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臭山牛蒡

臭山牛蒡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臭山牛蒡


臭山牛蒡

  【拼音名】Chòu Shān Niú Bà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山牛蒡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nurus deltoides (Ait.) Nadai [Ono-pordum deltoides Ait;Synurus pungens (Franch.et Sav.) Ki-ta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切段晒干,花阴干,种子晒干。

  【原形态】山牛蒡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状茎粗。茎直立,单生,多少被蛛丝状毛,上部稍分枝。基生叶花期枯萎,下部叶有长柄,柄长达34cm,有狭翼;叶片心形、卵形或卵状矩圆形,先端尖,基部稍呈戟形,不分裂,长10-26cm,宽12-20cm,边缘呈不规则缺刻状齿,上面有短毛,下面密生发白色毡毛;上部叶有短柄至无叶柄,披针形;全部叶两面异色,上面绿色,粗糙,有多细胞节毛,下面灰白色,被密厚绒毛。头状花序大,下垂,单生于茎顶;总苞球形,直径3-6cm,总苞片多层,带紫色,被蛛丝状毛,条状披针形,锐尖,宽1.5mm,外层短;花冠筒状,紫红色,长约2.5cm,筒部比檐部短,花冠裂片不等大,三角形,长达3mm,全部小花为两性。瘦果长椭圆形,浅褐色,长7mm,宽约2mm,先端截形,有果缘;冠毛淡褐色,多层,不等长,向内层渐长,长1.5-2cm,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冠毛刚毛糙毛状。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50-2200m的山坡林缘、林下或草甸。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及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味辛;苦;性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感冒;咳嗽;瘰疬;妇女炎症腹痛;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0-90g。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带下 腹痛 感冒 咳嗽 瘰疬 清热解毒 散结 消肿 消肿散结


臭山牛蒡的功效 臭山牛蒡的用途 臭山牛蒡可以治疗 臭山牛蒡的用法 臭山牛蒡的用量 臭山牛蒡主要治疗 臭山牛蒡能够治疗的疾病 臭山牛蒡的用法 臭山牛蒡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蝉花

    “蝉花”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蝉花”在《中药大辞典》 “蝉花”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蝉花   【拼音名】Chán Huā   【别名】蝉蛹草、蛹茸、蝉茸菌、虫花   【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肉座目麦角科蝉花Cor
  • 赤翅蜂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Chì Chì Fēnɡ   【来源】为胡蜂科昆虫赤翅蜂的全虫。   【原形态】体形较大,长约3厘米,展翅时阔约5厘米。赤色,有黑褐色及黄褐色的斑纹。头大,色黑,呈三角形。复眼1对;单眼3个。触角1对,细长弯曲。前胸黄褐
  • 簇生卷耳

      【来源】石竹科簇生卷耳Cerastium caespitosum Gilib.,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和长江流域各省。   【性味】苦,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感冒,乳痈初起,疔疽肿痛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
  • 赤小豆

    “赤小豆”在《中国药典》 “赤小豆”在《中药大辞典》 “赤小豆”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赤小豆   【拼音名】Chì Xiǎo Dòu   【英文名】SEMEN PHASEOLI   【别名】赤豆、红小豆
  • 崇澍蕨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   【拼音名】Chónɡ Shù Jué   【英文名】Harland's Chien Fern   【来源】药材基源:为乌毛蕨科植物崇澍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ienioperis harlandii (H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