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白接骨

白接骨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白接骨


白接骨

“白接骨”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白接骨”在《中药大辞典》

“白接骨”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接骨

  【拼音名】Bái Jiē Gǔ

  【别名】接骨草、玉接骨、接骨丹、金不换、橡皮草、白龙骨、六厘草、猢狲节根、血见愁[浙江]

  【来源】爵床科白接骨属植物白接骨Asystasiella chinensis (S. Moore) E. Hossain [Asystasia chinensis S. Moore],以全草或根状茎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用于肺结核,咽喉肿痛,糖尿病,腹水;外用治外伤出血,扭伤,疖肿

  【用法用量】1~2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晒干研末撒伤口。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白接骨

  【出处】《浙江民间草药》

  【拼音名】Bái Jiē Gǔ

  【别名】玉龙盘、无骨苎麻、玉梗半枝莲(《百草镜》),玉按骨、血见愁、玉钱草、麒麟草、玉连环(《纲目拾遗》),接骨丹、接骨草、猢狲节根、金不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橡皮草(江西《中草药学》)。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小阿西达的根茎或全草。夏、秋采全草、根茎。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70厘米。地下茎白色,质脆,带方形,有白色粘液。茎方形,具分枝,全体光滑无毛。叶对生,卵形、披针形至椭圆形,长5~10厘米,阔2~4.5厘米,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常下延至叶柄,边缘具极不明显的锯齿。总状花序顶生,苞片披针形;花序主梗及花柄和花均密被绛紫色的圆头长柄腺毛;花长3.3厘米,淡紫红色;萼钟状,深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漏斗状,先端5裂,裂片半椭圆形;雄蕊4,着生于花筒基部,不超出花筒外,花药棒形,花丝较花药短而光滑;雌蕊长2.7厘米,基部有蜜盘,花柱白色光滑,柱头略两叉,近于头状,子房2室。花期夏秋。

  【生境分布】生于山区阴地。分布我国东南至西南部。

  【性味】甘淡,平。

  ①《纲目拾遗》:"味甘淡。"

  ②《浙江民间草药》:"味淡,性平。"

  【归经】《纲目拾遗》:"入肺经血分。"

  【功能主治】止血,去瘀,清热解毒。治吐血,便血,外伤出血,扭伤,疖肿,咽喉肿痛。

  ①《纲目拾遗》:"根:治吐血,肠红下血,跌打损伤。"

  ②《浙江民间草药》:"去瘀。治破伤风。"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治外伤出血,扭伤,疖肿,下肢溃疡,腹水,肺结核。"

  ④江西《中草药学》:"止血,接骨。治上消化道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鲜根1~2两);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附方】①治外伤出血:白接骨根茎或全草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创伤出血:白接骨全草或根晒干,研末,加少许冰片,撒敷伤口。(江西《中草药学》)

  ③断指再植:鲜白接骨全草加食盐捣烂外敷,再包扎固定。每日换药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扭伤:白接骨根茎、黄栀子、麦粉各等量,加食盐捣烂,包敷伤处。或白接骨根加蒴藋根等量,捣烂外敷,每天换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上消化道出血:白接骨根茎或全草研末冲服。(江西《中草药学》)

  ⑥治疖肿,下肢溃疡:白接骨全草加适量白糖,捣烂外敷。

  ⑦治肺结核:鲜白接骨根茎二两,水煎服。

  ⑧治腹水:鲜白接骨根一两,水煎服。

  ⑨治糖尿病:白接骨全草一两,元宝草、马蹄金、爵床各五钱。水煎服,连服十余剂。

  ⑩治咽喉肿痛:白接骨根茎、野玄参各一两,用木器捣烂,绞汁漱咽喉服,连服二至三次。(⑥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接骨

  【出处】出自1.《浙江民间草药》。

  2.《百草镜》:玉龙盘,一名无骨苎麻。叶类苎麻而薄小,背不白,茎如箸,色明透,至九月,茎白明如水晶,上有细红点子,十月萎,采宜九月。一名玉梗半枝莲,捣之有白浆稠滑。

