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长春七

长春七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长春七


长春七

“长春七”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长春七”在《中药大辞典》

“长春七”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长春七

  【拼音名】Chánɡ Chūn Qī

  【别名】长虫七

  【来源】为伞形科邪蒿属植物长春七Seseli giraldii Diels,以根入药。夏秋采挖,洗净,晒干备用。

  【性味】辛、甘,温。

  【功能主治】发表散寒,祛风活络。用于感冒,咳嗽,头痛,牙痛,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2~3钱,水煎或泡酒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长春七

  【出处】《陕西中草药》

  【拼音名】Chánɡ Chūn Qī

  【别名】长虫七(《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长春七的根。夏、秋采挖。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长,露出地面,密被残存的叶柄纤维。茎无毛,上部分枝。基生叶丛生,有柄,2回羽状分裂;下部的羽片有柄,上部的无柄;小羽片5~7个,近卵形,无柄,除表面脉上具小乳突状柔毛外,均光滑,边缘具4~6个近镰形的锐裂,裂片有小细尖。复伞形花序;总苞无或少数;伞梗10~25个,具披针状线形小苞片,小苞片被刚毛;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长达4毫米,有7肋;肋上被刚毛。

  【生境分布】生于山谷或山坡石缝中。分布陕西、甘肃、四川等地。

  【性味】《陕西中草药》:"辛甘,温。"

  【功能主治】《陕西中草药》:"发散风寒,祛风湿,镇痛,健脾胃,止咳,解毒。治感冒风寒,周身疼痛,咳嗽,头痛,牙痛,关节肿痛,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疼痛、麻木,金牛七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

  【附方】①治风寒感冒:长春七三钱,防风二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②治风湿疼痛:长春七、橡木根皮各三钱,钮子七二钱。水煎服。

  ③治跌打损伤,瘀血内停:长春七三钱,金牛七三厘,童便二盅为引,水煎放凉服。每三小时服二小盅。

  ④治牙痛:长春七一小片,咬痛牙处含化。(②方以下出《陕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长春七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

  【拼音名】Chánɡ Chūn Qī

  【英文名】Root of Buchtorm Libanotis

  【别名】石长春、长虫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岩风、条风和灰毛岩风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ibanotis buchtormensis (Fisch.) DC. [Bubon buchtormensis Fisch.; Seseli giraldi Diels]2.Libanotis lancifolia K.T.Fu3.Libanotis spodotrichoma K.T.Fu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0.5-1m。根颈粗壮,径1-3cm,长2-5cm,顶部残存密集的棕褐色枯鞘纤维;根圆柱形,径1-2cm,灰棕色,上部有少数分枝。茎单一,或数茎丛生,有棱状突起和纵沟,光滑无毛。基生叶多数丛生;叶柄长2.5-12cm,基部为宽阔叶鞘;叶片轮廓长圆状卵形,长7-25cm,宽5-12cm,二回羽状全裂或三回羽状深裂,末回裂片卵形或倒卵状楔形,长0.7-2cm,宽0.5-1.5cm,有3-5锐锯齿,齿端有小尖头,学滑无毛,仅背面叶脉和叶轴偶有乳头状毛,上部茎生叶仅有狭长披针形叶鞘,叶片较小,分裂回数较少。复伞形花序多分枝,花序梗粗壮,有条棱,花序直径3-12cm;总苞片线状披针形,有稀疏短毛;伞辐30-50,有条棱及短硬毛;小伞形花序有花25-40;小总苞片10-15,线形,外面密生柔毛;花瓣白色,外面多柔毛;萼齿披针形,花柱外曲,花柱基圆锥形。分生果椭圆形,横剖面近半圆形,长3mm,宽2-2.3mm,果棱尖锐突起,密生短粗毛,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2,胚乳腹面平直。花期7-8月,果期8-9月。

  本种与岩风的区别为:有明显主茎,根茎粗壮,木质化,上喘有多数呈鳞片状覆盖的枯萎叶鞘。基生叶为二回羽状复叶,小叶有柄,椭圆状披针形,全缘。复伞形花序多分枝,花序梗有稀疏短毛;无总苞片;伞辐4-9,不等长,密生短毛;小伞形花序有花5-10;小总苞片5-7。分生果半圆柱状,密被刚毛,每棱槽中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本种与上2种区别为:植株呈灌木状,茎直立,分枝多而向上;基生叶有长柄,叶柄长6-10cm,基部有宽阔叶鞘,边缘质;一回羽状复叶或近二回羽状全裂,小叶或羽片卵形。复伞形花序;无总苞,伞辐5-12,不等长;小伞形花序有花15-30;小总苞片7-10。分生果狭长倒卵形,密被灰色长柔毛。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000m的向阳石质山坡、石隙、路旁及河滩草地。生于海拔400-1100m的向阳草坡、灌木丛中及山谷岩石陡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新疆、宁夏、四川等地。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湖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上粗下细。表面灰褐色,上部有横细纹,顶端有多数枯鞘纤维,下部可见支根痕。质硬,断面纤维状。气微香,味微辛、苦。

