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刺蜜

刺蜜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刺蜜


刺蜜

“刺蜜”在《中药大辞典》

“刺蜜”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刺蜜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Cì Mì

  【别名】羊刺蜜(《北史》),草蜜、给敦罗(《本草拾遗》),刺糖、骆驼刺糖(《新疆药材》),阳塔克西克尔(维名)。

  【来源】为豆科植物骆驼刺叶中分泌液凝结而成的糖粒。夏季采收,以布铺地,敲打枝叶,糖粒便脱落。并去净枝叶杂质。

  【原形态】骆驼刺,又名:羊刺(《北史》)。

  有刺落叶灌木。枝无毛或近无毛,灰绿色;针刺密生,与枝几成直角,长1.2~2.5厘米。叶单生于刺和枝的基部,宽倒卵形,长1.5~3厘米,先端钝圆,全缘,硬革质,两面有平铺短毛;托叶小,脱落性。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刺状,具1~7朵花,花红色,长8~10毫米;花梗短,基部有1苞片,萼基部有2苞片;萼钟状,长2~5毫米,萼齿5,无毛;花冠伸出于萼外,旗瓣倒卵形,龙骨瓣先端稍钝;雄蕊9与1成2组;子房线形,无柄,花柱丝状,内弯,柱头头状。荚果串珠状,镰形,不开裂,长可至2.5厘米,种子1~5粒。花期6~7月。

  【生境分布】分布新疆、内蒙古等地。产新疆。

  【性状】糖粒呈圆球形的小颗粒,黄白色,有粘性,味甜。以色黄白、无枝叶泥砂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份】花期采集的地上部分(干)含维生素C-110毫克%、胡萝卜素10毫克%,维生素K、少量维生素B1、熊果酸0.30%、黄烷醇0.23%。干根含维生素C-80毫克%、胡萝卜素8毫克%、熊果酸0.75%。

  本品预试含生物碱。

  【性味】甘酸,平。

  ①《本草拾遗》:"味甘,无毒。"

  ②《纲目》:"甘,平,无毒。"

  ③《新疆中草药手册》:"甘酸,温,无毒。"

  【功能主治】治骨蒸烦渴,血痢,腹泻,腹痛,头痛。

  ①《本草拾遗》:"主骨热,痰嗽,痢暴下血,开胃,止渴,除烦。"

  ②《新疆药材》:"疗痢疾,腹泻,腹痛。"

  ③《新疆中草药手册》:"滋补强壮,涩肠,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5钱。

  【附方】①治痢疾,腹泻,腹痛:刺糖三钱,为末,冲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②治顽固性头痛:刺糖二克,骆驼蓬草一克,骆驼蹄草二克。共研粉末,日服三次,每次一至二克。(《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刺蜜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拾遗》:刺蜜,生交河沙中。草头有刺,上有毛,毛中生蜜。一名草蜜。

  2.《本草纲目》:按李延寿《北史》云,高昌有草,名羊刺,其上生蜜,味甚甘美。杰公云,南平城羊刺无叶,其蜜色白而味甘;盐城羊刺叶大,其蜜色青而味薄也。高昌即交河,今为火州。

  3.《新疆中草药手册》:鲜骆驼刺子,压汁涂牙,能治牙痛。

  【拼音名】Cì Mì

  【英文名】Alhagi-Honey

  【别名】羊刺蜜、草蜜、给勃罗、刺糖、骆驼刺糖。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骆驼刺Alhagi pseudalhagi Desv.叶中分泌液凝结而成的糖粒。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hagi pseudalhagi Desv.

  采收和储藏:夏季有糖粒时,在植株下铺布,敲打植株,糖颗粒即落下,收集糖粒除去杂质。

  【原形态】骆驼刺 半灌木,高60-130cm。枝无毛或近无毛,灰绿色;针刺密生,刺长1.2-2.5cm。单叶互生;叶柄长3-10mm,被贴生柔生托叶小,脱落;叶片以背面向上,以表面向下生长,宽倒卵形或近圆形,长0.5-2cm,宽0.4-1.5cm,先端圆形或微凹,基部楔圆形,两面被贴生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刺状,长1.5-4cm,花数朵;花萼钟状,萼齿三角形,极短,无毛或有疏毛;花冠紫色,旗瓣有短爪,长约8mm,翼瓣长约5mm,龙骨瓣较旗瓣略短,较翼瓣长;雄蕊10,(9)+1,二体;子房无毛,无柄。荚果念珠状,长2.5cm,弯曲,不开裂。种子1-5颗。花期6-7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沙漠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甘肃。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呈颗粒状,直径1-5mm,我表淡黄色至棕黄色,略具粘性,气微,味甜。常混有原植物的小刺及倒卵形革质的小叶片。

  【化学成份】花期采集的地上部分(干)含维生素C110mg%、胡萝卜素10mg%、维生素K、少量维生素B1.熊果酸0.30%、黄烷醇(Flavanol)0.23%。干根含维生素C80mg%、胡萝卜素6mg%、熊果酸0.75%。本品预试含生物碱。

  【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1g,加水10ml,振摇5min,滤过,滤液照下太方法试验:(1)取滤液1ml,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4-5滴,在沸水浴上加热3-5min,溶液产生橙红色沉淀。

  (2)纸色谱 色谱滤纸Whatman No.1取上述滤液点样,以果糖作对照。用正丁醇-冰醋酸-水(4:1:5),取上层15ml,加甲醇3ml作为展开剂;展距15cm;用2.5%a-萘酚硫酸乙醇试液显色,显3个蓝色斑点,其中上方1斑点与果糖相对应。

  【性味】甘;酸;平

  【归经】心;肺;脾;小肠;肾经

  【功能主治】收敛涩肠;止痛。主痢疾;腹泻;脘腹胀痛;骨蒸烦渴;头痛;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骨热,痰嗽,痢暴下血,开胃,止渴,除烦。

  2.《新疆药材》:疗痢疾,腹泻,腹痛。

  3.《新疆中草药手册》:滋补强壮,涩肠,止痛。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证类本草》:刺蜜

相关中药

  • 虫蚁菜

      【拼音名】Chónɡ Yǐ Cài   【别名】张麻、止血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微柱麻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amabainia cuspidata Wigh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60c
  • 粗灰钉

      【拼音名】Cū Huī Dì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柄灰包科真菌毛柄钉灰包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ttarraea stevenii (Libosch.) Fr.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包被生于菌柄顶端,褐黄色、赭褐色,直
  • 茶条槭

      【别名】茶条牙、茶条子、麻良子、茶条木、茶条树   【来源】槭树科茶条槭Acer ginnala Maxim.,以叶、芽入药。   【生境分布】东北、黄河流域及长江下游。   【化学成份】叶含槭鞣质(aceritannin,C 20 H 20 O 13 )等。   【性
  • 刺槐

      【拼音名】Cì Huái   【别名】洋槐、刺儿槐   【来源】豆科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以花入药。   【生境分布】东北、西北、华北、华东。   【化学成份】叶含有刺槐甙(acaciin,C 28 H 32 O 13
  • 臭苜蓿根

      【出处】《陕西中草药》   【拼音名】Chòu Mù Xu Gēn   【来源】为豆科植物草木犀的根。夏末秋初采挖,洗净,晒干。   【化学成份】同属植物白香草木犀根含氯原酸、咖啡酸,对-香豆酸、邻-香豆酸。   【性味】微苦,平。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