  3.《纲目拾遗》:无骨苎麻,叶小圆,根如水芹。生湿阴处,立夏时发苗,逢节则粗,叶尖长,根蔓延,色白多粗节,类竹根,捣之汁粘,高者尺许。松土种之,极易繁衍。

  4.《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据实验

  【拼音名】Bái Jiē Gǔ

  【英文名】Rhizome or herb of Chinese Asystasiella

  【别名】玉龙盘、无骨苎麻、玉梗半枝莲、玉接骨、血见愁、玉钱草、麒麟草、玉连环、接骨丹、接骨草、猢狲节根、金不换、橡皮草、华阿西达、小阿西达、蛀木虫

  【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应酬科植物白接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ystaiella chinensis (S.Moor) E.Hossain [Ssystasia chinensis S.Moore; Asystosiella neesiana auct.non (Wall) Lindau]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白接骨 多年生草本,高25-45cm。地下茎白色,质脆,带方形,有白色粘液。茎直立,略呈四棱形,分枝,节部膨大,棱上疏被白以短毛或光滑。叶对一;叶片长形至椭圆状长圆形,长6-12cm,宽2-4.5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渐窄呈枯形下延至叶柄,边缘微波状成具稀疏而不明显的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穗状花序或基部有分枝,顶生,长6-12cm,花单生或双生,常偏于一侧,苞片微小,长约2mm,有腺毛;花萼5裂达基部,长约6mm,有腺毛;花冠淡紫红色,漏斗状,外疏生腺毛,花冠筒细长,长约4cm,檐部5裂,略不等,长约1.5cm;雄蕊4.2强,着生于花冠喉部;子房上位,每室有2粒胚珠。蒴果长椭圆形,长约2cm,上部具种子4颗,下部实心细长似柄。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山谷林下阴湿的石缝内和草丛中,溪边赤有。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短不一,茎略呈四方形,有分枝,全体光滑无毛。叶对生,皱缩,完整叶片卵形至椭圆状短圆形或披针形,长5-15cm,宽2.5-4cm,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常下延至叶柄;叶缘微波状至具微齿。

  【性味】味苦;淡;性凉

  【归经】归肺经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续筋接骨;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主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打瘀肿;扭伤骨折;风湿肢肿;腹水;疮疡溃烂;疖;肿;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烂绞汁;或研末。外用:适量,适品捣敷或研末撒。

  【注意】孕妇及月经期慎服。

  【各家论述】1.《纲目拾遗》:根:治吐血,肠红下血,跌打损伤。

  2.《浙江民间草药》:去瘀。治破伤风。

  3.《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治外伤出血,扭伤,疖肿,下肢溃疡,腹水,肺结核。

  4.江西《中草药学》:止血,接骨。治上消化道出血。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便血 疮疡 疮疡溃烂 出血 跌打 跌打损伤 跌打瘀肿 肺结核 风湿 腹水 骨折 化瘀 化瘀止血 活血 活血止血 解毒 接骨 疖肿 溃疡 利尿 利尿消肿 扭伤 破伤风 清热 清热解毒 去瘀 散瘀 散瘀止血 糖尿病 吐血 外伤出血 消化道出血 消肿 下血 下肢溃疡 续筋接骨 咽喉肿痛 止血 肿痛


白接骨的功效 白接骨的用途 白接骨可以治疗 白接骨的用法 白接骨的用量 白接骨主要治疗 白接骨能够治疗的疾病 白接骨的用法 白接骨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白头翁

    “白头翁”在《中国药典》 “白头翁”在《中药大辞典》 “白头翁”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白头翁   【拼音名】Bái Tóu Wēnɡ   【英文名】RADIX PULSATILLAE   【别名】毛姑朵花、老
  • 八角香

    “八角香”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八角香”在《中药大辞典》 “八角香”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八角香   【拼音名】Bā Jiǎo Xiānɡ   【别名】蜘蛛草、白花蟹甲草   【来源】菊科蟹甲草属植物兔耳风花蟹甲草Cac
  • 白毛夏枯草

    “白毛夏枯草”在《中药大辞典》 “白毛夏枯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白毛夏枯草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Bái Máo Xià Kū Cǎo   【别名】金疮小草(《本草拾遗》),雪里青、土
  • 白鹅膏

    “白鹅膏”在《中药大辞典》 “白鹅膏”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白鹅膏   【出处】《别录》   【拼音名】Bái é Gāo   【别名】白鹅脂(《千金·食治》)。   【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脂肪。
  • 白地牛

      【来源】萝藦科白地牛Cynanchum mooreanum Hemsl.,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广东。   【功能主治】主治肠结核   【用法用量】配苦木霜、黄柏、毛冬青根各3钱,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