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白螺蛳壳

白螺蛳壳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白螺蛳壳


白螺蛳壳

“白螺蛳壳”在《中药大辞典》

“白螺蛳壳”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白螺蛳壳

  【出处】《纲目》

  【拼音名】Bái Luó Sī Ké

  【别名】白螺壳(《肘后方》)。

  【来源】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同属动物的陈旧螺壳。于破败的墙壁内及螺壳堆积处,收集年久色白者,洗净晒干。

  【原形态】动物形态参见"田螺"条。

  【生境分布】产浙江、江苏等地。

  【性状】呈圆锥形,螺层7级,各级有棱,并有不明显的横斜线纹,壳口歪,卵圆形。壳外的角质膜已消失,故呈灰白色。体轻,质脆。气无,味淡。以陈久色白,壳顶不碎者为佳。

  【炮制】白螺蛳壳:洗净晾干,碾成碎块。煅螺蛳壳:取净螺蛳壳,置坩埚内,煅至缸透,取出,放凉,碾末。

  【性味】甘淡,平。

  ①《纲目》:"甘,寒,无毒。"

  ②《饮片新参》:"淡,平。"

  【功能主治】化痰,散结,止痛,敛疮。治热痰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溃疡,汤火伤。

  ①朱震亨:"治痰积及胃脘痛。"

  ②《纲目》:"治反胃膈气,痰嗽,鼻渊,脱肛,痔疾,疮疖,下疳,汤火伤。"

  ③《饮片新参):"化热痰,治膈气疼痛,利水热。"

  ④《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及胃酸过多。"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3钱;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附方】①治卒得咳嗽:白螺或白蚬壳,捣为末,酒服方寸匕。(《肘后方》)

  ②治湿痰心痛:白螺蛳壳去泥沙,火煅为细末,每服方寸匕,温酒调下。(《医学正传》)

  ③治膈气疼痛:陈白螺蛳烧研,每服一钱,酒下。(《纲目》白玉散)

  ④治瘰疬已散:白螺蛳壳为末,日日敷之。(《谈野翁试效方》)

  ⑤治诸疮烂湿不收:白螺蛳壳,火烧存性,敲碎,去壳内泥土,研极细掺之。(《本草汇言》)

  ⑥治汤火伤疮:多年干白螺蛳壳煅研,油调敷。(《澹寮方》)

  ⑦治杨梅疮烂:螺蛳壳、辰砂等分,片脑少许,为末搽之。(《纲目》)

  ⑧治下疳阴头生疮:白螺蛳壳不以多少,火内煅酥为末,于水内飞过,去土石粗者,次用轻粉,随分量入在药内,每用少许,干贴在疮上。(《奇效良方》银粉散)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螺蛳壳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Bái Luó Sī Ké

  【英文名】Spiral shell

  【别名】白螺壳、鬼眼睛

  【来源】药材基源: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及其同属动物的贝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llamya quadrata(Benson)

  采收和储藏:收集年久白色的螺壳,洗净,晾干。

  【原形态】方形环棱螺,贝壳中等大小,全体呈长圆锥形。壳质厚,极坚固。壳高26-30mm,壳宽14-17mm。壳顶尖,螺层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略大,壳面黄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生长及较粗的螺棱。壳口卵圆形,边缘完整。厣角质,黄褐色,卵圆形,其上有同心环状的生长纹。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河沟、湖泊、池沼及水田内,多栖息于腐殖质较多的的水底。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 贝壳呈圆锥形,高2.5-4cm。壳顶尖,螺层6-7层,各层膨胀,有棱并有不很明显的横斜线纹,缝合线明显。外表光滑,壳口歪,卵圆形,表面灰白色,体轻,质脆。气微味甘。

  【化学成份】贝壳主要含碳酸钙(CaCO3)。

  【炮制】1.白螺蛳壳:洗净晾干,碾成碎块。

  2.煅螺蛳壳:取净螺蛳壳,置坩蜗内,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研末。

  【性味】味甘;淡;性平

  【归经】肺;心;胃经

  【功能主治】化痰;和胃;敛疮。主痰热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溃疡;烫伤;疳疮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9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各家论述】1.治痰积及胃脘痛。

  2.《纲目》:治反胃膈气,痰嗽,鼻渊,脱肛,痔疾,疮疖,下疳,汤火伤。

  3.《饮片新参》:化热痰,治膈气疼痛,利水热。

  4.《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及胃酸过多。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鼻渊 疮疖 反胃 疳疮 和胃 化痰 火伤 咳嗽 溃疡 敛疮 利水 瘰疬 散结 烫伤 痰热咳嗽 疼痛 脱肛 胃酸过多 胃痛 胃脘痛 下疳 痔疾 止痛


白螺蛳壳的功效 白螺蛳壳的用途 白螺蛳壳可以治疗 白螺蛳壳的用法 白螺蛳壳的用量 白螺蛳壳主要治疗 白螺蛳壳能够治疗的疾病 白螺蛳壳的用法 白螺蛳壳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补骨脂

    “补骨脂”在《中国药典》 “补骨脂”在《中药大辞典》 “补骨脂”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补骨脂   【拼音名】Bǔ Gǔ Zhī   【英文名】FRUCTUS PSORALEAE   【别名】破故纸、和兰苋、胡韭子   【来
  • 北方点地梅

      【拼音名】Běi Fānɡ Diǎn Dì Méi   【别名】雪山点地梅、喉咙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北点地梅的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drosace septentrionaiis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连根拔起,洗净,晒干。  
  • 白栎蔀

    “白栎蔀”在《中药大辞典》 “白栎蔀”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白栎蔀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拼音名】Bái Lì Bù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白栎果实上带有虫瘿的总苞。   【原形态
  • 白苏

      【拼音名】Bái Sū   【别名】野苏麻、白苏子、玉苏子、苏梗   【来源】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白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以叶、嫩枝、主茎(苏梗)和果实(白苏子或玉苏子)入药。夏季采叶或嫩枝,7~8月间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或果穗,打落
  • 百舌鸟

    “百舌鸟”在《中药大辞典》 “百舌鸟”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百舌鸟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Bǎi Shé Niǎo   【别名】反舌、反舌鸟(《易通卦验》),交啄(《春秋保干图》),牛屎八哥(《纲目》),牛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