  【化学成份】根和叶中均含有香豆精类物质:镰叶芹酮(falcarinone),异欧前胡内酯(isoimopeatorin),花椒毒素(xantho-toxin),3-羟基二氢邪蒿素-β-methylcrotonate),3-羟基二氢邪蒿素异缬草酸酯(3-hydroxydihydroseseline isovalerate),异环氧飞龙掌血内酯(isoac-uleatin),7去甲基-7-异戊烯基异环氧飞龙掌血内酯(7-demethyl-7-isopentenyl isoaculeatin)[1],根还含有香柑内酯(bergapten),黄芹加林(xanthogalin),黄芹 加醇(xanthogalol),岩风素(buch-tormin)[2],欧芹酚甲醚(osthol),亚洲岩风素(sesibiricin)[3],长春七甲素(libanotin A)等香豆精类物质,以及反式对羟基桂皮酸(trans-p-hydroxycinnamic acid)[4]。此外,根尚含β、γ-谷甾醇(β、γ-sitosterol),D-甘露醇(D-mannitol)[7]。

  果实中含香柑内酯(bergaptene),花椒毒素(xanthotoxin),橙花叔醇(nerolidol),甜没药萜醇(bisabolol),桉叶醇(eudesmol),异欧前胡内酯(isoimperatorin),欧芹酚甲醚(osthol),欧前胡内酯(imperate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香柑醇(bergaptol),异环氧飞龙掌血内酯(isoaculeatin);还含有C20-31的烷烃,柠檬烯(limon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等烃类化合物和种脂肪酸[5]。

  【性味】味辛;甘;性温

  【功能主治】发表散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风湿痹痛;筋骨麻木;跌打伤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泡酒;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感想末调敷。

  【各家论述】《陕西中草药》:发散风寒,祛风湿,镇痛,健脾胃,止咳,解毒。治感冒风寒,周身疼痛,咳嗽,头痛,牙痛,关节肿痛,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疼痛、麻木,金牛七中毒。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痹痛 除湿 跌打 跌打伤 跌打伤肿 跌打损伤 发表 发表散寒 发散风寒 风寒感冒 风湿 风湿痹痛 风湿关节疼痛 风湿筋骨疼痛 感冒 感冒风寒 关节疼痛 关节肿痛 活络 健脾 健脾胃 筋骨疼痛 咳嗽 麻木 祛风 祛风除湿 祛风活络 祛风湿 散风 散风寒 散寒 湿痹 疼痛 头痛 消肿 消肿止痛 牙痛 镇痛 止咳 止痛 肿痛

长春七


长春七的功效 长春七的用途 长春七可以治疗 长春七的用法 长春七的用量 长春七主要治疗 长春七能够治疗的疾病 长春七的用法 长春七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赤楠根

      【出处】赤楠,首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原名"牛金子",云:"牛金子,江西处处有之。丛生小科,硬茎褐色,叶如榆叶而小,无齿,亦微团,附茎甚密,秋开·小紫花,繁闹如穗,多须,结实如龙眼核,灰黑色,顶上有小晕。"所述形态特征及产地与今赤楠相一致。   【拼音名】Chì Nán Gēn  
  • 苍耳子

    “苍耳子”在《中国药典》 “苍耳子”在《中药大辞典》 “苍耳子”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苍耳子   【拼音名】Cānɡ ěr Zǐ   【英文名】FRUCTUS XANTHII   【别名】苍耳、老苍子、苍子、葈耳、苍刺头、毛苍子
  • 臭黄荆

    “臭黄荆”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臭黄荆”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黄荆   【拼音名】Chòu Huánɡ Jīnɡ   【别名】斑鸠站、斑鹊子、短柄腐卑   【来源】马鞭草科腐卑属植物臭黄荆Premna lig
  • 缠竹黄

      【别名】蔓龙胆、虎牙草   【来源】龙胆科缠竹黄Tripterospermum cordifolium (Marq.) H. Smith,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肝肺火。主治咳嗽,急惊风,肝热目赤,口苦,黄疸,筋骨热
  • 柽柳花

      【出处】《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Chēnɡ Liǔ Huā   【来源】为柽柳科植物柽柳、桧柽柳或多枝柽柳的花。   【功能主治】治中风,又清热毒,发麻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