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中药大全 > 玳瑁肉

玳瑁肉_中药大全


请输入要查询的中药:

根据所治疾病首字母查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玳瑁肉


玳瑁肉

“玳瑁肉”在《中药大辞典》

“玳瑁肉”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玳瑁肉

  【出处】《食性本草》

  【拼音名】Dài Mào Ròu

  【来源】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肉。

  【性味】《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食性本草》:"主诸风毒,行气血,去胸膈中风痰,镇心神,逐邪热,利大小肠,通妇人经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煮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玳瑁肉

  【出处】出自《食性本草》

  【拼音名】Dài Mào Ròu

  【英文名】Hawksbill as food

  【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 (Linnaeus)

  

  【原形态】玳瑁,体长60-170cm。头部具对称的鳞片,前额鳞2对。鼻孔近于吻端,吻长而侧扁,上颌钩曲,嘴似鹦鹉,颌缘锯齿状。幼时背甲的角板呈覆瓦状排列,随着年齿的增长而逐渐呈平铺状镶嵌排列。颈角板短宽;椎角板5块,中央有一明显的棱脊;肋角板左右各4块,第2块最大;缘角板每侧各11块,相邻第2对肋角板处的缘角板开始排列呈锯齿状;臀角板2块,其间有一缝隙。腹甲前缘有较小的喉角板;两侧自肱角板、胸角板、腹角板、股角板至肛角板中间,均有1条隆起。在腹部中沟两侧形成两条明显的棱嵴,每侧甲桥处有4块下缘角板,在腋、胯区尚有数块小角板。四肢扁平呈桨状,覆被大鳞,前肢较大,具有2爪,后肢短小,仅具1爪。尾短小,不露于甲外,背甲棕红色或棕褐色,有光泽,缀有浅黄色小花纹,头及四肢呈棕色,腹部黄黑色有褐斑。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及海南西沙群岛等地。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心;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痰;行气活血。主咳嗽痰多;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煎汤或煮食。

  【各家论述】《食性本草》:主诸风毒,行气血,去胸膈中风痰,镇心神,逐邪热,利大小肠,通妇人经脉。

  【摘录】《中华本草》

治疗疾病: 除痰 咳嗽 咳嗽痰多 利大小肠 行气 行气活血 月经不调 镇心 中风


玳瑁肉的功效 玳瑁肉的用途 玳瑁肉可以治疗 玳瑁肉的用法 玳瑁肉的用量 玳瑁肉主要治疗 玳瑁肉能够治疗的疾病 玳瑁肉的用法 玳瑁肉的详细介绍

相关中药

  • 大风药

      【拼音名】Dà Fēnɡ Yào   【别名】叶青、纤序鼠李、皂布叶、染布叶。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尼泊尔鼠李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us napelensis(Wall.)Laws.[Ceanothus napelensis Wall.;R.
  • 钝齿铃子香

      【拼音名】Dùn Chǐ Línɡ Zǐ Xiā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科植物钝齿铃子香的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lonopsis odontochila Diels var.smithii(Kudo)C.Y.Wu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 刀豆

    “刀豆”在《中国药典》 “刀豆”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刀豆”在《中药大辞典》 “刀豆”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刀豆   【拼音名】Dāo Dòu   【英文名】SEMEN CANAVALIE   【来源】本品
  • 刀豆壳

      【出处】《医林纂要》   【拼音名】Dāo Dòu Ké   【来源】为豆科植物刀豆的果壳。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去种子,将果壳晒至全干。贮藏干燥通风处,防虫蛀。   【生境分布】主产江苏、湖北、安徽等地。   【性状】干燥果壳具扭曲粗壮
  • 滇榧子

      【别名】沙松果   【来源】麻黄科滇榧子Torreya yunnanensis Cheng et L. K. Fu,以种子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功能主治】杀虫,消积,润燥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