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半蒴苣苔

半蒴苣苔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半蒴苣苔


半蒴苣苔

“半蒴苣苔”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半蒴苣苔”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蒴苣苔

  【别名】山白菜、天目降龙草

  【来源】苦苣苔科半蒴苣苔Hemiboea henryi Clarke,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陕西、甘肃、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治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全草晒干,研细末,每次5钱,拌红糖,晚饭前用黄酒送服,每日1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半蒴苣苔

  【拼音名】Bàn Shuò Jù Tái

  【别名】山白菜、天目降龙草、石花菜、尿桶草、石花、牛蹄草、牛舌头、白观音扇、石塔青、降龙草、石杓麦、乌梗子、岩茄子、岩苋菜、牛耳朵菜、蚂拐菜、大蚂拐菜、麻脚杆、岩莴苣、石莴苣

  【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半蒴苣苔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miboea henryi Clark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半蒴苣苔 多年生草本,高10-40cm。茎具4-8节,不分枝,肉质,散生紫斑,无毛或疏生短毛。叶对生;叶柄长1-7cm,具翅,基部合生成船形;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17cm,具翅,基部合生在船形;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7cm,宽2.2-9.2cm,先端包尖或渐尖,基部下延,全缘或有波状浅钝齿。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具3-10余花;花序梗长1-17cm;总苞球形,直径1-2.5cm,先端具尖头,淡绿色;花萼长约1.4cm,萼片5,长圆状披针形,干时膜质;花冠白色,具紫色斑点,长约4cm,外面疏被腺状短柔毛,内面基部具1毛环,上唇2浅裂,下唇3浅裂;能育雄蕊2,分生,药室先端连着,退化雄蕊3,小;子房近条形,比花柱短。蒴果呈牛角形,稍弯,长1.5-2.5cm,基部宽3-4mm。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2100m的山谷林下或沟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湿热黄疸;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烧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鲜品绞汁涂。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毒蛇 毒蛇咬伤 黄疸 解毒 利湿 清热 清热利湿 烧烫伤 蛇咬 蛇咬伤 湿热黄疸 烫伤 咽喉肿痛 肿痛


半蒴苣苔的功效 半蒴苣苔的用途 半蒴苣苔可以治疗 半蒴苣苔的用法 半蒴苣苔的用量 半蒴苣苔主要治疗 半蒴苣苔能够治疗的疾病 半蒴苣苔的用法 半蒴苣苔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卜芥

    “卜芥”在《中药大辞典》 “卜芥”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卜芥   【出处】《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拼音名】Bǔ Jiè   【别名】老虎耳、尖尾芋(《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独脚莲、观音莲、山芋(《四川常用中草药》),老
  • 白花草

      【拼音名】Bái Huā Cǎo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鹅毛玉凤花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benaria dentata (Sw.)Schltr.[Orchis dentata Sw.; Platanthera dentata (Sw.)Lindl.]   采
  • 秘鲁香胶

    “秘鲁香胶”在《中药大辞典》 “秘鲁香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秘鲁香胶   【出处】《药用植物学》   【拼音名】Bì Lǔ Xiānɡ Jiāo   【别名】拔尔撒摩(《纲目拾遗》),百露拔尔撒摩(《植物学大辞典》)。
  • 白蒿花

      【拼音名】Bái Hāo Huā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sieuersiana Ehrhart ex Willd.   采收和储藏:6-8月采收,鲜用或晾干。   【原形态】大籽蒿 一二年生草本,高50-150
  • 菠萝根叶

      【拼音名】Bō Luó Gēn Yè   【来源】药材基源:为凤梨科植物凤梨的根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anas comosus(L.)Merr.[Bromeliaco-mosa L.;A.sativus Schult.et Schult.f]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