子房线形。腹背缝线被绢状毛。荚果长15~24毫米,密被褐色紧贴的绢状毛,腹缝线缢缩,背缝线圆牙齿状;节4~7,长3毫米,阔2.5毫米。花期7~9月。

  【生境分布】生长在山坡草地或林边。分布广西、贵州、云南、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①《贵州草药》:"性凉,味苦。"

  ②《广西中草药》:"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补虚,活血,止痛。治胃痛,小儿疳积,妇女干血痨。

  ①《峨嵋药植》:"清热发表。"

  ②《贵州草药》:"补虚弱,活血,截疟,镇痛。"

  ③《广西中草药》:"消食止痛,解蛇毒。治胃痛,小儿疳积,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附方】①治腹痛:山豆根种子一分,研末服;或用根五钱,煎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妇女干血痨:山豆根的根一两。第一剂煎酒服,第二剂炖肉吃。(《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饿蚂蝗

  【出处】出自《中国药植提要》

  【拼音名】è Mǎ Huánɡ

  【英文名】Herb of Manyflower Tickclover

  【别名】细风带、山角豆、红掌草、山豆根、烂豆树、大红袍、山蚂蟥、粘身草、胃痛草、吊马花、紫藤小槐花、野黄豆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饿蚂蝗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smodium multiflorum DC.[D.sambuense (D.Don)DC.;D.floribundum(G.Don)Swee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饿蚂蝗 小灌木 高0.5-2m。枝有疏生长柔毛。叶柄具淡黄色柔毛;托叶卵状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宽椭圆形,长4.5-8.5cm,宽2.5-5cm,先端钝,具硬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脉上有黄色长柔毛,侧生小叶小,略斜。总状花序腋生或为顶生的圆锥花序,长达16cm,花多数,密生;苞片卵状披针形,脱落;花萼钟状,萼齿披针形,有长柔毛;花冠粉红色,旗瓣长约1cm,无爪,翼瓣与旗瓣等长,龙骨瓣较短;子房线形,腹背缝线被绢状毛。荚果长1.5-2.5cm,密被黑褐色绢毛,有4-7荚节,腹缝线缢缩,背缝线稍成波状。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2300m的山坡草地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茎枝圆柱形,直径约3mm,表面具纵棱。可见三出复叶,顶端小叶较大,长5.5-9cm,宽3.5-5cm,椭圆状倒卵形,先端钝或急尖,具硬尖,基部楔形,全缘,枯绿色,下表面具柔毛,质脆。有时可见总状花序或荚果,荚果长1.5-2.4cm,腹缝线具缢缩,背缝线深波状,有4-7节,表面密被褐色绢状毛。气微,具豆腥气。

  【性味】甘;苦;凉;苦

  【归经】肺;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主脘腹疼痛,小儿疳积,妇女干血痨,腰扭伤,创伤,尿道炎,腮腺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取汁涂。

  【附方】①治腹痛:山豆根种子一分,研末服;或用根五钱,煎水服。(《贵州草药》②治妇女干血痨:山豆根的根一两。第一剂煎酒服,第二剂炖肉吃。(《贵州草药》)

  【各家论述】1.《峨嵋药植》:清热发表。

  2.《贵州草药》:补虚弱,活血,截疟,镇痛。

  3.《广西中草药》:消食止痛,解蛇毒。治胃病,小儿疳积,毒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补虚 补虚弱 创伤 毒蛇 毒蛇咬伤 发表 疳积 干血痨 活血止痛 解毒消肿 截疟 解蛇毒 淋巴结炎 尿道炎 扭伤 腮腺炎 蛇毒 蛇咬 蛇咬伤 疼痛 脘腹疼痛 胃痛 小儿疳积 消食 镇痛


饿蚂蝗的功效 饿蚂蝗的用途 饿蚂蝗可以治疗 饿蚂蝗的用法 饿蚂蝗的用量 饿蚂蝗主要治疗 饿蚂蝗能够治疗的疾病 饿蚂蝗的用法 饿蚂蝗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鹅肠菜

      【拼音名】é Chánɡ Cài   【别名】脚皮菜、鸡肠菜、黑昆布、小海带、野海带、脚白菜、鹅蛋菜、簸箕菜、面筋菜、土海带、海带丝   【来源】药材基源:为萱藻科植物鹅肠菜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ndarachne binghamiae J.Ag.   采收和储藏
  • 峨眉耳蕨

      【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志》   【拼音名】é Méi ěr Jué   【英文名】all-grass of Omei Mountain Shield Fern   【别名】万年青、树林株   【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峨眉耳蕨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
  • 峨三七

      【出处】《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é Sān Qī   【别名】芋儿七(《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的肉质直根。秋季采挖。   【原形态】形态详"竹节三七"条   【生境分布】产四川峨眉山。   
  • 鄂西天胡荽

      【拼音名】è Xī Tiān Hú Suī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鄂西大胡荽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drocotyle wilsonii Diel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匍匐草本,高10-45m。全株密
  • 耳草

    “耳草”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耳草”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耳草   【拼音名】ěr Cǎo   【别名】鲫鱼胆草、细叶亚婆巢、节节花   【来源】茜草科耳草属植物耳草Hedyotis auricularia L.[Olden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