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蛏壳

蛏壳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蛏壳


蛏壳

“蛏壳”在《中药大辞典》

“蛏壳”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蛏壳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Chēnɡ Ké

  【来源】为竹蛏科动物缢蛏的壳。

  【功能主治】①《纲目拾遗》:"治喉风急痹。"

  ②《泉州本草》:"治胃病。"

  【用法用量】内服:煅存性研末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或吹喉。

  【附方】治咽喉一切急症:蛏壳置瓦上,日晒夜露,经年取下,色白如雪,捣细,水漂净,末,晒干,同冰片吹喉。(《万选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蛏壳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拼音名】Chēnɡ Ké

  【英文名】Razor clam shell

  【别名】蛏子壳

  【来源】药材基源:为竹蛏科动物缢蛏一筹莫展竹蛏、大竹蛏、细长竹蛏等的贝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inonwvacula constricta(Lamarch)2.Solen gouldii Conrad3.Solen grandis Dunker4.Solen gracilis Phlippi

  采收和储藏:捕得后,洗净泥沙,去肉收集贝壳,晒干。

  【原形态】1.缢蛏,贝壳长圆柱形,薄而脆,几半透明,一般壳长40-85mm,高约为长的1/3,宽为长的1/5-1/4。壳顶略靠背缘前端,约壳长的1/3处。背腹缘近平行,前后端稍圆,两壳关闭时前端开口。于壳顶稍后有棕黑色的纺锤状韧带,短而突出。自壳顶起斜向腹缘的中央部有一条凹沟,故名缢蛏。壳表被有一层黄绿色壳皮,顶部壳皮常脱落而呈白色。生长线明显。壳内面白色,壳顶下面有与壳表斜沟相应的隆起。铰合部小,左壳具3枚主齿,中央1枚较强大,分叉;右壳具2枚主齿,前面1枚与壳面垂直,后面1枚向后倾斜。外套痕显着,外套窦宽、深,前端呈圆形。闭壳肌痕三角形,前痕较小;后痕较大。足部发达,两侧扁,呈斧状,尖端平,形成一椭圆形的跖面。水管2条,长而分开,末端均有触手。

  2.长竹蛏,贝壳窄而长,质脆薄,一般壳长50-120mm,长为高的6-7倍。壳顶位于壳的最前端,不突出,两壳包合呈竹筒状,前后端开口。壳前缘呈截形,略倾斜;后端稍圆,背腹缘直,或腹缘中部微凹,相互平行。外韧带黄褐色,狭长,约为壳长的1/5。壳面有黄褐色壳皮,光滑。生长线细匀,自前缘始似与腹缘平行;近背缘处呈下垂弧形,后端有时成褐襞。壳内面白色或淡黄色。铰合部小,每壳各有主齿1枚。外套痕极细长,与韧带几相等;后闭壳骨痕呈弓形。足发达,细长,呈柱状。

  3.大竹蛏,贝壳呈竹筒状,质薄脆,一般壳长72-140mm,长为高的4-5倍。与长竹蛏大同小异。壳表面凸,被黄褐色壳皮。腹缘及后端壳皮向壳蛤包卷。生长线明显,有时有淡红色的彩色带。壳内面白色或稍带淡红紫色。各肌痕明显,前闭壳肌痕长形;后闭壳肌痕略呈三角形,足发达,前端尖,左右扁。水管短而粗。两小管愈合,由若干环节组成,末端有触手。

  4.细长竹蛏,贝壳较细长,质极薄脆,一般壳长65-124mm,长为高的6-12倍,壳表被褐绿色壳皮,并具深色条纹数条。生长线与壳背缘几乎垂直。壳表对角线不达贝壳的最末端边缘。余与长竹蛏近似。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喜栖息于盐度较低的河口附近或有少量淡水流入的内湾,埋栖于中、低潮区软泥沙滩,一般潜入深度为100-200mm。主要以硅藻为食料。雌雄异体,繁殖期为8-11月。

