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吊竹梅

吊竹梅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吊竹梅


吊竹梅

“吊竹梅”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吊竹梅”在《中药大辞典》

“吊竹梅”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吊竹梅

  【拼音名】Diào Zhú Méi

  【别名】花叶竹夹菜、红莲、鸭舌红、金发草、白带草、紫背鸭跖草、红竹壳菜、百毒散

  【来源】鸭跖草科水竹草属植物水竹草Zebrina pendula Schnizl.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尿。用于肺结核咳嗽咯血,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细菌性痢疾,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白带,瘭疽,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3~5钱。

  【注意】体弱虚寒者和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吊竹梅

  【出处】《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Diào Zhú Méi

  【别名】水竹草(《岭南大学校园植物名录》),金瓢羹、白带草(《福建民间草药》),吊竹菜、紫背金牛、血见愁(《南宁市植物志》),鸡舌黄、红舌草、红竹仔草(《泉州本草》),花叶竹夹菜(《广西民间常用草药》),二打不死、百毒散(《广西中草药》),鸭舌红、红鸭跖草(《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吊竹梅的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稍柔弱,半肉质,分枝,披散或悬垂,长约1米,秃净或被疏毛。叶无柄;椭圆状卵形至矩圆形,长3~7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短尖,上面紫绿色而杂以银白色,中部边缘有紫色条纹,下面紫红色,鞘的顶部和基部或全部均被疏长毛。花团聚于一大一小的顶生的苞片状的叶内;萼片3,合生成一圆柱状的管,长约6毫米;花冠管白色,纤弱,长约1厘米,裂片3,玫瑰色,长约3毫米;雄蕊6;子房3室。果为蒴果。花期不定。

  【生境分布】常栽培园地或盆内;野生于山边、村边和沟边较由湿的草地上。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

  【化学成份】茎和叶含草酸钙及树胶。

  【药理作用】叶和茎的煎剂及水提取物(加酒精除去沉淀者)对离体豚鼠回肠有兴奋作用,对离体大鼠子宫、离体兔心和十二指肠均无明显作用,麻醉狗静脉注射0.1克(生药)/公斤也不影响血压。水提取物在大鼠后肢灌流试验中有舒张血管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煎剂1克(生药)/只,24小时内2只全部死亡,水提取物则无明显毒性。

  【性味】《福建民间草药》:"甘,寒,有毒。"

  【功能主治】治咳嗽吐血,淋病,白带,痢疾,痈毒。

  ①《福建民间草药》:"解热,益阴,止血,疗带。"

  ②《南宁市药物志》:"外敷消毒痈。"

  ③《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治咳血,白带,慢性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2~3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附方】①治咳血:鲜吊竹梅二至三两,猪肺四两。酌加水煎成一碗,饭后服,日两次。

  ②治淋病:鲜吊竹梅二至四两。酌加水煎成一碗,饭前服,日两次。

  ③治白带:鲜吊竹梅二至四两,冰糖一两,淡菜一两。酌加水煎成半碗,饭前服,日两次。(①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慢性痢疾:花叶竹夹菜五两,白米一两。同炒至半成炭为度,水煎,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⑤治急性结膜炎:花叶竹夹菜二两,野芥兰一两。共捣烂,外敷患眼。(《广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吊竹梅

  【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拼音名】Diào Zhú Méi

  【英文名】Herb of Wanderingjew Zwebrina

  【别名】水竹草、金瓢羹、白带草、吊竹菜、紫背金牛、血见愁、鸡舌黄、红舌草、红竹仔草、花叶竹夹菜、二打不死、百毒散、水竹草、金发草、假石蚕、花叶竹节草、红竹壳菜、鸭舌红、红鸭跖草、百书草、花蝴蝶、风眼草、银白风眼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鸭跖草科植物吊竹梅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ebrina pendula Schnizl.[Cyanotis zebrina Nees;C.vittata Lin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吊竹梅,多年生草本。长约1m。茎稍柔弱,半肉质,分枝,披散或悬垂。叶互生,无柄;叶片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长圆形,长3-7cm,宽1.5-3cm,先端急尖至渐尖或稍钝,基部鞘状抱茎,鞘口或有时全部叶鞘均被疏长毛,上面紫绿色而杂以银白色,中部和边缘有紫色条纹,下面紫色,通常无毛,全缘。花聚生于1对不等大的顶生叶状苞内;花萼连合成1管,长约6mm,3裂,苍白色;花瓣连合成1管,白色,长约1cm,裂片3,玫瑰紫色,长约3mm;雄蕊6,着生于花冠管的喉部,花丝被紫蓝色长细胞毛;子房3室,花柱丝状,柱头头状,3圆裂。果为蒴果。花期6-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边、村边和沟旁以及路边较阴湿的划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浙江、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原产墨西哥。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荫,不耐寒。宜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法。春季,挖出分株,按行株距18cm×10cm开穴栽植,淋水保苗。 田间管理 栽后经常浇水保温,定期除草松土,每年追肥2-3次。

