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拔毒散

拔毒散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拔毒散


拔毒散

“拔毒散”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拔毒散”在《中药大辞典》

“拔毒散”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拔毒散

  【拼音名】Bá Dú Sàn

  【别名】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巴掌叶、肯麻尖

  【来源】锦葵科黄花稔属植物四川黄花稔Sida szechuenensis Matsuda,以全株入药。秋末采收,洗净切碎,晒干备用。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调经通乳,解毒消肿。用于闭经,乳汁不通,乳腺炎,肠炎,痢疾;外用治跌打损伤,痈肿

  【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拔毒散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Bá Dú Sàn

  【别名】王不留行(《滇南本草》),小黄药、小迷马桩、迷马桩棵、小克麻(《云南中草药》),小拔毒、尼马庄柯(《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拔毒散的全草。秋季采收。

  【原形态】直立半灌木,高约1米余。茎紫褐色,疏被星状毛。下部叶宽菱形或扇形,长宽约2.5~5厘米,基部楔形,先端尖或圆,边缘重锯齿;上部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3~4厘米;叶上面被糙伏毛或近无毛,下面被星状短茸毛;叶柄长5~10毫米;托叶钻形,脱落。花单生叶腋或丛生于短枝端,花梗中部以上具关节;萼长7毫米,5裂,疏被星状毛;花冠黄色,径约1.5厘米;雄蕊柱被长硬毛。蒴果近球形,径约6毫米,心皮6~9枚,每心皮具2芒状短喙。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灌木丛或山坡。分布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性味】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②《云南中草药》:"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治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疔疮,肿毒,肠炎,菌痢,妇女经闭,跌打损伤。

  ①《滇南本草》:"治妇人乳汁不通,乳痈、乳结、红肿,消诸疮肿毒;治小儿尿血,血淋,祛皮肤瘙痒,消风解热。梗叶细末,醋调敷痈疽疮毒溃散。"

  ②《云南中草药》:"活血祛瘀,拔毒,接骨,通乳。治经闭,疔疮,枪伤,骨折。"

  ③《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拔毒生肌。治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肠炎,菌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附方】①治瘭疽疔疮:拔毒散鲜叶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选》)

  ②治跌打损伤:拔毒散鲜叶捣烂,加红糖或酒调敷患处。(《云南中草药选》)

  ③治乳汁不通:拔毒散三至五钱,炖猪脚服。(《云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拔毒散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拼音名】Bá Dú Sàn

  【英文名】Herb of Szechwan Sida

  【别名】王不留行、小尼马庄柯、巴掌叶、小拔毒、尼马庄柯、妈妈多、肯麻头、小迷马桩、白背黄花稔、小黄药、迷马桩棵、小克麻、小路边站。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拔毒散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da szechuensis Matsuda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拔毒散 直立亚灌木,高约1m。小枝被星状长柔毛。叶二型;叶柄长5-10mm,被星状柔毛;托叶钻形,较短于叶柄;下部的叶宽菱形至扇形,长2.5-5cm,宽近似,先端短尖至浑圆,基部楔形,边缘具2齿,上部的叶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形,长2-3cm,两端钝至浑圆,上面疏被星状毛或糙伏毛至几无毛,下面密被灰色星状毡毛。花单生或簇生于小枝端,花梗长约1cm,密被星状粘毛,中部以上具节;萼杯状,长约7mm,裂片三角形,疏被星状柔毛;花黄色,直径1-1.5cm,花瓣倒卵形,长约8mm;雄蕊往长约5mm,被长硬毛。果近圆球形,直径约6mm,分果爿8-9,疏被星状柔毛,具短芒。种子黑褐色,平滑,长2mm,种脐被白色柔毛。花期6-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荒坡灌丛、松林边、路旁和沟谷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

  【性味】苦;寒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下乳;活血;利湿;解毒。主乳汁不下;乳痈;痈肿;小便淋涩;泄泻;痢疾;闭经;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孕妇禁服。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治妇人乳汁不通,乳痈、乳结、红肿,消诸疮肿毒;治小儿尿血,血淋,祛皮肤瘙痒,消风解热。梗叶细末,醋调敷痈疽疮毒溃散。

  2.《云南中草药》:活血祛瘀,拔毒,接骨,通乳。治经闭,疔疮,枪伤,骨折。

  3.《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拔毒生肌。治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肠炎,菌痢。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外科全生集》:拔毒散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拔毒散
  • 《儒门事亲》:拔毒散
  • 《仁术便览》:拔毒散

相关中药

  • 白花灯笼

      【拼音名】Bái Huā Dēnɡ Lonɡ   【别名】苦灯笼、苦丁茶、岗灯笼、鬼灯笼   【来源】为马鞭草赪桐属植物白花灯笼Clerodendron fortunatum L.,以根或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微苦,凉。   【功能
  • 白薯莨

    “白薯莨”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白薯莨”在《中药大辞典》 “白薯莨”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薯莨   【拼音名】Bái Shǔ Lànɡ   【别名】山仆薯、板薯、那亚、榜花薯、叶板茨、榜薯、野葛薯、山薯
  • 薄叶卷柏

    “薄叶卷柏”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薄叶卷柏”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薄叶卷柏   【别名】地柏、岩卷柏、地柏桠   【来源】蕨类卷柏科薄叶卷柏Selaginella delicatula (Desv.) Alston,以全草入药。
  • 标杆花

      【拼音名】Biāo Gǎn Huā   【别名】八百锤、千锤打、铜锤   【来源】鸢尾科唐菖蒲属植物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 Houtte,以球茎入药。秋季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散瘀,消肿
  • 白苏子

    “白苏子”在《中药大辞典》 “白苏子”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白苏子   【出处】《饮片新参》   【拼音名】Bái Sū Zǐ   【别名】荏子(《别录》),玉苏子(《中药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