  2.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至浅海的沙质海底。埋栖深度200-300mm。雌雄异体,春、夏季之交流电繁殖。

  3.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和浅海的泥沙滩,埋栖深度300-500mm,洞穴斜,与地面约成70°-80°角。

  4.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及浅海泥沙滩,埋栖深度约300mm。

  资源分布:1.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浙江、福建等地已人工养殖。

  2.我国南冯沿海均有分布。

  3.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4.我国分布于北部沿海(连云港以北)。

  【性状】性状鉴别(1)缢蛏壳,贝壳类长方形。壳长40-85mm,壳宽13-26mm。壳顶位于背缘前端约1/3处,背腹缘近于平行,前、后端圆形。外表面生长线明显,自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微凹的斜沟,被有黄绿色的外皮;内表面白色或淡黄色,铰合部小,右壳具主齿2枚,左壳具主齿3枚,中央1枚大而分叉。质硬而脆。味微咸。

  (2)长竹蛏壳,贝壳长方形。壳长50-120mm,长为壳宽的6-7倍,背腹缘几平行,前端截形,后端圆形。外表面光滑,被有黄褐色外皮,生长线明显,呈弧形;内表面白色或淡黄色,铰合部小,左、右壳各具主齿1枚。质薄脆,易碎。味微咸。

  (3)大竹蛏壳,贝壳长方形。壳长72-140mm,长为宽的4-5倍。背腹缘平行,前端斜截形,后端圆形,有时显淡红色的彩色带;内表面白色或淡红色,铰合部小,左、右壳各具主齿1枚。质薄脆,易碎。气味咸。

  (4)细长竹蛏壳,贝壳长方形,壳长65-124mm,长为宽的6-7倍。背腹缘平行,前、后端均平截。外表面被褐绿色外皮,可见深色纹数条,生长线与壳背缘几呈垂直。内表面白色或淡黄然,铰合部小,左、右壳各具主齿1枚。质薄脆,易碎。味微咸。

  【性味】味咸;性凉

  【归经】肺;胃经

  【功能主治】和胃;消肿。主胃病;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煅布性研末入散剂,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吹喉。

  【附方】治咽喉一切急症: 蛏壳置瓦上,日晒夜露,经年取下,色白如雪,捣细,水漂净,末,晒干,同冰片吹喉。(《万选方》)

  【各家论述】1.《纲目拾遗》:治喉风急痹。

  2.《泉州本草》:治胃病。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和胃 喉风 消肿 咽喉肿痛 肿痛

蛏壳


蛏壳的功效 蛏壳的用途 蛏壳可以治疗 蛏壳的用法 蛏壳的用量 蛏壳主要治疗 蛏壳能够治疗的疾病 蛏壳的用法 蛏壳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粗毛蹄盖蕨

      【拼音名】Cū Máo Tí Gài Jué   【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软刺蹄盖蕨的全草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hyrium strigillosum Moor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30-50cm。根茎直
  • 垂柳

      【拼音名】Chuí Liǔ   【别名】柳树、清明柳、吊杨柳、线柳、倒垂柳、青龙须[根名]   【来源】杨柳科柳属植物垂柳Salix babylonica L.,以枝、叶、树皮、根皮、须根等入药。枝、叶夏季采,须根、根皮、树皮四季可采。   【性味】苦,寒。
  • 葱白

    “葱白”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葱白”在《中药大辞典》 “葱白”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葱白   【拼音名】Cōnɡ Bái   【别名】大葱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葱属植物葱Allium fistulosum
  • 车前状垂头菊

      【别名】车前叶点头菊   【来源】菊科车前状垂头菊Cremanthodium plantagineum Maxim., f. ellisii (Hook. f.) Good.,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   【性味】甘、苦,温。   【
  • 糙苏

    “糙苏”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糙苏”在《中药大辞典》 “糙苏”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糙苏   【拼音名】Cāo Sū   【别名】大叶糙苏、山苏子[内蒙古]、续断[宁夏]、山芝麻   【来源】唇形科糙苏属植物糙苏Ph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