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鲟鱼

鲟鱼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鲟鱼


鲟鱼

“鲟鱼”在《中药大辞典》

“鲟鱼”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鲟鱼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Xún Yú

  【别名】鲔(《诗经》),鮥(《毛诗传》),鮛鲔(《尔雅》),尉鱼、仲明鱼(陆玑《诗疏》),鱏(《尔雅》郭璞注),乞里麻鱼(《饮膳正要》),碧鱼(《纲目》)。

  【来源】为鲟科动物中华鲟的肉。

  【原形态】体长达2米以上,背部狭而腹面平直。吻近犁形,略向上翘,头部被有光滑的骨板。口腹位,成一横裂,吻须2对,等长,平行横列。眼小。鳃孔大,鳃耙薄而尖,约22枚。颌两侧各有1块骨板;体部具骨板5行,背正中一行较大,背、腹侧各2行,另在臀鳍前后各有1~2块:尾鳍上叶有棘状骨板一行,其他部分光滑无鳞。背鳍54~66;胸鳍发达,着生于腹面;臀鳍32~41;尾鳍歪形,上叶发达。体背和头部青灰色,腹部白色,鳍均为青灰色。

  以上动物的鳔(鱼鳔)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活于大江和近海中。分布长扛、钱塘江流域和其他沿海各地。

  【性味】甘,平。

  ①《本草拾遗》:"甘,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温。"

  【归经】《本草提要》:"入手太阴,厥阴经。"

  【功能主治】益气补虚,活血通淋。

  ①《食疗本草》:"主血淋,可煮汁饮之。"

  ②《本草拾遗》:"益气补虚,令人肥健。"

  ③《饮膳正要》:"利五藏,肥美人。"

  ④《随息居饮食谱》:"补胃,活血通淋。"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备注】此外,尚有白鲟科的白鲟体长达2米余。裸露光滑,仅有小鳞。背灰绿色,腹白色。头颅长,吻延长,突出如剑状,口腹位,眼小。分布东海、黄海,进入钱塘扛、长江、黄河等。此即《纲目》所说的鲟鱼。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鲟鱼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本草拾遗》:鲟鱼,生江中,背如龙,长一、二丈。鼻上肉作脯名鹿头,一名鹿肉,补虚下气。子如小豆,食之肥美,杀腹内小虫。

  2.《纲目》:鲟,出江淮、黄河、辽海深水处,亦鳣属也。岫居,长者丈余,至春始出而浮阳,见日则目眩,其状如鳣,而背上无甲,其色青碧,腹下色白,其鼻长与身等,口在颔下,食而不饮,颊下有青斑纹,如梅花状,尾歧如丙,肉色纯白,味亚于鳣,髻骨不脆。

  【拼音名】Xún Yú

  【英文名】Chinese sturgeon, Chinese paddlefish

  【别名】鲔、鮥、叔鲔、尉鱼、仲明鱼、鱏、乞里麻鱼、碧鱼

  【来源】药材基源:为白鲟科动物白鲟和鲟科动物中华刍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sephurus gladius (Martens)2.Acipenser sinensis Gray

  

  【原形态】1.白鲟,体长梭形,一般体长2米余,大者可达3m,前部平扁,后部稍侧扁。头长超过体长的一半。吻突出如长匙形,特别延长,前端狭而平扁,基部阔且肥厚,两侧具柔软的皮膜。口大,弧形,下位,能伸缩,上下凳均具细尖齿,口前具短须1对。眼小,鳃孔大。体裸露光滑,或仅有已退化的小鳞状痕迹,在尾鳍上叶具8个棱形鳞板。侧线后延至尾鳍上叶。背鳍起点在腹鳍之后,鳍条46-61。臀鳍50-55。尾鳍歪形,上叶长于下叶。体背灰绿色,头部和尾鳍均为暗灰色,腹部白色。

