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大头陈

大头陈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大头陈


大头陈

“大头陈”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大头陈”在《中药大辞典》

“大头陈”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头陈

  【拼音名】Dà Tóu Chén

  【别名】地松茶、黑头草、石辣

  【来源】为玄参科毛麝香属植物球花毛麝香Adenosma indianum (Lour.) Merr.,以全草入药。秋、冬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干时变黑色,有芳香气,密被腺毛。茎粗壮,有分枝。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卵形至长椭圆形,长2~5厘米,宽5~12毫米,先端钝,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下面密布腺点。秋季开花,花多数集为稠密顶生球形或矩圆形的头状花序,长1~3厘米;萼筒状,5裂,下面裂片较上面4片稍宽;花冠二唇形,蓝紫色;雄蕊4个,上面一对雄蕊的药室一大一小,下面一对仅有一药室。朔果长卵圆形。

  【生境分布】生于干燥山坡、溪旁、荒地。分布于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

  【化学成份】全草显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的反应。

  【性味】辛、微苦,微温。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化湿消滞。用于感冒,发热头痛,消化不良,肠炎,腹痛

  【用法用量】3~5钱。

  【附方】1、预防流行性感冒:大头陈5钱。煎汤代茶饮。

  2、感冒、流行性感冒:大头陈、岗梅根各5钱,黄荆3钱,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大头陈

  【出处】《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Dà Tóu Chén

  【别名】千捶草、乌头风、土夏枯草(《广东中药》),地松茶、石棘(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假薄荷、黑头草、神曲草(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玄参种植物球花毛麝香的带花全草。开花时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达1米内外,被腺毛。茎直立,单生或分枝。叶对生,具短柄,卵形至矩圆形或披针形,长2.5~5匣米,先端钝,边缘有钝锯齿。穗状花序顶生,呈球形或矩圆形,长1~3厘米;小苞片2,线形;花稠密;蓝紫色,长约7毫米;萼齿5,最下面的萼齿较大,呈披针形,其他线形,较花冠略短;花冠管圆柱状,上唇直立,下唇扩展,3裂;雄蕊4,内藏;雌蕊1。蒴果卵形,长约3毫米,棕褐色。花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旷野、草丛中。分布我国南部。产广东。

  【性状】干燥的带花全草长30~40厘米,根多剪除。或有残存。茎粗2-5毫米,外表铁褐色至褐色,全体被灰色腺毛。质硬而稍韧,断面中心具髓,常成空洞;分枝具棱线,节明显。叶皱缩,多脱落,质脆,茶褐色,背面棕褐色,两面有灰白色长毛。顶生球形或矩圆形的穗状花序,花冠干缩,棕褐色,有香气。

  【化学成份】全草含有机酸、糖类、黄酮甙、酚类、氨基酸。

  【性味】辛,凉。

  ①《广东中药》:"味香辛,性平微凉。"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微苦,凉。"

  【功能主治】宣表和中。治感冒头痛,腹痛泄泻,皮炎。

  ①《岭南采药录》:"发表驱风,治外感头痛。"

  ②《广东中药》:"治外感伤风,伤寒,伤暑及皮肤热毒,水土不服。"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芳香化浊。治消化不良,腹胀腹泻。"

  ④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胃痛,皮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外用:捣敷。

  【附方】①治感冒,咳嗽,发热头痛,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大头陈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皮炎:大头陈,捣烂敷患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大头陈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Dà Tóu Chén

  【英文名】Herb of Indian Adenosma

  【别名】千捶草、乌头风、土夏枯草、地松茶、石棘、假薄荷、黑头草、神曲草、地松茶、石棘、山薄荷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球花毛麝香的带花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denosma indianum(Lour.) Merr.

  采收和储藏:10月开花时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m左右。全株被多细胞柔毛。茎直立,单生或分枝。叶对生;具短柄,半抱茎;叶片椭圆形,长3-5cm,先端,边缘有细锯齿、背面有小腺上噗、穗状花序短而近头状,顶生或腋生;苞片披针形、向上渐小,下部的比花长;花无梗;小苞片2,丝状;萼片5,分生,狭披针形,稍不等宽;花冠紫色或深蓝紫色,长6-7mm,上唇直立,卵圆形,先端凹缺,下唇扩展,3裂;雄蕊4,前面一对略长,花药仅1室发育,后方的一对花药1室发育,另一室小而中空。蒴果卵形,为宿存花萼所包,棕褐色。花、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旷野、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须状,地上部分被毛。茎类方柱形,有分枝,长15-60cm,直径0.1-0.3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具细纵纹,节稍膨大;质稍韧,断面黄白色,中空。叶对生,有柄;叶片多脱落或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长卵圆齿。穗状花主邓顶生或腑生,呈球状或长圆状;花萼筒状5裂;花冠多脱落。气得,味气浓者为佳。

  以叶多、带花、香气浓者为佳。

  【化学成份】全草含挥发油,主要有α和β-=蒎烯(pinene),柠檬烯(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对聚伞花素(p-cymene)和小茴香酮(fenchone)tffu[1]。

  【药理作用】本品含挥发油0.45,已鉴定的35个成分多半是抗菌、消炎的活性成分。例如,主要成分之一的对聚伞花素有明显的祛作用;另一主要成分芳樟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有与氢化可的松相似的抗炎作用;小茴香酮也是油中主成分之一,是樟脑的异构体,具有似樟脑的局部刺激作用[1]。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化湿消滞。主感冒头痛;发热;腹痛泄泻;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倍量。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岭南采药录》:发表驱风,治外感头痛。2.《广东中药》:治外感伤风,伤寒,伤暑及皮肤热毒,水土不服。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芳香化浊。治消化不良,腹胀腹泻。4.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胃痛,皮炎。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肠炎 发表 发热 发热头痛 腹痛 腹痛泄泻 腹泻 腹胀 感冒 感冒头痛 和中 化湿 解表 皮炎 驱风 热毒 伤寒 疏风 疏风解表 头痛 胃痛 消化不良 泄泻

大头陈


大头陈的功效 大头陈的用途 大头陈可以治疗 大头陈的用法 大头陈的用量 大头陈主要治疗 大头陈能够治疗的疾病 大头陈的用法 大头陈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滴水珠

    “滴水珠”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滴水珠”在《中药大辞典》 “滴水珠”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滴水珠   【拼音名】Dī Shuǐ Zhū   【别名】一滴珠、一粒珠、石半夏、水半夏、制蛇子、独叶一枝花、心叶半夏、石蜘蛛、石里开、
  • 大还魂草

      【拼音名】Dà Hái Hún Cǎo   【来源】药材基源:为酢浆草科植物分枝感应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ophytum esquirolii lev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分枝感应草 多年生草本。茎高5-15c
  • 地柏枝

    “地柏枝”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地柏枝”在《中药大辞典》 “地柏枝”在《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柏枝   【拼音名】Dì Bǎi Zhī   【别名】岩柏草、岩柏枝、石柏、岩柏、山扁担、红鸡草   【
  • 地枇杷

      【别名】地瓜藤、地石榴、地胆紫、霜坡虎、地棠果、地板藤   【来源】为桑科榕属植物地枇杷Ficus tikoua Bur.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切细晒干备用。   【性味】苦,微甘,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肠胃炎,痢疾,胃、十二指肠溃疡,尿路感染
  • 对马耳蕨根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Duì Mǎ ěr Jué Gēn   【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对马耳蕨的根茎。   【功能主治】治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鲜对马耳蕨根茎(去鳞毛)一两,水煎,加白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