  【化学成份】全草分离到β-谷甾醇(β-sitosterol),3β,5α,6β-三羟基豆甾烷(3β,5α,6β-trihydroxyl stigmastane),琥珀酸(succinic acid),叶含4种乙酰花色甙,吊竹梅素(zebrinin)和单去咖啡酰基吊竹梅素(monodecaffeylzebrinin)等。

  【药理作用】1.兴奋平滑肌作用:叶和茎的煎剂及水提取物(加酒精除去沉淀者)对离体豚鼠回肠有兴奋作用,对离体大鼠子宫、离体兔心和十二指肠均无明显作用,麻醉狗静脉注射0.1g(生药)/kg也不影响血压。

  2. 舒张血管作用:水提取物在大鼠后肢灌流试验中有。

  3. 毒性:小鼠腹腔注射煎剂1g(生药)/只,24小时内2只全部死亡,水提取物则无明显。

  【性味】甘;寒;淡

  【归经】膀胱;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不肿;小便不利;淋证;痢疾;带下;咯血;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疮痈肿毒;烧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9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1.《福建民间草药》:解热,益阴,止血,疗带。

  2.《南宁市药物志》:外敷消毒痈。

  3.《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治咳血,白带,慢性痢疾。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白带 瘭疽 疮痈 疮痈肿毒 带下 毒蛇 毒蛇咬伤 肺结核 肺结核咳嗽 结膜炎 解热 急性结膜炎 咯血 咳嗽咯血 咳嗽吐血 咳血 凉血 凉血解毒 淋病 利尿 淋证 利湿 目赤 目赤肿痛 尿路感染 清热利湿 烧烫伤 肾炎 肾炎水肿 蛇咬 蛇咬伤 水肿 烫伤 吐血 小便不利 消毒 细菌性痢疾 咽喉肿痛 痈毒 痈肿 肿毒

吊竹梅


吊竹梅的功效 吊竹梅的用途 吊竹梅可以治疗 吊竹梅的用法 吊竹梅的用量 吊竹梅主要治疗 吊竹梅能够治疗的疾病 吊竹梅的用法 吊竹梅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鞑新菊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拼音名】Dá Xīn Jú   【别名】色尔君木美多(藏名)   【来源】为菊科植物鞑新菊的头状花序。8~9月采花,阴干。   【原形态】鞑新菊,又名:川西小黄菊。   多年生草本,被疏绵毛。叶片狭长圆形,栉齿状分
  • 大薸

      【别名】母猪莲、水浮莲   【来源】天南星科大薸属植物大薸Pistia stratiotes L.,以叶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性味】辛,凉。   【功能主治】祛风发汗,利尿解毒。用于感冒,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痛,皮肤瘙痒,荨麻疹,麻疹不透;外用治汗斑,湿疹   
  • 大靛根

    “大靛根”在《中药大辞典》 “大靛根”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大靛根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Dà Diàn Gēn   【来源】为豆科植物木蓝的根。   【性味】《生草药性备要》:"
  • 大伸筋草

      【拼音名】Dà Shēn Jīn Cǎo   【别名】马尾千金草、鹿角草、青蛇勒公、裤带藤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龙骨马尾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egmariurus carinatus(Desv.)Ching[Lycopodium carinatu
  • 大田基黄

    “大田基黄”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大田基黄”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田基黄   【拼音名】Dà Tián Jī Huánɡ   【别名】星宿菜、赤脚草、红根草、红根子、红脚菜、红梗草、黄脚鸡、黄鳝草、矮桃草、散血草   【来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