  2.中华鲟,体延长,可达2m以上,背部略弯而腹面平直。吻近犁形,基部宽厚,顶端尖,略向上翘。头部被有光滑骨板。口下位,成一横裂,上下唇不发达,有细小乳突,吻部腹面中央有吻须2对,等长,平行排列。眼小,鳃孔大,鳃耙薄而尖,约22枚。两侧凳部各有1块骨板。体被骨板5行,纵列,背部正中一行较大,在背鳍前有8-14块;后有1-2块,体、腹侧面各2行,体侧骨板24-37块;腹侧骨板8-15块。另在臀鳍前后各有1-2块,尾鳍上叶有棘状骨板1行。其他部分光滑无鳞。背鳍54-66,位于臀鳍上方。胸鳍发达,着生于腹面,臀鳍32-41。尾鳍歪形,上叶发达。体背、头部、鳍均为青灰色,腹面白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为近海和大江下层鱼类,偶亦进入沿江大湖中以食鱼类为主,并食虾、蟹等动物。7-8龄始达性成熟,生殖期约为3-4月,产卵场可能在长江上游一带,精巢呈乳白色,极松软。成熟卵巢呈灰黑色,卵径约为2.7mm,誉为珍品。

  2.为近海和大江底层鱼类,加游性或半回游性。5-6月间喜群集河口,主食动物性食物。性成熟需10年左右,10-11月溯江产卵,怀卵量约120万粒,卵膜青灰色,径约3.6mm,稍具粘性,成熟卵近黑色,甚为名贵。

  资源分布:1.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亦见于钱塘江和甬江口及黄海、东海沿岸。

  2.我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南海参及长江、黄河、钱塘江等流域。

  【化学成份】白鲟肌肉含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二十五碳烯酸(pentacosenoic acid),二十六碳烯酸(hexacosenoic acid)。还含铁、铜、锰、锌、钴、镍、镁、铝、钒等。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益气补虚;活血通淋。主久病体虚;贫血;血淋;前列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50-100g。

  【注意】不宜久服。

  【各家论述】1.《食疗本草》:主血淋,可煮汁饮之。

  2.《本草拾遗》:益气补虚,令人肥健。

  3.《饮膳正要》:利五藏,肥美人。

  4.《随息居饮食谱》:补胃,活血通淋。

  【摘录】《中华本草》

  • 相关书籍记载:
  • 《食疗本草》:鲟鱼
  • 《饮食须知》:鲟鱼
  • 《医学入门》:鲟鱼
  • 《证类本草》:鲟鱼
  • 《本草撮要》:鲟鱼
  • 《本草撮要》:鲟鱼
  • 《药性切用》:鲟鱼
  • 《本经逢原》:鲟鱼
  • 《本草从新》:鲟鱼
  • 《本草从新》:鲟鱼

相关中药

  • 小血藤叶

      【拼音名】Xiǎo Xuè Ténɡ Yè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铁箍散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sandra propinqua (Wall.) Baill.Var.Sinensis Oliv.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研粉备用
  • 癣草

      【别名】珠子草、水茎、豌豆仁草   【来源】大戟科癣草Euphorbia peplus L.,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福建。   【性味】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杀虫,解毒。主治癣疮   【用法用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
  • 橡实壳

    “橡实壳”在《中药大辞典》 “橡实壳”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橡实壳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Xiànɡ Shí Ké   【别名】橡斗壳(《日华子本草》),橡豆子壳(《余居士选奇方》),橡子壳
  • 熊骨

    “熊骨”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熊骨”在《中药大辞典》 “熊骨”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熊骨   【拼音名】Xiónɡ Gǔ   【来源】食肉目熊科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G. Cuvier)
  • 雪山芪

      【来源】豆科雪山芪Astragalus balfourianus Simpson,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壮阳益肾。治体虚,贫血,产后虚弱,子宫脱垂,脱肛,自汗   【备注】黄花绵芪(云南黄芪)A. yu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