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地梢瓜

地梢瓜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地梢瓜


地梢瓜

“地梢瓜”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地梢瓜”在《中药大辞典》

“地梢瓜”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梢瓜

  【拼音名】Dì Shāo Guā

  【别名】地梢花、地瓜瓢

  【来源】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C. sibiricum (L.) R. Brown],以全草及果实入药。夏秋采,切段晒干生用。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益气,通乳。用于体虚乳汁不下;外用治瘊子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鲜草适量,折断取汁外搽瘊子。

  【备注】(1)本植物变种雀瓢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 var. australe (Maxim.) Tsiang [C. sibiricum (L.) R. Broun var. australe Maxim.]亦同供药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地梢瓜

  【出处】《河南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Dì Shāo Guā

  【别名】地梢花(《苏南种子植物》),羊不奶棵、小丝瓜、浮瓢棵(《河南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萝藦种植物细叶白前的全草及果实。夏,秋采全草及果实,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20厘米。地下茎单轴横生。茎直立或斜升,多分枝,密被柔毛,有白色乳汁。单叶对生;叶片线形,长30~50毫米,宽2~5毫米,先端尖,基部稍狭,全缘,下面中脉隆起。伞形聚伞花序腋生;花小,黄白色;花冠钟形,长约5毫米,5深裂,副花冠浅筒形,上部5裂,裂片与花冠裂片互生;雄蕊5,花丝短;2心皮,分离。蓇葖果纺锤形,两端短尖,中部宽大,长约6厘米,宽约2厘米。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沟边、山坡草丛、沙荒地上。分布东北及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江苏等地。

  【化学成份】根含多种糖甙,水解产生细叶白前甙元和喷奴皂甙元。

  【药理作用】提取物有某些抗病毒作用。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补肺气,清热降火,生津止渴,消炎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

  【附方】①治气血亏虚:地枪瓜全草一两,土黄芪二两。水煎服。

  ②治脑神经衰弱:地梢瓜全草一斤。水煎取汁,用药汁打鸡蛋二个,当茶饮,日服二次。

  ③治咽喉痛:地梢瓜一两(全草二两)。水煎服,或鲜果嚼服。(性味以下出《河南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地梢瓜

  【出处】出自《河南中草药手册》

  【拼音名】Dì Shāo Guā

  【英文名】Herb of Bastardtoadflax-like Swallowwort

  【别名】女青、山角、地瓜儿、羊不奶果、小丝瓜、浮瓢棵、老瓜瓢、沙奶奶、马奶奶、沙奶草、细叶牛皮消、雀瓜、罗汉草、地瓜子、地葛、地瓜瓢、盘龙草、牛梢瓜、羊奶草、羊巴奶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细叶白前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2.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var.aus-trale(Maxim.)Tsiang et P.T.Li[C.sibiricum R.Br.var.aus-trale Maxim. Et Ko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1.茎自基部我分枝。叶对生或近对生;叶片线形,长3-5cm,宽2-5mm,下面中脉隆起。伞形聚伞花序腋生;花萼外面被柔毛;花冠绿白色;副花冠杯状,裂片三角状披针形,渐关,高过药隔的膜片。蓇葖纺锤形,先端渐尖,中部膨大,长5-6cm,直径约2cm。种子扁平,暗褐色,长达8mm,种毛白色绢质,长达2cm。花期5-8月,果期8-10月。

  2.雀瓢 与原种相似茎柔弱,分枝较少,茎端通常伸长而缠绕。叶线形或线状长圆形;花较小,较多。花期3-8月,果期5-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0-2000m的山坡、沙丘或干旱山谷、荒地、田边等处。

  2.生于水沟旁及河岸边或山坡、路旁的灌木丛或草地上。

  资源分布:1.分布东北,华北及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甘肃,新疆,江苏等地。

  2.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河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1)地梢瓜 全划长15-30cm,常弯曲,地上部分被短柔毛。根细长,褐色,有长根。茎不缠绕,多自基部分枝,圆柱形,具纵皱;体轻,质脆,易折断。叶对生,多破碎或脱落,完整者展平后呈条形,长3-5cm,宽2-5cm,全缘。花小,黄白色。蓇葖果纺锤形,表面具纵皱纹。气微,味涩。

  (2)雀瓢 茎缠绕,分枝较少;叶条形或条状长圆形。

  【化学成份】从地梢瓜全草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阿魏酸(ferul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蔗糖(sucrose),槲皮素(quercetin),1,.3-O-二甲基肌醇(1,3-O-dimethyl-myo-inositol)[1];又报道分离得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α-香树脂醇正辛烷酸酯(α-amyrin caprylate),1,3-二棕榈酰-2-山梨酰-甘油(glyceride-1,3-dipalmito-2-sorbate),柽柳素(tamarixetin),柽柳素-3-O-β-D-半乳糖甙(tamarix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地梢瓜甙(thesioideoside)[2]。雀瓢全草中分离得到柽柳素(tamarixetin)和槲皮素(puercetin)[3]。

  【药理作用】本品提取物体内、体外都有一事实上的搞病毒作用[1]。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补肺气;清热降火;生津止渴;消炎止痛。主虚火上炎;咽喉疼痛;气阴不足;神疲健忘;虚烦口渴;头昏失眠;产后体虚;乳汁不足

  【用法用量】内服:15-30g,煎汤。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补肺 补肺气 降火 健忘 口渴 清热降火 乳汁不下 乳汁不足 生津 生津止渴 失眠 疼痛 通乳 头昏 消炎 消炎止痛 咽喉疼痛 益气

地梢瓜


地梢瓜的功效 地梢瓜的用途 地梢瓜可以治疗 地梢瓜的用法 地梢瓜的用量 地梢瓜主要治疗 地梢瓜能够治疗的疾病 地梢瓜的用法 地梢瓜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大飞天蜈蚣

      【别名】肥力漆、红根叶、退黄藤   【来源】漆树科大飞天蜈蚣Phlebochiton sinense Diels,以茎、叶入药。   【生境分布】广西。   【性味】酸,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毒蛇咬伤,黄疸型肝炎,风湿痹痛:茎、叶0.5~1两
  • 多齿蹄盖蕨

      【出处】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   【拼音名】Duō Chǐ Tí Gài Jué   【英文名】Many Toothed Lady Fern   【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多齿蹄盖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hyrium multidentatum
  • 大团囊虫草

      【拼音名】Dà Tuán Nánɡ Chónɡ Cǎo   【来源】药材基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大团囊虫草的子座。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dyceps ophioglossoides(Ehrenb.)Link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备用。   【原形态
  • 大画眉草

      【拼音名】Dà Huà Méi Cǎo   【别名】星星草、西连画眉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大画眉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agrostis cilianensis(All.)Link ex Vignolo-Lutat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
  • 豆梨

      【拼音名】Dòu Lí   【别名】野梨、鹿梨、铁梨树、棠梨树   【来源】蔷薇科豆梨Pyrus calleryana Decne.,以叶、枝、根、果实入药。   【生境分布】长江流域各省。   【性味】根、叶:微甘、涩,凉。   果实:酸、甘、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